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探析
——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2020-01-07肖永钐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深圳图书馆服务

肖永钐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36)

社会力量一直是公共图书馆乃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生力军。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第七条明确提出: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法规,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第十三条也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2],将社会力量参与法定化,明确了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其中第四条、十三条和四十七条规定,要积极调动或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考核应当吸收社会公众参与[4]。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日益增长,从国家、社会到个人,全民阅读工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公共图书馆迎来了事业发展的繁荣期。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2003年起开始建设“图书馆之城”,深圳图书馆作为深圳“图书馆之城”的中心馆,一直注重全面创新、平台多元,秉承着“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利用丰富资源与平台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将从社会合作的对象类型、合作形式与内容等方面介绍深圳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事业建设发展的实践情况,期望为更多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合作、推广全民阅读提供借鉴参考。

1 深圳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对象类型

1.1 社会合作机构的类型分布

目前与深圳图书馆有合作的社会机构达到200余家,笔者梳理深圳图书馆近几年的社会合作和媒体报道情况,以深圳图书馆年度报告的附录材料数据为基础,进行分类统计,不同类型的社会合作机构对象分布如表1。

表1显示,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在内的社会组织[5]是深圳图书馆社会合作机构的主要对象,超过总数的20%。其次为企业、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媒体、业界同行等。

1.2 深圳图书馆志愿服务

图书馆社会合作是指图书馆与自身法人实体以外的社会机构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6]。除了社会机构外,文化学者等各领域专业人士和志愿者构成了图书馆与个人合作的主要对象。2017年12月1日起,《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六条也规定: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4]。

表1 深圳图书馆社会合作机构类型分布表

深圳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2011年在全国首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以志愿组织为代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深圳建设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深圳图书馆自2002年开始接收市义工联文化组的义工参与志愿服务。2007年,深圳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和规范文化义工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圳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等系列文件,2014年成立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7]。深圳图书馆在其指导下成立了深圳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并制定《深圳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志愿者团队建设和管理。目前深圳图书馆志愿者总数达到2000余人,每年服务时长达数万个小时,参与活动上千场,是图书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成为图书馆行业价值与使命的推广者。

深圳图书馆志愿者可以分为个体志愿者和团队志愿者,其中合作的志愿者服务团队主要有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市律师协会、市残联、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简称“市关爱办”)、部分企业志愿者和高校志愿者团队(均已纳入表1统计)。从最初的基础性服务不断拓展,目前志愿服务项目包括爱心助残、银发关爱、同心童阅、公益法律、信息素养和创客教育等,逐步多样化、专业化,并不断创建新的特色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广度和深度。例如2017年新增古籍保护与宣传志愿服务项目,由经过一定古籍知识培训、志愿参与图书馆宣传保护古籍工作的读者群体组成,深圳读书月期间他们积极参与“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在传统文化体验区指导读者体验雕版印刷、古书装订、碑帖拓片等,展现了专业素养和志愿精神。

2 深圳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以深圳图书馆的实践情况为例,目前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类:

2.1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管理——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无锡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地都较早地试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2007年,深圳图书馆被列入深圳市适宜组建理事会的十个事业单位之一,启动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2008年拟定《深圳图书馆理事会章程(草案)》及《深圳图书馆理事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深圳图书馆审计与绩效评估制度》等四个配套制度,2009年,章程及四个配套制度草案获市事改办批复;2010年底,市文体旅游局举行深圳图书馆理事会揭牌仪式,聘任了首届理事。理事会被定位为深圳图书馆的议事和决策机构。理事由11名成员组成,政府代表2名;社会人士7名,来自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管理、图情专家、读者等各界;图书馆代表2名,1名是行政执行人,1名是员工代表[8]。2018年深圳图书馆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聘任组成第三届理事会成员,人员构成和数量与首届基本保持一致。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9]。到《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4]。”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无疑已经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推进图书馆政事分开、民主治理的重要途径。

2.2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

2.2.1 基层图书馆建设

总分馆制是实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模式。联合社会力量建设基层分馆,可以有效解决基层服务场地、人员、经费不足等种种现实问题,是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效手段。

