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动态演变的互动探析

2020-01-07严勇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

严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动态演变,并形成了良性互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形成以职业为基础的分化体系,成为社会阶层分化基础。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分化进一步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创新动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两者良性互动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主体的活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动态演变的重要表现。当前,市场经济制度和经济主体自身缺陷抑制了经济主体活力的完全释放,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权、税收等制度改革和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自我升级,是持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动态演变良性互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动态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社会阶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社会群体也出现了结构变迁,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阶层不断产生、分化以及重构,形成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技术人员、中介和社会组织等类型的社会新阶层。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阶层依靠投入知识、劳动、技能等生产要素,在国家产业规划、布局中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经济体。这类经济体几乎遍布各大生产领域,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善、资源合理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社会阶层的动态演变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是市场扩展、深化和社会逐渐发育成熟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社会阶层动态演变的前提,催生了社会阶层的产生,丰富了社会阶层的结构。社会阶层的衍生变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创新动力,使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两者的良性互动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动态演变互动的内生逻辑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社会阶层衍生分化的前提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种制度的变迁,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使人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使不同生产资料变成不同群体所有成为可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确立,形成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分配机制后,社会阶层结构随之调整,原有的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调整、分化、重构,以职业为基础的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产生出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利益特点以及具有不同价值趋向和归属感、认同感的社会新阶层。新阶层靠投入劳动和知识、技术以及管理和資本等生产要素,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并按贡献参与社会分配,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体,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阶层。新阶层内既有个体经营者,也有科技型企业家;既有下岗再就业的普通劳动者,也有拥有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士;既有家族经营的小公司,也有外商投资的跨国公司。

(二)社会阶层衍生分化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培育了多元市场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单一的国有产权状况,使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并成为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特别是产权制度的变革催生了多元化市场主体,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这些市场主体不仅更多依靠投入知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实现效率和利益最大化并按贡献参与分配,而且分布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环节,形成多元竞争格局,有利于资源在国民经济微观层面的优化配置。这些主体大多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我国私营企业达2726.3万户,个体工商户达6579万户,3.41亿人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足1%到当前超过50%。

2.提升了创新动力。创新是实现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我国社会阶层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分化的,市场竞争是推动这些群体创新的根本力量。这些创新群体核心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创业群体,他们直接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起着重要作用。民营科技企业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自由贸易的经营权、优胜劣汰的用人权、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将产权明晰到自然人。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始终与经营者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在录用人员上具有“双向选择权”“因事设人”“一人多用”,劳动者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是先进生产力与最具活力的经营机制的有机结合。民营科技企业不但把科技推向市场,使第一生产力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而且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配置上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生产关系,创造能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社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三)两者良性互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1.提升经济主体活力。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其活力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健康与否。人是生产力中关键因素,解放和发展新生产力,就要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催生和分化形成多元化的社会阶层最根本的原因是提高了经济主体活力,赋予了其自主决策权。多元化社会阶层进一步释放经济主体活力,使社会资源在微观层面能够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经济系统运行效率,促进了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同时,社会总财富增加使市场主体能够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生产积极性,为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促进社会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分化的良性互动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融合。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两者的发展实现了社会工作多样化,不仅提供了多样化产品以及服务和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2017年,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规模约为7200万人,加上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超过1.5亿,已经占总人口的11.5%,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广泛分布在国民生产绝大多数领域。同时,新的社会阶层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希望工程”“万企帮万村”等党领导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广泛分布在社会大多数领域,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增加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动态演变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多元的社会新阶层贯穿于绝大多数国民生产领域,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群体,能够有效捕捉市场前沿信息动态并及时做出反应。其以利润为导向的生产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换代,提升了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然而由于制度缺陷,市场主体自身不足,使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活力无法全面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陷入现实困境。

(一)制度缺陷抑制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变革是影响经济主体活力最主要的因素。产权保护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产权激励。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权从绝对化变成了相对化,或者从完全所有权到不完全所有权,在这个趋势中产权衍生出来,产权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构成各类市场主体。然而,产权保护不到位、不同所有制产权保护不平等、侵犯知识产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反映了产权制度的缺陷,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无法得到平等待遇,其活力无法得到完全释放。

制度的缺陷使生产要素配置上存在不公平现象。一些行业虽然已逐步向民企开放,但能够成功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寥寥无几。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领域,虽然向民企开放,但在土地、资本、人力等要素市场上仍然存在着歧视现象,进入门槛较高。门槛较低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又大多产能过剩或利润空间有限,导致一些民企难以选择投资项目。融资难、贵一直是困扰非公有制企业的难题。国家资金支持更多倾向于公有制企业,金融机构的信贷对不同所有制差别对待,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贷款额度和贷款渠道少。由于大多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还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而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耗时过长。政府开办的服务组织主要为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一些重要领域存在监管滞后和监管真空现象。

(二)自身不足难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利润为导向的生产使部分新阶层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过度追求可预见性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缺乏企业家精神,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合法的问题,负债过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困境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部分企业家和个体使用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来占领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例如低价倾销、肆意排污、窃取对方机密、钱财引诱等。还有少部分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存在认知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

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验。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验并以此为指导。“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党在改革开放40年来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关系探析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党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非公有制经济依靠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国有经济保值、增值。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或者非公有制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理应坚持并且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验。

2.深化制度市场化改革。从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来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如果过于注重强调所有权,忽略了产权,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需要从以所有权为中心向以产权为中心转变,进行所有权社会化、结构化改革,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所有权虽然归属于国家,但是这些生产要素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形成多个产权主体,成为资源的配置者,获取收益,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从生产要素的公平配置来看,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其重要手段。非公有制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每年大约有2/3的企业出生又死亡,大多企业发展仍然依靠政策倾斜释放的红利。加快财税制度改革主要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主导产业的财税支持: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等多种途径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减负,有助于释放国内市场消费潜力,提高其生产和消费积极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助于解决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适当放开民办金融,支持一些有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纳入银监会监管范围,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让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融资机构能够有多样化的筹资渠道,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构建多层次信贷体系,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加快发展城市社区中小企业银行,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信用担保体系有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实现自我升级

1.弘扬企业家精神。新时期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形成企业家精神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是当下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弘扬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一是要培育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为内容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中,纳入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的每一个环节,以品质为导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卓越企业品牌,持续为顾客提供優质产品,增进社会福利。二是要将现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深度挖掘中华工商文明中的感人故事和精神特质,形成企业家精神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在价值多元化时代,这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需要每个公民维护和倡导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新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思想活跃,知识储备充足,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较突出,在社会交往中以专业性较强的“内循环”为主,对圈子外部的活动深度参与不多,对不熟悉的人往往保持一定距离。对于这类价值取向多元化、盛行于“小众文化”的年轻群体除了要用更大包容去理解和关怀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最基本的价值共识。新阶层在维护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既达成了与我党的思想理论共识和价值共识,也是对自我思想理论境界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次升级,对自我形象和自我社会形象的革新,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引导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观点不谋而合。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社会阶层固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中国民粹主义新特点:“三仇”、“两求”与“两过”
环境传播的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