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学观点下的暗物质新论

2020-01-07曾进

炎黄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易学易经暗物质

曾进

目前,人们对于暗物质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它极其抽象、深邃,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暗物质存在,仅仅只是科学家的推论。作者利用中国易学的观点对暗物质的存在和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推论是:暗物质是在时间属性上有所不同的宇宙物质,暗物质的构成和占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与宇宙其他物质不断的发生着作用和转化。单个暗物质持续作用的时间并不长久,不过由于暗物质的数量极大,所以能够形成一股持续的力量。暗物质占整个宇宙物质的比例据推测是在大约在33.33%-91.67%的范围内移动。

现代宇宙观认为,宇宙时间和空间的产生来自于一场大爆炸,所有物质都具有时间和空间两种属性,二者不可分离,宇宙间一切物质都是在时空当中演化的。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暗物质(Dark matter)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已知的物质。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疑似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可以在假设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释。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至于暗物质为什么会有疑似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发生,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暗物质的时间属性有别于其他物质,它们只能在个别时点上以某种方式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单个暗物质持续作用的时间并不长久,不过由于暗物质的数量极大,所以就像密集的雨点打在帆布上一样,能够形成一股持续的力量。

这种观点来自于作者从中国的易学中得到的推测。中国的传统易学易经八卦被称为中国人的宇宙智慧,它是中国古代的人们用来认识宇宙万事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工具。古人在其指导下,常常能对事物获得一定前瞻性的认识并用于生活实践。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就是在它的启迪下发明的。

易经八卦是指易经中的八个卦象,用来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现象,后来古人将八卦两两上下重叠演变成六十四卦,确认了自然界的六十四种发展变化状况,并认为其已经包罗万象。易经八卦的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世界上最流行的象棋——国际象棋的棋盘是由64个格子组成,棋子分黑白两色,这些都反映出易学的“八卦”和“阴阳”的概念。17世纪开始《易经》被介绍到西方,并作为变化的哲学运用于现实生活。易经八卦对事物的认知和预测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具有其合理性。

从易经八卦而来的六爻学最适合用来说明暗物质的存在的。称为“六爻”,s是因为它是在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上,将天干地支配入到每个卦的每个爻上建立起来的,每个卦上下加起来共有六个爻。“六”这个数一向被称为自然界最合适的数值,很多东西都以六数为宜,或者是在它的基础上翻倍。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也就是说它具有时间概念。

除此之外,十二地支也代表着十二个方位、十二种生肖、十二种事物甚至万事万物,也就是说它除了时间还具有空间概念。在易学里,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就是时空。

“当值”是六爻预测里最为核心的一个指标,也就是当六爻中相配的地支与代表现实时间的四个元素“年、月、日、时”一致时,就称该爻的地支为“当值”。古人把“年、月、日、时”分别用干支来表示,比如2020年为庚子年,该年里面还有子月、子日、子时等,当卦上有地支为“子”时就称为当值。“当值”表明该地支具有现实意义上的时间属性。纵观六十四卦,加上“伏爻”在内每个卦最少的相配了六个不同的地支,最多的则相配十二个不同的地支。而现实的时间只有四个元素,也就是说每个卦总有一些地支处于“不当值”的状态,即意味着这些地支跟现在所处的时间不一致。前面说过,每个地支既有空间属性也有时间属性,所以能代表万事万物,但就如同手表一样,有时手表上显示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不同,那么这个手表就处于错误的状态。六爻用“当值”的地支表示具有现在时间属性的事物,那么那些“不当值”的地支代表的又是些什么东西呢?作者认为它们就是暗物质。

极端情况是卦上所有爻都不当值,这象征着宇宙诞生之前的混沌状态。如同“零”不是自然数,也不能作除数一样,排除掉这种情况,只看有“当值”地支的卦:当“年、月、日、时”都相同时,卦上最多时就会出现十一个“不当值”的地支,只有一个地支处于当值状态,“不当值”地支在该卦所占的比例高达11/12,即约等于91.67%;而“年、月、日、时”都不相同时,卦上最少有两个“不当值”的地支,有四个地支处于当值状态,“不当值”地支所占的比例为1/3,即约等于33.33%。

由此可见,卦上“不当值”地支的占比范围约为33.33%~91.67%,这就是宇宙中全部暗物质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一些科普片如《旅行到宇宙边缘》指出:“神秘的暗物质,我们无法看见、感觉、品尝、触摸甚至不能测量,然而又很普通,它有可能占我们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十分之九。

如果暗物质的确存在,那就不存在真空这回事了,即使在这里我们也是被物质包围着,由于星系间明显的引力我们才认为存在着暗物质”。所以说空间不只是一个概念,它还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不过科学家们没有指出来的是暗物质的占比可能还存在着下限,十分之九只是上限,而下限可能是作者通过六爻推测出来的33.33%,即1/3,所谓“三生万物”。假设暗物质的占比存在着上限和下限,也就是相當于指出宇宙的暗物质与物质之间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化关系。

