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舍”,到底是何种级别宾馆

2020-01-07何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冯谖孟尝君秦王

何伟

中华书局版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史记索引》注:“广成是传舍之名。”原先人教版老版本作“舍相如广成传舍”,隐约可知“传舍”是宾馆,是驿站所设供行人休息的房舍。现在的宾馆有五星、四星、三星等各种级别,那么“广成传舍”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宾馆呢?

司马迁《史记》善用互见法,因此阅读《史记》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见法”,管中窥豹。《史记·孟尝君列传》载:

冯谖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由此处可以推测,“传舍”“幸舍”“代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般宾馆”“中等级别宾馆”“高级宾馆”,他们的级别越来越高,它们给舍人(门客)所供给的食物、服务标准等也越来越高,分别为“普通素食(无鱼)”“鱼”“车马”。

此段故事过于精彩,以致冯梦龙编写的《东周列国志》对此处做了一番精彩的演绎,把“传舍”说得更为明白,第94回《冯谖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载:

(孟尝君)乃置为客舍三等:上等曰“代舍”,中等曰“幸舍”,下等曰“传舍”。代舍者,言其人可以自代也;上客居之,食肉乘舆。幸舍者,言其人可任用也;中客居之,但食肉不乘舆。传舍者,脱粟之饭,免其饥馁;出入听其自便,下客居之……

有人或许不禁疑问:秦王让左右安置蔺相如入住“广成传”,这里的“传舍”应该是秦国国家规格的,而孟尝君的“传舍”是孟尝君私人性质的,两者在级别上是否能够等同,标准上是否相似?

其实,“传舍”一词在《史记》中比较常见,可以称为《史记》里的高频词语。譬如:

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史记·郦生陆贾传》)

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史记·外戚世家》)

这里三处“传舍”,相距时代比较久远。一个是战国后期,一个是秦朝末年,一个是汉朝文帝时期,但它的词意基本没有变化,都是官家所办。

当然,《史记》里除了出现“传舍”外,还出现了“上舍”,譬如: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史记·春申君列传》)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史记·刺客列传》)

这里的“上舍”,顾名思义,指的是“上等宾馆、高级宾馆”,大体相当于“代舍”。一个是春申君命令左右安置赵国宾客,一个是太子丹命令左右安置荆轲,应该都属于国家官办性质。

那么,问题是战国时期官办的“传舍”,与私人办的“传舍”,意思是否相同?我们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里有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此处虽未出现“传舍”“幸舍”“代舍”等词语,但是出现了“舍”与“草具”。“草具”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依然运用互见法,可以相互参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与《史记·孟尝君列传》。当范雎从魏国逃亡到秦国投靠秦昭王时,秦昭王对范雎并未以礼相待,而是把他打发到了一般旅社,吃的是“草具”,这种待遇级别与《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食无鱼”相当。司马迁《史记》的很多内容,改编自先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我们如果还有疑惑,还可以参看《战国策·齐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故事,或许更能让我们一目了然: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对照《冯谖客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我们可以看出,“食以草具”与“传舍”相对应。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战国时代,不管是国家级别(如秦国)的“传舍”、还是私人级别的“传舍”,性质应该大体相当,都是低等的级别。正如现在的宾馆如果是五星级的,不管是国家公有性质的,還是集体性质的,或是私人性质的,其服务要求、质量大体相当。

可见,秦国的“广成传舍”是级别很低等的宾馆,至多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宾馆,它的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也很松懈,甚至没有保卫人员(相当于现在安保人员)。再者,秦王在章台(离宫)召见了蔺相如,章台与国都咸阳城相比,档次就相差一大截。我们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秦王对蔺相如的轻视程度了,蔺相如当然可以推测秦王的斋戒五日,必定是惺惺作态的伎俩。

当然,也正是因为受到秦昭王如此“礼遇”,蔺相如才反推出秦王对其轻视的程度:“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因而,他将计就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蔺相如顺利地完成了他曾经向赵王许下的完璧归赵的诺言。

东汉时期,“传舍”,依然不绝于史书。《后汉书·党锢传·范滂传》载:“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传舍”,后来慢慢变成了普通旅社的代称。尤其在唐代以后的诗词中频频出现,如: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李白《题许宣平庵壁》)

蛮府参军趋传舍,交州刺史拜行衣。(韩翃《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人世等浮云。(苏轼《别东武流杯》)

传舍方寒索调护,里门终日待来归。(陆游《子虡当以十月离淝上喜而有作》)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文天祥《宝应道中》)

所经新传舍,多是故侯门。(王冕《感慨》)

试问朝市宅,传舍不须臾。(杨维桢《野亭》)

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郁达夫《槟城杂感》)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弘扬中学]

猜你喜欢

冯谖孟尝君秦王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孟尝君识人用人高明之举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