在中职英语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0-01-07宋凤随
宋凤随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即通过将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划分为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有针对性地提升英语学习效果。使用教学实例,介绍了如何在中职英语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提升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实践,并对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10-02
一、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与教学法的选择
近年来,中职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其在初中階段各项学习习惯养成的不足,他们在英语词汇掌握量、基本拼写能力、句子语法使用,甚至口语发音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欠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词义、解释语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由于自身积极性不高、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大多存在明显的茫然和焦虑,在各项英语考核中,表现不如预期,并造成对英语的畏难厌学,不利于英语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英语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换言之,就是倡导“能力本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帮助中职学生培训适应职业或工作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尝试针对不同场景,围绕学生应掌握知识来设置任务,通过思考、表达、交互、反馈、询问、解释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杜威的实用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强调“在做中学”。它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把需要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各类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划分为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掌握基本技巧,从而学以致用,实现在不同场合熟练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Methodology)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是近年来相对成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用任务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发挥学习者自身能动性,在具体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达意义是首要任务,首先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其次才要兼顾准确性。
(一)任务型教学的构成与基本要素
Skehan(1998)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大致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任务前(Pre—task):围绕教学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和语言知识点的嵌入,设计任务流程,力求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任务指令并提前做好准备;二是任务中(While-task):让学生在尝试完成初中高级各类任务链的过程中,组合利用好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有意识地发展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三是任务后(Post—task):围绕语言表达准确性进行巩固复习,让学生在回顾任务完成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好任务所需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假使学生使用语言范围扩大,交际手段丰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设计中,任务型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真实性与实用性
越接近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越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表达内容的意义和拓展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任务设计的最直接目标,为学生设置真实、实用的语言情境,使学生今后能在类似或基本一致的情境中熟练使用。
2.注重趣味性与多样性
作为一种以激发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点要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和激发热情。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将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多设置一些兼具趣味性、实用性、多样性的任务,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乐于学。
3.注重递进性与延展性
围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设计的各项任务从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教师不断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此外,可根据教学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实情来评价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由于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重语言技术的交互,这为学习者提供了合作的先决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协商、讨论、交流,共同经历一个从不会—会—熟练—提高的过程。
2.能利用仿真环境,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任务型教学要求以仿真的日常生活或职业情境作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不同场景下的实用英语应用能力。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一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知识,还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3.能够打造师生交流的良性互动循环
任务型教学让教学活动从单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多项技能的实践,将再现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究式的教学。教师的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完成任务的引导者、思维拓展的提示者、总结提升的引领者,带动学生既顺利完成任务,又拓展提升,达到良性的互动循环。
三、任务型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实践探索
要开展好任务型课堂的教學,就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出既稍具挑战性,又能让学生努力后完成的任务,引导他们更主动、更广泛地去激发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以此来促进知识重构的过程。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酒管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点餐相关的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点餐的会话;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可为将来就业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下面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修订版)第一册Unit 7 Can I take your order?为例来说明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任务前(Pre-task)
这一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来进行前期的知识准备。在课前,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相关联的语言知识要点,让他们提前搜集相关材料,帮助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将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话题围绕“点餐”来展开。在课前布置的资料搜索任务中,让学生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搜索西餐中的开胃菜(Starter)、主菜(Main Courses)、饮料(Drink)和甜点(Desserts)的种类与名称;二是让学生了解在西餐厅里点餐的步骤。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等不同渠道获取有关信息,思考并列出中西方的饮食差异,为推进课堂任务打好基础。
(二)任务中(While-task)
这一阶段是任务型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整个课堂的推进要围绕任务实施抓好统筹。笔者把学生随机分成不同小组,围绕不同课文或录音体现的不同主题来完成任务。任务由数个小任务构成“任务链”,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采访等一系列前后呼应、由浅到深、有层次关联的小任务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本课中,笔者根据前文所述的几个原则,设计了以下任务:
1.听力任务
带着相关问题完成听力,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捕捉关键信息的细听技巧,并进一步熟悉西餐点餐的步骤。
2.菜单设计
本任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份英文菜单。一是结合此前设置的任务,摸底了解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词汇实际掌握情况;二是动手设计,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英语听、说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口语任务——角色扮演
这项任务的主要内容:几位外宾要到饭店就餐,请做好接待及为他们点餐。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扮演,理解并掌握关于点餐的英文句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表演,学会灵活运用。
(三)任务后(Post-task)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开展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为此,笔者设计了后续任务:让学生自行分组,梳理并整理出中西方点餐的不同以及饮食方面的差异之处,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促进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此任务一方面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展示成果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前两个任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学习处理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内容,教师则根据前两个任务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Unit 7 Can I take your order?课程的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它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前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线索;课中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西式点餐情境中,根据自己课前检索的信息,把解决问题化为新旧知识点的链接和更新;课后及时开展任务评价以及布置后续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认识到,任务型教学还存在一些细节需要重视和改进:一是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进度要加强把握,力求做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既高效又有不影响进度。二是对互动型课程秩序的把握要加强掌控,力求在确保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推进课堂教学。三是对动态性课后评价的标准要更加明晰,力求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不要产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表面上热热闹闹、顺顺利利,但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锋顺.任务型教学法研究[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7).
[2]张瑛.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0(2).
[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吴颖.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5]康玉敏.任务型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