暗物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作者仍然利用六爻来推测。在六爻里面,“不当值”的地支虽然在时间属性上有别于“当值”的地支,但它们一样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不过这仅仅只是发生在个别时点上。当这个个别时点到来时,“不当值”的地支就可以表现出它本来的意义,这个时点就是“相冲”。地支有十二个,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矩形,每相隔五位的两个地支之间就是“相冲”的关系。例如“子”与“午”相冲,“卯”与“酉”相冲等等。“相冲”意味着彼此之间处于最远的距离上,如果把排列成的矩形展现成一个圆形,那么相冲的两个地支就分别位于这个圆的直径的两端。当卦上“不当值”地支“午”逢时间为“子”的时点时,就会呈现出“午”的意义,不过这样呈现出来的意义通常是相反的,就如同胶片一样,胶片上黑色的部分洗出来是白色,白色部分洗出来是黑色,也就是当你需要“午”的时候,它代表的恰恰是不吉,当你把“午”看为不吉的时候,它代表的却是吉利。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单一时间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是如此,但如果再加一个时间因素进来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比如,在时间中同时出现了与“子”相合的地支“丑”,这就可能造成易学上所讲的“相合而解冲”的局面,这时“午”呈现出来的意义就是正面的。这正是易学的精妙所在,一会儿反一会儿正,易学就是一种充满辩证的哲学。造成这种“相合而解冲”局面的情况也只出现在这个“个别时点”的个别时点上。假设“午”位于圆周直径的一端,“子”就在直径的另一端,与“子”相合的时间点用地支来表示就有“丑、申、辰”三个。假设“午”所在的圆周度数为0度,则“子”位于180度上,而“丑、申、辰”分别位于圆周的第210度、第60度、第300度上。而有的地支逢冲时则只有两个地支可以来解冲。比如“寅”,与之相冲的是“申”,与“申”相合的地支只有“巳”和“子”,假设“寅”所在的圆周度数为0度,则“巳”和“子”分别位于第90度和第300度上。如果把“不当值”的地支看成是暗物质,就可以理解暗物质为何会以某种不确定的时间和方式起作用了。暗物质的作用通常是反面的,但有时也可以是正面的。

不管哪种情况,能够使“不当值”地支表现出本来意义的就只有等到“相冲”的时点,这也可以看出“相冲”对于宇宙演变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宇宙学说假设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爆炸即意味着相冲、彼此之间相互远离,而易经六十四卦分为八个宫,每宫也以六冲卦作为第一卦。可以說相冲既是宇宙诞生的原始动力,也是暗物质和物质起作用的原始动力。

宇宙一开始是否就存在着暗物质呢?用易经八卦的第一宫“乾宫”的第一卦“乾为天”来代表宇宙刚开始的形态,“乾为天”卦是六冲卦,卦上六个爻所配的地支两两相冲,这正好与宇宙爆炸及膨胀学说相呼应,因为相冲即意味着相互远离的趋势。“乾为天”的初爻所配地支为“子”, “子”在易学里象征着一切的开始,而卦是从初爻开始变化的。假设宇宙一开始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在一点上,也就是集中在“乾为天”的初爻所配地支“子”上,此时该卦的其余五个爻所配的地支都不当值。假设不当值的地支代表的就是暗物质,那么刚开始暗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就为5:1,即占比为83.33%。

暗物质与物质之间是怎么转化的呢?物质变为暗物质是失去了正常的时间属性,这种情况可能来自于物质的老化、死亡,或者是特殊条件的产生,比如手表被摔坏,它显示的时间就与正常时间不同。而暗物质变为物质,从六爻学的角度上看,就是把“不当值”变作“当值”。易经八卦的时间和空间都统一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卦上“不当值”的地支经过时间的流逝后是可以变成“当值”的。时间不仅可以向未来展望,也可以向以前追溯,直至曾经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每个地支无论当下是否处于“当值”的状态,它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含义。有时间的含义,就说明它是运动着的,具有物质和能量属性,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因是否“当值”而有所不同。在易学里面,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统一的,也都是随时变化的。“易者,随时变易”,这也是易经八卦观察宇宙万事万物的理论基础。由此推测,在一定条件下当暗物质遇到与之对应的某个时点时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而物质在某个条件下一旦失去正常的时间属性也就会变成暗物质,世界上的一些神秘事件,如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失踪及再现之谜等也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暗物质与物质既然可以转化,也就是说二者的成分是一致的。那么物质究竟包括了哪些东西呢?人们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这些也是易学中十二地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精神则指有生命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相对抽象难懂,长久以来围绕精神实体是不是独立于物质实体而存在,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得不到准确的唯一答案。有的学说把精神也纳入了物质概念,把物质定义为一切客观存在,而有的学说定义精神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是物质本身,本体与思维具有“共相”。“共相”在易学里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易学上叫做所谓“相由心生”。前面说过,易学中一切地支既具有空间概念也具有时间概念,所以它既可以表示物,也可以表示物的运动,可以用来表示人,也可以表示人的活动,甚至包括人的精神状态、喜怒哀乐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等。例如在六爻里面,“子孙爻”就可以代表人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及与之相关的事物。由此可见,在易学里面,物质与精神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大师毛泽东也是《周易》的爱好者,易学对毛泽东辩证思想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毛主席说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们假设物质和暗物质既包括物质实体也包括了精神实体,“精神”是在死亡的时候失去了正常的时间属性而从物质进入了暗物质状态。所谓失去正常的时间属性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而言的,不是说它本身没有时间含义了。时空是不会被消灭的,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就如同质能转化和守恒定律一样。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的话,人们常说的“精神长存”也许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易学易经暗物质
我所认识的《易经》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关于暗物质的物理问题お
《雕菰楼易学五种》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四种易学语言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二)目录(易学史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