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四气” 孕育乡村活力团队

2020-01-07刘正东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师活动发展

刘正东

名师工作室是指由特级教师或指定教师领衔,本区域学科教师自主参与,期待能够具有“成长有方向,教学有智慧,团队有特色,成长有品质”发展愿景的民间学术团体。

2017年7月,在仪征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仪征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这是仪征市首个以乡村体育教师为主的局级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工作室坚持课题引领,立足课例研修,开展阅读工程,提升教师写作能力。因此,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扬州、仪征两级骨干教师,工作室连续两年获评“仪征市优秀名师工作室”,2019年8月被仪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逐步成为区域内一支充满成长活力的团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笔者作为一名在乡村学校成长起来的省特级教师,既熟悉本地区乡村教师的成长环境和职业困惑,更深知乡村教师成长的不易,为加快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嘗试从凝聚“人气、名气、硬气和朝气”入手,争取让更多的乡村体育教师成为扬州、仪征两级名师,培育充满活力的乡村体育教师发展团队,有力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一、凝聚“人气”——尊重是发展之本

仪征市的乡村教师大都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主动寻找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而且大多数教师每周的课务在15节左右,加上课余训练和“两操”,课务繁重,主观发展意愿不足,为唤醒其发展的内因,尝试从凝聚“人气”入手,尊重教师的发展意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基于内因的自主发展。

1.主动邀请,尊重意愿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报名教师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不少教师未能及时关注教育局公文系统,一些教师持观望态度,担心加重自己的负担。笔者分析原因后,认为主动邀请比较适宜,通过观察和比较,把工作责任心、自我成长愿望迫切作为入选基本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教研组长和一线教师的平衡,筛选一批优秀教师,主动一一电话联系,在征得个人同意的基础上,向其所在学校的校长汇报,请求校领导在工作时间上的支持,加上仪征市教育局扶持政策得力,很快2个指导教师、23个工作教师、1个领衔人组成的“仪征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宣告成立,解决了“人”的问题。

2.注重仪式,凝聚人心

工作室成立之初,为了激发大家的集体认同感和增强团队凝聚力团队设计了工作室的logo,争取了赞助,购置了团队教师工作服,利用首次活动的机会,组织工作室成员对团队的logo进行释义,畅谈工作室发展的美好未来,在简陋的教室里,拍摄了第一张工作室全家福。以后每一次团队活动,工作室都要求在操场插上工作室的旗帜,精心设计仪式,让工作室成员感受内涵发展的魅力,解决了“向心力”的问题。

3.角色互换,全员参与

每一次集体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工作室都提前征求大家的意见,尽可能督促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按时参与活动;在团队分工上,分为上课教师、负荷测试小组、评课小组、读书交流小组、嘉宾接待小组等不同组别,下次活动再轮替交换。轻松的氛围、不同角色的体验,团队的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尊重是一种基于平等的发展,经过一学期的活动,认为“要我学”的教师越来越少了,“我要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了,解决了基于主观的“自主发展”的问题。

二、凝聚“名气”——交流是创新之源

仪征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既有经济相对薄弱的革命老区,也有临近大型国企的发达乡镇,乡村教师成长的基础和氛围不同,但大部分教师与外界交流少,教研信息相对闭塞,缺少主动与外界沟通的意识。因此,年初在活动设计上,工作室提出反对闭门“萝卜烧萝卜”,提倡开门“萝卜烧肉”,倡导多层次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新理论,借鉴新做法,生成新模式,让一线体育教师在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取长补短,提高知名度,成为学有所成的新名师。在年初规划的时候,工作室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交流,成为了工作室的创新之源。

1.参与高层次的学术研讨

主要目的是学理念、拓视野。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分批参加省级及以上研讨,如省级教学能手比赛、优质课竞赛、单项教学展示等工作室活动,对于参会教师在课务或费用上有困难的,工作室第一时间和其所在学校校长取得联系,寻求其领导的帮助和支持。

2.常态开展区级交流活动

目的是检验和校正课堂实践。工作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市级教研活动,邀请省级专家现场指导,特邀高水平(获得省一等奖及以上)的教师同课异构,并有意识地到扬州市广陵、邗江、江都、宝应等区县举办展示活动,磨炼队伍的同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情。

3.争取跨市和跨省交流

目的是理念与实践的展示与反思。如开展与新疆新源县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与新疆教育学院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参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专题调研活动,应邀到安徽省合肥经开区教研室进行大课间专题研讨;与镇江新区王竹平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殷伟东名师工作室、张家港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新疆新源县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等结对交流。三年来,工作室先后邀请到4位教授级专家来工作室指导,11位省特级教师来工作室交流和讲学,15位省一等奖以上获奖教师来工作室上示范课,工作室教师的眼界不断被拓宽,工作室的影响力不断被扩大。

