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助力乡村新教师行稳致远
2020-01-07陈文金
陈文金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乡村学校师资倾斜力度,每年组织“省招”“县招”考试招聘教师。但有些新教师学识功底不深,专业对口不强,教学经验欠佳,这些因素无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作为乡村学校教育管理者,应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新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名师帮扶,示范引领
新教师似一张白纸,需要彩笔来描绘;新教师似一潭清泉,需要活水来倾注;新教师似一团火焰,渴望有名师来点燃。
针对新教师的专业培养,主动为他们创造优质的学习平台,分层邀请本县名师专家下乡帮扶,是教育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特师”精神帮扶。暑期集训,特邀本县湖北省特级教师吴再柱老师作《做有专业底气的教师》专题讲座。吴老师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反思提炼,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执着,从一位乡村民办教师逐步成长为特级教师。吴老师的成长足迹、心路历程,真实可感,为新教师的成长塑造了“乡村师表”之形象,传递了“乡村师德”之精神,弘扬了“乡村师魂”之正气,树立了“乡村师能”之典范。
“名师”教法帮扶。学期之初,邀请本县名师、国家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方逸群老师与本校教师“同课异构”,方老师在一次次赛课历练中形成的“一线串珠”式教法,和她“过硬的基本功、优雅的气质、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新教师的课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鲜活样板。
“专家”理论帮扶。县教科所万中候副所长、於再汶副所长、陈爱群主席等专家教学视导时,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以课堂为点、以教材为线、以“课标”为面,点线面三者结合,深入浅出地解读“课标”,指导新教师要关注“课标”、读懂“课标”、依“标”教学,将“课标”作为学科教学理论指导的有力武器。
新教师有了“特师”精神的引领、名师教法的样板、专家理论的指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逐渐实现“站在讲台,脑中有本,心中有底”的目标追求。
师徒结对,诊断痛点
新教师的成长,仅靠校外专家名师,远水不解近渴,难免望洋兴叹,还得校内“师傅”一对一地教。
仪式暖场,计划跟上。在新教师入职之初,在本镇选聘“优师”,举办师徒结对仪式,发聘书,行拜师礼,师徒代表宣誓承诺,活动程序正式庄重,仪式感充分做足,在全镇教师的共同见证下,师徒的命运休戚与共,增强了师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制定《师徒结对年度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六个一”:“师”做到每周听一节课、每月上一节示范课、每期一次大会汇报;“徒”做到每一课教案必须送检、每周一节汇报课必上、每月一本教育专著必读。
过程对接,精准把脉。精准有效的课堂指导,弥补课堂短板,是师徒合作的关键。一是精准把脉备课,突出重点。新教师的备课往往教学目标泛泛,重点偏移,“师”通过每课检阅教案、查找问题、及时反馈,督促修改完善。二是精准把脉课堂,揪出硬伤。所谓课堂的硬伤是教学目标任务不能完成,课堂节奏快慢把握不准,重点环节引导似是而非,“师”对“徒”每周汇报课出现的问题、短板一一指出,并深入分析,精心指点,或以身示范,用心相授。三是精准把脉学情,找出痛点。“师”通过观学生课堂察其状态、与学生谈话听其心声、抽测学生作业知其效果、设计学生问卷查找问题,依据学生不同形式的反馈,找出新教师课堂真正的痛点在哪里。如果“师”严格把关“课前备课”“课堂讲课”“课后问课”三个环节,把脉问诊,开出处方,施以良药,定能药到病除。
学年结束,评比表彰。学年末,学校开展新教师过关课展示活动,邀请教科所专家评定等级,对“优秀师徒”给予总结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对表现欠佳的师徒,进行调整,直到新教师真正站稳讲台为止。
师徒帮扶,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过程,年末有总结,不作秀,不走过场,真正起到以帮促教之效。
推门听课,催逼成长
人都有惰性,不催不逼难以成才。推门听课是催逼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领导推门听课具有随机性,能真实反映新教师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钻研能力等诸多情况。具体来说,领导可从“观”“听”“思”三字入手,查找新教师课堂暴露的问题。
观其行,审视师表是否得体。服饰怪异,蓬头垢面,不算得体;手插口袋,频繁走动,不算得体;低头讲课,目无交流,不算得体。
听其言,洞悉底气是否深厚。語言贫乏,重复啰唆,不算深厚;声音太小,节奏太慢,不算深厚;用语不专,表达不准,不算深厚。
思其课,分析备课是否充分。目标不准,研读不深,不算充分;条理凌乱,板书不精,不算充分;节奏缓慢,容量太少,不算充分。
领导针对课堂观课所见,对其不端之态给予批评指正,对其功底不深给予及时勉励,对其浮于表面的备课之风给予鞭策激励。让新教师在领导的关怀下,反省自身的问题,正视自身的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专业活动,提升素养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经常性的参赛活动,在一次次的业务比赛中加速成长,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新教师而言,“教育事业信仰”“课堂教学素养”“教育理论修养”是站稳讲台的三大支柱。
入职演讲比赛,坚定事业信仰。俗话说:热爱是干好事业的前提。针对新入职的教师群体,学校举办《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演讲比赛,发表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抒发教书育人的情怀,践行奉献教育事业的决心。新教师在一起庄严宣读《教师誓词》,场面激情澎湃,归属感、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信仰由此萌芽。
过关课比赛,提升综合素养。一堂展示课,能真实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解读课标、挖掘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表达、思维分析的能力,心理素质、场面应变的能力。过关课是新教师能力的试金石、尊严的护身符、荣誉的守护神,为上好这堂课,课前反复磨课,课堂亲身历练,课后深刻反思,新教师在压力中感悟、成长、提升。
读书征文比赛,增强理论修养。阅读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写作可以挖掘生命的深度。订阅专业教学书刊,每天坚持阅读,是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制定新教师“三个一”读书计划,要求每天读一份专业报纸,每周读一本教育刊物,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读书打底,为教学服务,缩短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缩小与学校其他教师的差距。学校通过举办“新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促进新教师读写结合,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写作中提炼思想,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活动激发新教师教育激情,活动提升新教师课堂素养,活动增强新教师理论修养,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教育,教师为本。“名师帮扶,示范引领;师徒结对,诊断痛点;推门听课,催逼成长;专业活动,提升素养”。新教师要善于“借力”,迅速站稳讲台,履职尽责,同时还需化催逼为自觉、化被动为主动、化眼前为长远,怀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装着乡村孩子美丽的梦,品味乡村从教的幸福,如此才不负韶华,不失初心。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