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作练习 健全学生人格
2020-01-07王庆然
王庆然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为了更好地健全学生人格,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根据我校七年级女生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即集体观念薄弱、不善于容忍别人、缺少对他人的理解、直面困难与失败时心理承受力弱等,结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以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设计了一堂课,在提升和巩固学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达到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合理分组,提供交流平台
本次课为“垫球”教学单元的第4课时,教学任务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在第3课时,笔者已对学生的垫球水平进行测试,并按照成绩蛇形排列分为6组。在学生热身完成后,笔者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组垫球比赛。分组的方法是由每一组的第1名选择第2名,然后再由第2名选择第3名,依此类推完成分组。选择队友时,笔者提示学生们“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选择队友”。通过这一分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不同组别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实现均衡;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使他们形成集体观念。
二、提升难度,强化集体配合
分组完毕后便开始3种难度的练习,第一种:一人抛球,其余学生排成一路纵队依次连续垫球,垫完球的学生迅速跑至队尾,准备下一轮垫球;第二种:一人横向移动连续垫球,其余学生排成一列横队与其进行对垫;第三种:一人原地转动垫球,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与其进行对垫。在进行3种形式的练习时,人员的分工由各小组讨论商议决定。练习时笔者提示她们“要学会配合,要依靠集体和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垫球,每个学生都要为下一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垫球机会”。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练习,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练习难度的提升也强化了集体配合的能力。
三、严惩不贷,心存敬畏之心
垫球练习结束后正式开始教学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测试3分钟内垫球的次数,垫球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比赛规则:两个人持球,间隔2m平行站立,其余4人排成一路纵队按顺序依次先接第一个人的抛球,将球垫给抛球者,然后通过滑步移动到第二个抛球者,垫第二个人的抛球。如果在垫球过程中垫球者出现失误,必须由垫球者将球捡回,交给抛球者重新进行垫球。垫球次数由组内学生进行清点和记录,待比赛结束后报给教师。在比赛过程中如果违反比赛规则,或虚报成绩,一经发现,核实后必须在班级所有学生面前进行检讨,并将其作为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的成绩评定指标,对于恶意违反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规范的学生,其学习态度成绩采取“清零制”。通过小组比赛,不仅再次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而且还进一步强化了集体配合的意识,同时通过严厉的惩戒,使得学生对规则和道德规范心存敬畏之心,能够客观地看待比赛的胜负。
四、顽强拼搏,努力感动自己
比赛结束后,笔者选择了最后一名的小组作为展示组,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讶。笔者对他们说:“因为刚才老师看到,这一组同学垫球失误的次数虽然最多,垫球次数也排在最后,但是在比赛过程中,这个小组每个同学都在为队友鼓劲。当队友出现失误时,没有人抱怨,而是纷纷走过去安慰她、鼓励她。可能她们每个人都害怕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造成心里紧张,所以才出现失误。”随即笔者又问学生们:“她们的团队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能不能再给她们一次机会?”这时所有学生齐声喊道:“能!”“我们支持你们!”“加油!”笔者又对展示组的学生们说:“老师只给你们一次重来的机会,如果失误,展示就结束了。”随后,展示组的学生齐声呼喊“我们是最棒的!”口号为自己加油、鼓劲。展示开始后,在其他组学生的呐喊、加油声中,展示组的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地完成了每一次垫球,垫球展示在紧张地进行着。突然,抛球者将球抛得过低,垫球同学飞快上前,单膝跪在地上将球垫起,但是由于重心过低,摔倒在地。后面学生见状迅速上前将其扶起,当她再准备垫球时,由于动作不到位、击球部位不准确导致球被垫飞。展示结束了,失误的那个学生的眼泪迅速打湿了眼眶,小组其他学生都上去安慰道:“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况且你是因为帮助别人才失误的。”笔者和其他小组的学生看到这种场景,心里非常感动。随即,笔者告诉学生们:“体育比赛并非只有输赢,更多的是感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合作的机会、竞争的环境等,向其弘扬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让学生懂得体育不仅是运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特定的空间和场域下形成一种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