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2020-01-07孙昂
孙昂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近年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何谓“传统文化”?据《现代汉语词典》,“传统”有“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特点”之意,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传统文化”可大致理解为历史流传下来而有鲜明特色的,由某个国家或某类群体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结合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华传统文化可大致投射于以下领域:
(1)古代建筑:皇家宫殿、私家园林、宝塔寺庙等。
(2)思想经典:儒、道、法、墨等“百家”思想,和佛、道等宗教思想。
(3)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论等。
(4)国画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画;楷、行、草、隶、篆等书法。
(5)古乐戏剧:古代音乐、民族乐器;京剧、昆曲、黄梅戏、秦腔等。
(6)美物艺能:丝绸、瓷器、汉服;剪纸、刺绣、杂技表演等。
(7)礼俗岁时:宗法礼教、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
(8)古代科技:古代数学、医药学、天文历法、农学、化学的理论和应用。
(9)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修身齐家、入世进取、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
这九大领域囊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中华传统民族精神,长期为广大中国人共同尊崇,散发出耀眼的德性光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别令人动容的部分。
二、高中新课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发布。另自2019年起,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也开始投入使用。新版教材“守正创新”,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力求“用好这些资源,吸收这些经验,化为新教材的筋骨血肉”。现依据新版课标,结合新版教材,从传统文化视角对高中阶段古诗文做出分析。
1.著作与作者
新版课标推荐的古诗文共有32篇文言文和40首诗词曲,相当一部分出自我国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具体统计如下:
课标和教材对以上经典的大量选录,为高中教学里传统文化的发掘提供了广阔空间。而纵观高中古诗文,也几乎都出自名家之手,亦统计如下:
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学、思想、艺术和政坛上的人杰,都是一颗颗耀眼的文化之星,对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价值。
2.体裁
新版课标中推荐的古诗文在体裁上也有多种分类,这里从诗词曲和文言散文两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是诗词曲,分类统计如下:
文言散文的体裁同样多样:有书信《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奏表《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辞赋《赤壁赋》《阿房宫赋》、序跋《兰亭集序》《伶官传序》、传记《屈原列传》;还有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如《论语》的语录体、《孟子》的对话体、《庄子》的寓言体等。多样的体裁也为发掘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体量。
3.课文所绘事物及注释
高中古诗文中很多篇目都会着力描绘某个对象,故可将其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如《琵琶行并序》里的琵琶、《涉江采芙蓉》里的芙蓉、《登岳阳楼》里的岳阳楼、《将进酒》里的酒、《李凭箜篌引》里的乐器箜篌等。此外还可以进行宏观层面的文化拓展,如从《望海潮》中探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从《兰亭集序》中探寻中国书法的奥妙,从《谏逐客书》中探寻中国古代“门客”群体等。
除正文外,教材里还有辅助学习的注释,它们也蕴藏丰富的传统文化,值得挖掘。例如,教师在进行《琵琶行并序》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筛选出“元和十年”“左迁”“司马”“霓裳”“教坊”“杜鹃啼血”“青衫”等注释并学习,它们涵盖了古代帝王年号、官职、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若能如此推而广之,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将得到快速增长。
4.思想主题和精神启示
新版课标和教材里的古诗文,很多都表达了可贵的思想主题。如《离骚》的忧国爱国、《报任安书》的坚持信念、《师说》的尊师重教、《过秦论》和《阿房宫赋》的爱民施仁、《项脊轩志》的珍惜亲情、《谏太宗十思疏》的居安思危、《陈情表》的知恩图报、《种树郭橐驼传》的尊重天性、《赤壁赋》的豁达态度;还有节选的《老子》《庄子》从自然、天道的高度解释了人生,节选的《大学》《中庸》《论语》则在为人处事上具有指导意义。而古詩词方面,很多作品都表达了担忧国家和悲悯民生的思想,还有一部分则表达了闲适的心境与高洁的志趣。“语文教材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民族素质标志的思想道德沉积。对学生来讲,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教材和课标里的古诗文,皆因其积极正面的内涵而为后世所接纳,并由历史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现实作用,尤其能为高中生带来以下三方面的益处。
第一是加深文化储备,提高文化素质。高中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书面和口语表达水平得到提高,但很多学生苦于撰写作文无素材,掌握足够的文化典故,就可将其作为例证用于作文中。学生也可将一些“古风”事物加入作文中,营造唯美典雅的情调,如“中国风”歌曲《青花瓷》《卷珠帘》的歌词一般。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将传统文化用于日记、书信、随笔,以及宣传稿、创意文案等。而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掌握大量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交际中就会不自觉地吐露,从而提高谈吐、彰显文化水平,给人良好的印象。
第二是塑造性格品质,提升思想境界。“有人以‘学以成人概括中国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中国传统的求学是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可谓日新月异,在高中三年里,语文和古诗文学习占据了学生很多时间,故很有必要继承古代优良教育传统,重视古诗文教学对高中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帮助他们养成爱国爱家、诚信忠实、善良友爱、公平正义、礼貌宽厚等宝贵品质。
第三是热爱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认同。学生在领会了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后,会自然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自身的待人接物、价值观甚至心态都会发生积极变化,社会评价提升,學生也更加乐于坚持按传统文化的指引行事,最终达到新课标中“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要求。
四、怎样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鉴于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直接宣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故教师应采取“渗透”的方法。“渗透”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这启发教师可采用灵活、分散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这里提出三种具体教学策略。
1.讲述文化故事
即便是成人,往往也会像幼儿一样对故事饶有兴致,高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里,多次而分散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文化故事,如可在教学导入伊始、讲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时、带领学生疏通课文时、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前、总结诗文主题时等环节穿插。这样既可以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又显得随性不拘,从而达到“渗透”的目的。
2.播放音画影视
高中古诗文涉及的传统文化,由于年代久远、地理阻隔或保存条件的落后,大多数不能为学生耳闻目睹。这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图画、音乐或影视,给学生直观的感官冲击。如在讲《滕王阁序》时,可播放滕王阁的图片或纪录片;在学习《李凭箜篌引》时,可以播放现代人弹奏的箜篌曲目;甚至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播放歌手演唱的《春江花月夜》等歌曲。此过程同样要遵循“渗透”原则,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达到舒缓学生疲惫、使其在轻松愉悦中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目的。
3.融入实践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文思想施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例如,在学习《师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的“圣人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着意发现身边值得自己学习的人,以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又如在学完《〈论语〉十二章》里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言行。如此,是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所学思想的领会,且在形式上灵活随意,符合“渗透”的特点。
结语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高中时期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人格养成的黄金时期,故高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版课程标准和教材里的古诗文选文,在进行常规古诗文教学的同时,采取多种轻松灵巧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完善学生人格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