分层次的交流,实现了“见场子,练胆子,厚底子”的目标,既碰撞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又锤炼了队伍、积累了“名气”,为工作室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凝聚“硬气”——遇见是成长之基

教师基本能力中,不仅要“能上”(能承担一定层次的公开课)、“会说”(能清楚表达自己执教的观点)、“会写”(能写出基于实践的反思),还要“会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这就是教师发展层面的“硬气”。四次美丽的“遇见”,成就最美丽的成长,工作室量身定制了自主发展的四大工程(课题引领工程、课例研修工程、阅读工程和文本提升工程),让每一位教师加速成长,成为一支发展“硬气”的团队。

1.“遇见”课例研修工程

为便于开展课例研究,工作室围绕“有技能、有体能和有运用”三个维度,特邀外市获省比赛一等奖的教师来到征仪,参加现场同课异构活动,在同场上课中,检验和校正课程思考,感受名师的力量;广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依据《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系列丛书,分组编写仪征市“三有课堂”小学体育与健康二次备课电子教案,集中打印装订后,提供给工作室教师免费使用,这种便于教师进行个性化二次备课的教案,符合教务部门检查的要求,贴近课堂需求,解决了备课“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们的一致欢迎。同时,依托各级反馈,及时修訂电子教案,通过这有地域特点的“最后一公里”,在规范工作台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提高了一线教师对基于单元的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解决了“能上”的难题。

2.“遇见”教师阅读工程

首先是精心设计阅读方案,在每月一次的集中活动中,工作室把读书交流作为必修课程,每次至少安排4位教师,围绕“阅读动机”“故事陈述”和“教育启迪”3个环节进行交流。其次是提倡广泛阅读,多读书,读杂书,只要是与教材有联系的,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们开展阅读。最后是评比促阅读,常态开展假期慢读书活动,举办阅读笔记评比,评比十佳阅读标兵等,每学期要求上交一张居家阅读照片,并计划在6个学期后,在“工作群”中开展阅读对教学气质改变展活动。这种让体育教师也捧起了书本的阅读工程,2019年在仪征市教育工作大会上受到了教育局陈宏军局长的表扬。同时,本室的阅读工程做法,丰富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的“读书明理”专栏的建设,解决了“会说”难题。

3.“遇见”文本表达工程

乡村体育教师最困难的是心里明白,却不擅长用文本表达出来。为此,团队们邀请扬州教科院和仪征教科所的专家,现场为教师们进行文本表达技巧的讲座,邀请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扬州市教科所夏心军所长等为大家拓展写作视野,并讲解文本编辑的技巧与方法,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手中的笔表达思考、积累经验、抒发教育情怀,解决了“会写”难题。

4.“遇见”课题引领工程

积极鼓励和指导团队教师申报各级课题,目前在手课题中省级3项、市级1项、县(区)级5项。其中,领衔人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整体设计与推进的实践研究”已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即将进入结题验收阶段。目前,工作室26名成员中,人人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专业思考,开展专题论文写作,解决了“会研究”难题。

四次美丽的“遇见”,成就今生最美丽的成长,“能上”“会说”“会写”和“会研究”,让一线教师上课有了底气、发展有了硬气。三年来,工作室有14位教师晋升新一级骨干称号。

四、凝聚“朝气”——榜样是引领之魂

领衔人是团队发展中的关键,只有领衔人勇往直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才能凝聚团队的朝气,激发团队不断向上的活力。

1.以身作则的榜样

要求工作室成员做到的,领衔人要从自己做起,要先做好。每一次读书笔记评比,领衔人和管理团队的笔记都和教师们的笔记放在一起,供大家一起评阅和借鉴;公开课、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领衔人都亲力亲为,每一步都是榜样在前,让教师们学有依据。

2.美美与共的榜样

领衔人的视野就是团队的视野,团队坚持把重心放在课堂,把研究落在学生体质增强上,开展大课间整体设计与推进的扬州市前瞻性项目研究,开展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三有课堂”研究,鼓励教师们开拓视野,立足于校本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敢”到“不怕”,再到“有条理表达”,达成美美与共的发展目标。

3.以诚待人的榜样

领衔人的情怀就是时刻想着每一位成员的发展,工作室设立教师成长发展年度英雄榜,把当前每个成员教师的发展情况,通过英雄榜的形式,清晰地显示出来,把督促落实在行动前,在每次活动时,会有针对性地提醒和督促,补齐“最短的木板”,营造关爱和善的氛围,提升教师成长的品质。

乡村教师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群体,目前虽然还有经费、时间上的困难,但得益于“人气、名气、硬气和朝气”的凝练,收获的不仅是教师的成长、教育品质的提升、教育均衡的促进,更重要的是让千千万万个学生在教育品质提升中获益。

猜你喜欢

名师活动发展
名师直播课
“活动随手拍”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议"名师"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