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说“假话”的成因及对策

2020-01-07陈卫兵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假话成因小学生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说“假话”的问题分析作文说“假话”的成因,提出还学生快乐、促教师变革的教学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小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假话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7-0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果语文教师再对作文中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易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假、大、空”的作文是怎么出现的?改变小学生作文现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从小学作文说“假话”的成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小学生作文说“假话”的成因

(一)学生方面

1.迎合应试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向着时代所崇尚的方向发展,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富有激情。一般而言,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往往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虽然他们不一定一味地顺从长辈,但是在教师面前,他们还是更愿意做一只可爱的“小绵羊”。

为了得高分,一些学生往往会受教师的影响,揣摩教师的喜好,表现在写作文时不愿意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唯恐它不被教师接受;为了得高分,他们不愿过多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唯恐它不高尚;为了得高分,他们不愿运用自己日常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唯恐它显得可笑幼稚而被教师认为不成熟、不深刻。于是,学生的作文中充塞了一些虚假的情感、功利化的想法和失真的语言,唯独没有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来,作文是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但是因为要迎合考试,考虑到阅卷教师的评分与作文成绩息息相关,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追求中规中矩,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试想一下,当学生带着迎合的思想去写作,就必然会有“瞒”和“骗”的情况发生,于是就产生了那种颇受诟病的“假话”作文。

(二)对生活缺乏观察及感悟能力

“写作文就是编个事情呗,我都写过三次爸爸给我送伞的作文了,可我爸爸从来也没有在下雨天给我送过伞”“平时也没啥事情可写,编一个就好了”,这是小学生常放在嘴边的话。的确,在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的事情是特别难忘特别感人肺腑的,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以平淡为主。小学生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教师、同学和家长,生活中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确实是缺乏题材。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不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学生在习作时自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完成作文任务,学生的作文中就会出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况。久而久之,作文与生活脱节,学生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就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最终导致作文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

(三)教师方面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审题的技法,特别在意作文的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按照一定的套路,有意对题目中的文字绕圈子、抠字眼,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目来选择材料,如何布局作文结构等。这样一种“套路式”的作文教学,短期看虽然可能有助于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是明显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

2.教学观念陈旧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其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常说,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然后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引导他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审视自己,体验生活、感受世界,提高语文素养,促进精神世界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仍然有部分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认识不够深刻,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对作文的要求是违背科学的,他们对学生作文的形式是有固定模式的,对作文内容的要求是单一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不能说、不敢说、不想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由于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陈旧,因而导致学生作文无论是选材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空洞单薄,本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学生的笔下也只会剩下些“瘦瘦巴巴的骨头”,充斥着一些空洞乏味的说教。

二、杜绝小学生作文说“假话”的对策

(一)还学生快乐

1.改进作文命题策略

对一篇作文来说,题目是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改革,可以从命题开始。如果作文命题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说真话抒真情的空间,写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众多的作文教学专家有一个共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有专家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有专家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就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顺乎自然。应该说,这些方法,的确给学生写作文松了绑,能使学生在作文时比较自由,乐于表达。當学生习惯于写自己的生活,习惯于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把作文看作生活中表达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进步自然是指日可待。

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命题应尽可能与生活相结合,尽量给予学生表达真情的机会。例如“老师,我想对你说”“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这样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有真实的心里话可以写;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玩过的游戏或者亲身经历的活动,或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玩一玩体验一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笔者曾经利用一节作文课与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游戏的玩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因而普普通通的“捉小鸡”游戏被改编成了“救小鸡”游戏。游戏不一样了,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更浓厚了。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既是游戏参与者,又是游戏创作者,玩得很尽兴。在玩完游戏后让学生写作文,他们自然就不需要再冥思苦想或弄虚作假了。

2.丰富学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没有生活作为基础,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文学大师的名著,还是学生的普通习作,都会涉及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喜怒哀乐。所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要鼓励家长在假期里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劳动、远足、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家校如果能坚持这样做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在实践中接触、了解一些生动鲜活的口头语言,积累作文素材,而且还可以锻炼语文综合能力。

3.利用评改导向

在作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写好作文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讲评作文应多鼓励,少批评,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激发学生改正的欲望。近年来,笔者尝试变革习作评价方式,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运用个性化、情感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作文得失,呵护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起到了有效的激励、诊断、导向和强化作用。例如,学生在一篇作文《我的爸爸》中,为了体现严谨认真的特点,记叙了一件事情。总体而言,选择这个事例是合适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件事情写得简单了些,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习作评改时,笔者这样引导:“这件小事能看出你爸爸工作的严谨认真,如果你能够把你爸爸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动作等细节更具体地描述,就能使爸爸严谨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样的评价语,学生爱看,也乐于接受教师给出的建议。

(二)促教师变革

1.厘清作文教学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厘清作文教学观念。文品即人品,作文教学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而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学会准确地认识世界,真实地表达自我。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表达心声,不要胡编乱造,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师要启发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所经历的笑过、哭过、埋怨过、害怕过的事情。

正确的作文观念还包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作文应该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作文貴在真实地写自己,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而不是说假话、大话、空话。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经验的教师会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对话,恰当地点拨写作技法。当教师更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乐于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自由表达,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产生畏惧心理,逐渐喜欢上写作。

作者简介:陈卫兵(1978— ),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假话成因小学生
假话在狂欢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假话种种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我是小学生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