深圳是国内较早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城市之一,2003年“图书馆之城”建设之初就开始推进,逐步形成了市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区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深圳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深圳图书馆为总馆,依据社会需求并调动社会资源,在较大的社区、厂区,如创维集团、新百丽集团、桃源居社区、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合作建立直属分馆,并在全市范围布点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形成总馆—分馆/自助图书馆的服务系统。深圳图书馆负责制定分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持以及宣传标识,开展业务培训,巡检业务开展情况;合作企业提供配套的馆舍、书刊架、阅览桌椅、计算机、RFID阅读器、安全门禁等各项开馆必要设备,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分馆日常业务管理[10]。

2008年,深圳图书馆与创维集团合作,建立首家分馆——创维分馆,之后又陆续建立了桃源居分馆、新百丽分馆、富士康分馆等。2018年5月,深圳图书馆法律分馆(深圳中院)揭牌,这是深圳图书馆首次与政府机关合作建馆,联手改造升级内部资料室,盘活专业资源。与以往建设分馆的方式不同,法律分馆的图书文献为深圳中级法院购买,经过标准化加工后,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这也是深圳图书馆建立的首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分馆,现有面积700多平方米,馆藏以法律专业书籍为主,馆内设有自助图书借还机和电子图书阅读机,分馆文献可通过馆外调阅方式服务社会读者。未来,依托分馆深入合作,将进一步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突出特色资源建设,不断拓展服务方式,以服务全市普法工作与法制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法律专业化服务[11]。

深圳图书馆还与部队、学校、企业、戒毒所等合作,主要以集体外借形式建设了64个图书服务站,作为拓展图书馆基层服务的有益补充。

2.2.2 新型文化空间构建

近年,深圳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陆续打造了深圳捐赠换书中心、深圳学派文献专区等多个新型文化空间,拓展服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益。

2012年11月,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市关爱办、深圳报业集团联合创办深圳捐赠换书中心,凝聚图书馆、媒体与社会力量,倡导阅读分享理念,面向全体市民,接受读者捐赠、交换的图书,提供换书服务,并组织与捐赠、换书、阅读相关的公益性读者活动。中心征集和整合分散于民间的图书及其相关文化资源,倡导图书捐赠、开展图书交换、举办读书活动、孵化阅读项目,引导优质民间阅读资源进入公共服务空间;同时以“公益书屋”命名公益图书捐赠项目,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和图书馆捐赠图书,助力公益阅读与文化扶贫[12]。除了在福田区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盐田图书馆和光明区图书馆设立分中心外,2017年陆续联合社会企业,并首次合作连锁餐饮机构,在大型青年社区和居民区成立分中心,成立了一家集悦城分中心和两家必胜客分中心。截至2018年底中心交换图书已超过27万册次,向48家单位捐赠图书近10万册。2018年7月,该中心还与深圳市关爱办、宝能慈善基金共同发起主办“鹏城小书屋”流动捐书计划,以征集小书屋图书管理员的方式,让市民报名认领小书屋,在社区、学校等城市不同空间流动募集图书,引导市民将手中闲置的有益的儿童和青少年书籍,捐赠给江西寻乌山区中小学校,助力精准扶贫[13]。

2013年4月,深圳图书馆创设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社科院的大力支持,成为深圳地方学术资源展示与交流空间;2015年1月,深圳图书馆还与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创意谷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升级改造了少儿服务区,创立 “深圳图书馆V-care公益空间”,完善布局,提升服务,成为培养少儿阅读兴趣、推广少儿阅读的重要阵地。2015年11月,深圳图书馆又创设世界文化区,构建多元文化展示与交流窗口,也得到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2.3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和活动

2.3.1 参与基础服务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基础服务一般以志愿者为主,服务内容包括图书整理、秩序维护及设备使用辅导等,参与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上千人,服务时间多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在成人、少儿服务区等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和架位整理,维护服务或读者活动秩序,辅导读者使用自助设备、利用数字资源、体验新媒体阅读设备等。深圳图书馆发布志愿服务手册,开展培训,做好服务记录,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矛盾;同时志愿者也是读者的双重身份,使他们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根据实际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和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起到改进图书馆服务的积极作用。

