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2020-01-07朱爱国
朱爱国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办学活力不足成为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亟待创新体制机制,严把“五关”,从源头上释放与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严把校长选任关。一个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也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要加大校长培育力度,按照“骨干教师—中层干部—校级副职—名校跟岗学习”的成长路线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让懂教育的人管理教育。校长是学校的“主心骨”,要加大校长培训力度,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学校不是衙门,校长不是“官”。要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校长办学行为的监管,增强校长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理想,让更多的校长有更多的机会“站讲台”,校长“不上课就得下课”,使校长真正成为学校形象代言的“名片”、思想引领的“名家”、专业发展的“名师”。
严把教师引进关。学校有没有活力,教师是“压舱石”。要完善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扩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编制调配、岗位设置、人员招录、聘用交流、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权。要完善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按照“国标、省考、县管、校聘”的原则和“退一补一、空岗补齐”的要求,重点补齐农村学校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师,严禁有编不补、大量聘用代课教师。要完善编制配备和调剂机制,按照“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要求,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将通过各类专项改革挖潜调剂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切实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到位。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校长在干部任命和人事招聘中的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让校长有权利和机会选择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意中人”,尽可能减少行政部门的“拉郎配”。
严把学生负担关。减轻学生负担,源头上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改革,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要注重学思结合,切实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偏重于灌输、“填鸭式”教育方式,让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成为常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逐步让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成为常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要注重知行合一,让科学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成为常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要注重融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教育+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严把制度保障关。制度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要完善预算拨款制度,将生均标准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尽可能减少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心学校层层调剂,由学校依法依规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不再使校长为了筹措经费四处“化缘”。要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制度性安排校舍及辅助设施建设资金,实行“交钥匙”工程,不用校长“跑项目”和“当监工”。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同步联动机制,建立教师定期体检、优秀教师休养制度,提供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中小学校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自主权。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让他们安心从教、终身从教。要完善学校应急处置机制,科学处置好疫情、舆情、汛情等突发情况,依法打击“校闹”行为,维护校园安宁。要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发挥中小学章程在办学治校中的主导作用,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治教、按章办事。
严把评价考核关。评价考核是工作的驱动和导向,是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和“指挥棒”。要突出绿色评价、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竞争倾向,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要突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通过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要突出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注重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让校长更多关心学校的进步,把优秀学校办好,更要把常态学校办好;让教师更多关心学生的进步,把优秀学生教好,更把基础没那么好的学生教好。要突出评价结果的运用,让督导评价“长牙齿”,作为评价政府履行职责、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实施教师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真正的活力源于每位校长、每名教师、每个学生都有活力,源于制度性保障和评价牵引。我们要追求良性教育生态中的活力,提高校长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制度支撑保障体系,发挥评价考核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