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打破学生想象“牢笼”的思考

2020-01-07朱文俊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牢笼美术课堂想象

【摘要】本文以一节美术几何联想课为例,论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建议设计以培养想象力为核心的美术课堂,让学生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竞争、拓展思维、分享成果,最后师生进行教学反思,使学生放飞想象,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课堂 想象 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1-02

在一次美术几何联想课上,课件出示了两幅作品,一幅是20世纪绘画大师胡安·米罗的抽象画作《加泰隆的风景》,一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格尔尼卡》。一瞬间,班级里“炸开了锅”:“这画的是什么呀?”“我也会画!”这样的情景在小学美術课堂中屡见不鲜,当教师出示米罗、蒙德里安等绘画大师的抽象画作时,一些学生对这些看似“乱画”的作品不屑一顾,表现出了强烈的“我也会”的心理。由于在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形成“非对即错”的固定思维,学生习惯以“像”或者“不像”审视每一幅画作。从学生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无法接受抽象画作与传统的画作“不像”这一事实。学生的想象力长期被禁锢,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打破学生想象的“牢笼”,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美术教育者深思。

一、建构:初步形成联想思维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是建立在一定表象和情感基础之上的联想和创造。发展想象力主要经过感受、观察、记忆、联想、思考、创造六个步骤。学生在幼年时期,其想象力的强弱不仅和先天大脑构成有关,还与后天的学习以及头脑中所存储的事物表象、情感的强弱有关。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开发想象力的途径主要有:联想力课堂(如几何联想、文字联想)、校园联想比赛(如纸板拼搭)、生活联想(如蔬菜的联想)等。联想力课堂倡导“各个方面发散思维”,从课堂到校园赛事,到生活种种,处处皆可发散思维。美术课堂应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思维联想的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联想方法。校园活动联想比赛着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联想力,在成功联想中建立自信心。生活联想则是借鉴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体会联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乐趣,学会不断地发现生活、享受生活。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在表象记忆和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情感外化为最简单的图形,使之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拓宽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对几何形的联想,学生从幼儿时期练习握笔就已经开始,比如圆形可以代表太阳、花朵、脸蛋、盆、桶等;方形可以代表冰箱、电脑、门、窗、桌等。从积木到拼图、从简笔画到更为复杂的卡通画,几何图形成为幼儿经常运用的绘画参照图形。教师从几何联想入手,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初步形成思维联想力。

二、过程:放飞自由的想象

(一)想象力课堂的核心

笔者以游戏为平台,设计一堂以培养想象力为核心的美术课堂,从合作竞争、思维拓展、成果分享的角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联想,从而突破自我、放飞想象。

1.合作竞争。在美术教学中,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单纯的个人竞争影响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不利于班级团结,势必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团结,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营造出竞争氛围,让学生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思维拓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闪现的思维火花,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这种内在的需求转化为外显的创造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联想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3.成果分享。分享是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也是每堂课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形式。笔者要求学生在相互评价作业的基础上融入成果分享,将好的经验分享给别人,为他人带来思维突破,如“别人怎么想到的,我怎么没想到”,将外显的评价内化为思考。联想力课堂要求教师从不同学生的经验背景入手,使全班学生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想象思维的火花。

(二)想象力课堂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看影拼图(30秒)

教学目标:用七巧板组合剪影,初步认识每一种几何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乌龟几何形剪影图片、七巧板。

看影拼图是美术课堂体验的一部分,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给各小组发放乌龟几何形剪影的图片,由四组学生同拼指定的图形,规定用时30秒,每两个小组中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记1分。

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原本停留在学生大脑皮层的表象记忆纷纷被唤醒,学生将大脑输入的图像和输出的图像反复对比,在第10秒钟时,一部分学生拼完了乌龟的身体;第20秒时,一些联想能力较强的学生拼完了整个图像,另外仍有一两名学生处于观望状态;到了30秒时,全班学生都能拼完所有的图形。整个游戏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联想体验,不需要学生发挥太多联想力,为后续的脑力联想留足了空间。

由案例可知,学生要完成这部分内容用时30秒绰绰有余,一部分联想力、注意力强的学生在20秒内基本能够完成,对此,教师可以把参考剪影调整成两张,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更有效合理地进行时间分配。

2.第二阶段——定时间、半联想(5分钟)