2.3.2 参与阅读推广活动

深圳图书馆每年度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千余场,拥有深图讲座、深图展览、深图艺苑和深图活动四大类型,形成了学术文化、经典阅读、创意思维、艺术阅读、传统文化、公益培训、公益法律、阅读关爱、未成年人阅读、银发阅读、现代生活和数字阅读12活动系列。根据2014-2017年统计数据,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合作涉及了上面的各种类型、各个系列,每年60%以上的活动采用了社会化的合作模式,活动规模不断扩大[14],深度合作实施项目数十个,如“市民文化大讲堂”“阅读·深圳”经典诗文朗诵会、“民断是非”大型思辨性公益普法活动等。

在长期的阅读推广社会合作实践中,深圳图书馆探索出了联动模式、“走出去”等多种合作模式。如2017年“深圳读书月”期间,由原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指导,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主办,全市多家公共、高校图书馆共同承办,举行“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这是深圳“图书馆之城”首次以多馆联动的形式集中开展阅读体验活动,集中展现“图书馆之城”多年来的建设成果。活动现场,由全市各图书馆精心设计的13个阅读区域一字排开,以文献展示、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示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功能[15]。2018年,第二届“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拓展到全市13家公共、高校图书馆,倾力打造了15个各具特色的阅读区[16],市民反响热烈,全天现场接待读者约2.5万人次。

阅读推广 “走出去”模式,则主要利用学校、工厂、社区、医院等场所,联合新媒体、高校、中学生文联、市残联等开展各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思维之星”——深圳大学生思辨大赛进高校,“深圳记忆”文化之旅进美术基地,“阅读·深圳”经典诗文朗诵会、“南书房经典阅读特别策划”进校园,优质展览进分馆,“心理学堂”进戒毒所,“艺术阅读”进社区,以及“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支持计划走出去等[14]。

深圳图书馆还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孵化平台”“合作平台”和 “联动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加强对民间阅读组织及阅读推广人的孵化培育及阅读指导,培育人才队伍,加强与各类社会机构的深度合作,深化业界合作,推进全市阅读资源融合共享,打造一批行业阅读品牌。

2.3.3 参与项目合作创新服务

从较早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到近年的“M地铁·图书馆”、虚拟读者证、青少年阅读基地等,深圳图书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多元化的项目合作,应用新技术,不断延伸图书馆服务范围和形式,创新服务、提升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2008年,首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在深圳研制成功,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各类型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近300台,年文献借还服务200多万册次,是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在深圳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方的社会合作。首先是深圳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和保障,颁发《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等将“自助图书馆”列入主要建设任务,并投入了大量设施购置费用、年度运营经费;开发过程中,在资金、生产设备和技术等方面,与科技企业密切合作;服务机布局上,与住宅区、工业区、学校、医院等合作,获得场地和日常管理支持;运营上,与社会化的物流和专业化的设备维护公司合作。尽管其中有商业合作和市场行为,但从该项目的提出、研制到应用实施和推广等,自助图书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都使其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多元化社会合作创新服务的范例。

2017年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联合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推出“M地铁·图书馆”公益阅读项目,2018年又增加音频资源及阅读互动活动等深化合作。该项目由地铁提供场地与渠道,深圳图书馆精选电子图书并提供二维码链接,乘客(读者)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阅读[17]。2018年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凭借各自领域的行业优势、文化平台、科技能力与专业团队,在多个文化场景进行先导性、示范性的“互联网+”文化试点合作,以科技创新与文化赋能,共同拓展城市文化项目[17]。目前已在资源互通共融、移动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如,2018年10月底,“图书馆之城”虚拟读者证正式“上线”,市民无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在“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微信服务号上,通过“在线实名认证”或腾讯“E证通”两种认证方式,在本市范围内任何时间地点办理“图书馆之城”虚拟读者证,实现扫码办卡借书,尽享“图书馆之城”优质免费的阅读资源与服务[18]。

2018年10月,首个深圳图书馆青少年阅读基地在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成立,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优质文献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共同开展青少年阅读行为追踪记录及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开展名家讲座、经典诵读、科普讲坛、征文竞赛等各类活动,发挥“建设书香校园,推动全民阅读”的示范效应。该基地的启动与建设是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基地会设置“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图书专架,陆续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基地,品读经典、体悟经典、分享经典,为正在确立人生志向、积蓄发展力量的青少年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19]。2019年,深圳图书馆还进一步联合市内学校,以更规范化标准化的形式建设更多阅读基地,实现馆校联手、共育未来之才。

