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绘本实施幼儿美育的探究

2020-01-07潘妍宏鲁怀娟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绘本幼儿

潘妍宏 鲁怀娟

【摘要】本文论述以绘本实施美育、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审美发展特点,建议以色彩表达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利用构图视角提升幼儿的审美想象、以插图表现手法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培养幼儿在美感、知觉与创造力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心智成长。

【关键词】绘本 幼儿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57-02

绘本是将绘画与文字相融合,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表达特定主题和情感的图画书。儿童绘本的阅读对象是低幼龄儿童,是针对儿童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读物,具有适合儿童阅读的趣味性、审美性、独特性和引导性。当前,绘本不仅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有效工具,而且作为审美教育的载体,融入学前儿童早期教育活动中。优秀的绘本能够引导幼儿向上、向善、向美,启发和塑造幼儿的思维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绘本的审美教育价值,将优秀的幼儿绘本作为美育教学资源,融入幼儿审美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培养及心智的成长。

一、以绘本实施美育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提出关于儿童心智成长的七个方面,分别是情感成长、智慧成长、生理成长、知觉成长、社会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以绘本实施幼儿美育,是以儿童绘本为载体、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为前提开展的审美教育实践活动,对绘本展示的色彩、构图、媒材表现等美术元素的归纳与提炼。以绘本实施美育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绘本故事性的表达培养儿童情感、智慧的成长,绘本自由的版面设计、天马行空的色彩、手法各异的插图、自由巧妙的文字结构安排,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基于绘本幼儿美术的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的心智成长。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

由上表可以看出,0~2岁的婴幼儿处在视听感知能力开始分化、自我意识萌芽、语言能力初步形成、爱触摸及用嘴巴感知世界的阶段。这一阶段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幼儿今后个人的审美偏爱和审美感知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选择材质柔软、用料安全的绘本开展美育启蒙,绘本内容应突出色彩鲜艳、图形简单等特点,激起婴幼儿的阅读兴趣。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通过看、听、触、摸等多通道感官去体验和表达个人感受,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在视觉敏感度及语言表达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结合该年龄段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选择色彩丰富、插图复杂、故事情节精彩、可游戏互动的绘本。这类绘本在色彩、线条、质感、媒材、风格、文字方面,有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绘本审美活动的开展。

由此,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用绘本开展美育活动,以绘本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视觉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对幼儿视觉、知觉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以绘本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以色彩表达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幼儿审美想象、审美创造力的基础。绘本美育对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绘本中的美术符号,如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等要素。有效的审美感知可以在情绪、心理等方面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瑞士艺术教育家约翰内斯·伊顿说,色彩就是力量。绘本中的色彩正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元素。由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可知,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不尽相同,如低龄幼儿对色彩的辨识最初只限于色彩鲜艳的红、黄、蓝等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区分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并表现出对某种色系的偏爱。如女孩子偏爱红色系、粉色系的物品。因此,在结合幼儿特点开展绘本美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在绘画发展中的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开展美育活动,增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对情绪的自由表达。

法国童书大师埃尔维·杜莱的幼儿绘本《有趣的颜色》色彩艺术启蒙系列,以“纠错”为出发点,以“颠倒的颜色”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画出来,让幼儿用“比较”和“找茬”的视角认识颜色、观察生活,从而激起幼儿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书中每一页都设置一个疑问句,如“雪是红色的吗”“大海是黄色的吗”“柠檬是粉色的吗”,与之相对應的是描绘红、黄、蓝、绿等颜色的物体,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游戏互动,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正确的色彩判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开展拓展活动:找一找、涂一涂、画一画身边物品的颜色。

又如,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是手工拼贴涂鸦风格的童书,书中以鲜明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为主,传递了色彩可以代表情绪及表达情绪的信息。红色像火焰,代表生气;黄色像暖阳,代表快乐的情绪;蓝色代表伤心;黑色象征胆小鬼的恐惧;绿色像植物一样安静平和。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绘本美育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分享阅读绘本,再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方式,让幼儿从“观察颜色”“描述颜色”“寻找颜色”“画自己的小情绪”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形成色彩认知,实现情感、情绪的升华。在表现材料的运用方面,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蘸颜料进行色彩涂鸦画、手指画等,增强小班幼儿对颜料的触觉感受,为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积累视觉经验。