教学目标:结合基础图形拓展思维、大胆想象,借助七巧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正方形图片、梯形图片、七巧板。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边拼边想,全程5分钟。每一组任意选择正方形或者梯形作为本组的基础图形(正方形和梯形大小自定),学生结合基础图形进行半联想,并合理使用七巧板进行形状组合。学生在5分钟内按照所联想的形状个数累计加分,四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上台拼摆。

大部分学生能同时拼出2~3个图形,比如以梯形为基础图形的裙子、斗篷、钻石,以正方形为基础图形的金鱼、人的身体、瞭望塔、蜡烛等。学生给图形起名字各有特点,虽然有些图形拼得并不太像,在学生讲解后其他学生也能大致猜出答案。接着,学生用大的基础图形替代原始的几何形,同时使用到更多的七巧板,并在基礎图形上添加其他形状,变换方向以拼出更多的图形。

回顾这一环节,也有遗憾的地方。后排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但分解的纸片难以在座位上进行展示,这一环节中只有几名学生进行口述表达,结果不尽如人意。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专用的平板电脑,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出现重复的作品如鱼形、房子等,经笔者提示之后,学生也能联想到更加具体的事物,如带烟囱的房子、灯笼鱼等。

3.第三阶段——自由联想(15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自由联想大比拼的竞赛方式,小组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进行拼摆,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教具准备:纸质七巧板(若干套)、白纸(若干张)、胶水、笔。

在“15分钟大比拼”环节,学生利用七巧板大胆进行联想,在15分钟内将所拼的图形贴在白纸上,写上作品名称,以小组为单位贴在展示区,裁判员按照所联想的形状个数累计加分,决出优胜小组,并颁发“班级吉尼斯纪录”获奖证书。

比拼阶段是计分的主要阶段,也是展示成果的重要阶段,学生每10人一个小组,各小组为拼分加力,热情高涨。经过前两轮联想力的唤醒预热,这一阶段由于没有条件限制,学生的联想更加自由,解说更加精彩,比如喝茶的老伯在钓鱼、花园的一角等。

大比拼环节也有不足之处,每10人一张长桌,学生之间很难相互看到彼此的作品,容易出现重复的作品。因此,教师对小组人数的分配上,应尽量采取6人一个小组,不仅可以轻松计分,也能有效避免组内出现重复无用的作品。

三、反思:想象力的拓展延伸

从大比拼环节的作品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式,学优生基本能拼出3~4个图形,中等生可以拼出2~3个图形,潜力生至少可以拼出一个图形,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尝试和发展。在课程的整体安排上,以游戏为主线,从直观的“找不同”游戏,到“变魔术”游戏,再到“学生表演”,以及最后的“大比拼”,环环相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联想内容从具体实物转化为故事,联想方式从单一的组合转化为多元拆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最后的大比拼环节,每一名学生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由此,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总结、反思。

生:今天,我们满怀热情地期待这节公开课。老师先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有10个成员。分好小组,我们开始进行活动了。在最后的大比拼环节,班级跟炸开了锅似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断尝试拼搭、思考、再拼搭,直到拼出自己想要的最理想的形状。小组与小组互相较劲,生怕自己所在的小组落后。通过学习七巧板,我们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拼七巧板的游戏一方面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另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七巧板虽然只有七块板,但可以拼出一千多种图案,真是神奇呀!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我可能也拼不出这么多的图形。我从活动中总结出一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结就是力量!”

师:七巧板是学生都熟知的游戏,大部分教师会利用七巧板上数学课。殊不知,七巧板首先是一种智力魔板,用于发散儿童的思维,可以成为理想的思维拓展媒介。我们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四边形简单地概括整个自然界,而儿童在刚开始接触绘画时,从最简单的圆形去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这二者有着天然的巧合。基于此,我选择七巧板作为美术教学基本的联想工具,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自由地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看到的、发现的美好事物。

美是需要联想的,儿童未来的生活也需要他们去联想、创造。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相信想象的力量,从想象中汲取创新的品质,让他们的视野变得开阔、积累变得丰富,从而为学生奠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中国.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夏琳.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传统美术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3]张俊红.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陈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个性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朱文俊(1991— ),江苏南京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美术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牢笼美术课堂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爱编织的“牢笼”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心中的牢笼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