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2020-01-07王彦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改革

[摘 要]文章简要论述了当前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评价制度与方法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略,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田径水平。

[关键词]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评价;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我校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评价改革研究”(QN2017013)

[作者简介]王彦波(1986—),男(满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田径。

[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10-06

一、引言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外,还具备激励与调控功能。当前国内大多数体育院校的田径运动教学是以竞技体育作为发展中心,运动训练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专项教练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评价,是以学生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所获得的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采取这种唯一性的评价标准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培养以及学习目标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确保田径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统一,重视专业学习过程与效果的评价,并以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进步情况进行全方位考量[1]。

二、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评价制度与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素质评价

国内大多数体育院校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主要内容有学生的思政教育、技术、教学能力、理论基础、训练方法、比赛,等等。大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强调每一个田径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6~7个学期的训练时长和各种赛事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战术意识,以及运动等级要达到一级标准或者接近一级标准。对于学生而言,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之后在战术水平上要达到一级或者接近一线。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推出了《关于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指导性规范(试行版)》,把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设置为“培养全面发展型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可以胜任专项运动的训练、各项赛事的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传统的只重视学生成绩的人才培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要转向对专项理论、执教理念、不同训练规划的制定、各种运动伤害的预防与救治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训练实践课程占到总课时数的92%,其中专项成绩达到了80%。过度重视实践训练与成绩导致田径教学过程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高度相似,这与设置本专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2]。

(二)过度重视专项运动能力,忽视社会实践能力评价

因为田径课程在属性上归于技术类范畴,除了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结构与专项能力之外,还涉及各种不同层面的实践内容,如田径课程的组织、训练,各种田径赛事的裁判、田径项目趣味性项目的管理、田径相关的健身活动指导,等等。将这些知识通过思维进行转化后与实践相互补充,就是田径专业的教学目的。评价只是针对学生田径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的综合能力运用情况等,但是依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高校的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和实践课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田径知识、田径实践技能是否合格并不关心,导致整个田径教学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脱离。如何才能够提高田径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3]。

(三)只重视学生运动结果,单一评价模式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因为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已经习惯于各种考试,学校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许多高校的大纲考核机制也在引导学生如何做好最后阶段的考试,最终形成了教学工作与教学目的是以考核评价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时间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逐渐丧失,学生只知道服从教师与家长的安排努力学习,认真考试,保障考试成绩能够达到标准。而这种直观的评价模式会带来以下后果:首先,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学能力的掌握、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无法实现,学生只为考试而去努力提高体育成绩;其次,运动训练专业招生中,运动水平有一级也有三级,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只是通过运动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公平的,而且还会让那些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新的知识可以吸收,而那些运动水平不高的学生只能够把精力放在考试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知识,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培养与提升。

三、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方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

内蒙古民族大学在田径专项训练方面沿用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内容,通过不同的课时长度来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此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且单一性明显,学生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对田径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会逃课,这也给学生本人造成不良影响。学生从教后在教导自己学生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把自己所接受过的教育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不良影响。在信息化的大环境里,各种新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平台纷纷涌现,被广泛应用到高校的运动教学中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和互联网平台的运用,让学生摆脱了课堂和教材的约束,对于专业学习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例如在讲解跨栏这项运动的训练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把刘翔的训练资料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让学生细致观察每个动作,进行循环播放。学生在认真观察后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自身跨栏时的做法,或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或者智能设备拍下自己跨栏时的样子,把数据影响和刘翔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找出问题,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到主流视频或者多媒体平台,找寻一些与田径相关的教学内容,一边看视频內容一边结合教材进行自学,并把学习过程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与分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观察力与自主学习能力[4]。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向校方申请邀请一些国内知名的田径运动员或业内知名教练、专家到校内进行讲座,并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向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学生、运动员分享田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学生在参与讲座学习之后要依据讲座内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践行方案。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