(二)利用构图视角提升幼儿的审美想象

绘本的构图视角设计由绘本的内容而定,不同视角展现不同的画面美感。从绘本创作者的角度看,构图就是根据绘本题材,将所要描绘的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并依照绘本的故事情节构建一幅幅完整的、连续的画面。而审美想象是人们根据内心预设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幼儿的审美想象是基于成长经验,将表现对象进行再现、创造。绘本的构图和表现,符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审美趣味,适用于再造想象,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审美想象力。

优秀的幼儿绘本叙事视角类型丰富,有俯视视角、仰视视角、变焦视角、平视视角、近景视角、远景视角等,每一种构图视角表现都可以给儿童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促进儿童审美想象的发展。《变焦》是一本有关空间与图像的视觉绘本。绘本的正文从一张黑色的页面开始,代表着关闭的照相机镜头,随后每一次“变焦”都有一张黑页,往后翻就是一幅新的画面,给人运用相机进行拍摄的直观视觉效果。从特写的公鸡鸡冠—窗口—室内场景—公鸡所在的农场—小女孩玩的“农村模型玩具”—杂志的封面,最后是天空之外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次次“变焦”总会呈现新的视角。这种镜头化无限拉伸的空间效果,让幼儿能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视角欣赏事物。以构图视角探索变焦视角,可以帮助一些具有知识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儿童开展画中画的“想象画”活动,由此将绘本阅读延伸到感受绘画中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激发儿童的审美想象力。

(三)以插图表现手法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

插图是绘本图文并茂特点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绘本插图的前身是绘画,是在故事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再创作。因此,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都可以运用到绘本插图中。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儿童绘本插图可以分为传统绘画类、数码绘画类、拼贴类、实体摄影类等。从视角感受角度而言,传统绘画类、拼贴类型的绘本更容易融入儿童美育的活动中。以传统绘画风格为表现媒介的绘本,主要有运用油画、蜡笔、色粉画、炭笔、版画、水彩画、水粉、拓印、拼贴等多种形式。不同材料的运用使绘本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

绘本《大卫,不可以》运用了油画和木炭笔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整个画面以暖色基调表现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大卫的形象,以及他淘气、爱搞恶作剧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生动,大卫的形象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如画面中以自由随意、动感粗犷的线条,表现了大卫做恶作剧的场面,妈妈在不断提醒“不可以”的同时,也接纳和包容了大卫的顽皮。画面的最后,大卫投入妈妈怀抱的场景,生动细腻地突出母亲温暖的怀抱对孩子成长的包容与爱怜。

绘本中大卫的形象较接近幼儿图式期(5~7岁)的绘画视角,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表现人物造型时,能够运用简单的形象和基本几何图形概括眼中的人物形象。图中大卫有着简练完整的五官、四肢、服饰、表情,其他事物也描绘出细节特征,符合这一阶段幼儿的审美认知水平。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绘本观摩讲述之后,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和大卫一样呢?可不可以画出自己平时吃饭、玩耍、淘气的样子呢?这样的自己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绘画创作与表达。教学以绘本为契机,培养幼儿“画”生活日记的习惯,把日常的生活、心情等描绘出来,加上简单的文字描述,最后进行封面、封底配图设计,由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结集成册,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装订,形成一本原生态的儿童自制绘本。幼儿参与绘本创作,培养了审美创造能力,建立起绘画的自信心,更加乐于观察生活、进行绘画与创作。

综上所述,教师在用绘本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绘本,充分挖掘绘本的审美教育价值,采取适宜的教学形式,在绘本阅读中拓展与延伸美育活动,将绘本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培养幼兒向上、向善、向美等品质上,并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创造中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促进幼儿的心智成长。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经典美术作品创编对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18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姜辉.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审美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22)

[2]刘江艳.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7)

[3]章巍巍.绘本对学前儿童审美发展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

[4]金雅,郑玉明.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M].杭州:浙江少年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潘妍宏(1985— ),女,中级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油画;鲁怀娟(1986— ),甘肃临夏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绘本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