2.4 公共图书馆与媒体合作

新闻媒体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公众实现广泛、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更是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省级(副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对比第五次评估标准,媒体的宣传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一部分 服务效能”“1.3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基本分值在0-25之间,指标解释与分项说明为:基本分项包括(1)服务宣传周的媒体宣传推广工作,5分;(2)全民读书月媒体宣传推广工作,5分;(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媒体宣传推广工作,5分;(4)对其他相关活动的媒体宣传推广工作,5分;(5)馆内、馆外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的书刊宣传推广活动,5分。而在第五次评估标准中,“图书馆服务宣传”分值仅为0-9分,备注也比较简单,仅“包括对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媒体宣传等工作”。除此,第六次评估标准还在“第二部分 业务建设”“2.12业务管理”增加了二级指标“2.12.2图书馆宣传”,基本分值为0-5分,加分项分值为0-5分,解释说明为:1.基本分项包括(1)有宣传材料,2分;(2)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数量达到年300篇次,3分。2.加分项:媒体宣传数量达到年600篇次且其中有若干篇次全国性媒体报道,加5分。

深圳图书馆一直将媒体宣传推广纳入常态化工作中,建立了新闻发言人机制,设立媒体宣传联络员,由专人负责媒体宣传日常事务[20]。近年深圳图书馆每年的媒体报道数量更是不断攀升,2018年达到1356篇次,涵盖了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各类报道,其中报纸报道达到688篇次,主要报道媒体仍以本地媒体为主,如《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晶报》等,同时网络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比重不断加大,这也与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但是深圳图书馆与媒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新闻发布与媒体采访,而是在不断的开展馆媒合作,有针对性的选择媒体,图书馆可以为各种活动提供资源和平台,媒体不仅仅传递声音,反馈消息,还可更深入地参与到活动策划、推广和实践操作中[20]。如,2018年,深圳图书馆推出“我与深圳——说出你的故事”征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深圳晚报作为媒体支持不仅连续多篇报道活动进展,并合作策划举办了书影深圳:“40年·40本——记录深圳”入选图书暨“我与深圳——说出你的故事”大型分享会,获得社会热烈反响。

3 总结与思考

从深圳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的种种实践来看,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社会对象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合作内容涉及到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许多方面,形式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不可一概而论,而我们追求的始终还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求和向往。而实践也证明,广泛开展社会合作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必然趋势,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引入社会力量实行法人治理,可以进一步调动图书馆人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促进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激发图书馆事业的活力;加强社会合作,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共图书馆在人力、空间、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利用社会机构的专业性和社会各界从业人员,可以扩展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层次和水平,满足各类读者群体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通过社会合作应用新技术,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可以提升读者利用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等。

回顾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图书馆人以公共图书馆精神为基本职业价值追求,积极回应了社会的需求,不断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参与社会合作正是图书馆人适应社会需求,践行职业精神,达成职业目标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深刻转型使公共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调整自身职能,切实顺应社会需求,方能赢得更大的社会尊重,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创行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合作,恰恰是公共图书馆自觉适应社会需求而发生的一种自我功能调整[21]。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趋加深,信息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价值,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会合作,是实现其职业使命的必然选择。

最后,通过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种种实践,笔者还有以下两点思考和建议:首先是图书馆人自身观念的改变。当前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获得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在经费、场地和人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好发展条件,但是仅靠自身力量是万万不够的,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还是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学有专长或者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各界人士,我们都要有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散思维,逐步探索出一条甚或多条符合公众需求的合作道路,打造出“图书馆+”的无限可能。其次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已经不断发展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聚集人流,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乃至旅游胜地。图书馆要凝聚社会共识和优质资源,实现小成本,大成效,共同促进全民阅读;同样地,各界社会力量,尤其是在图书馆合作对象中占比较大的企业、社会组织等,也要通过公共图书馆这个大平台追逐其自身效益。公共图书馆要不断谋求发展,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能够提供丰富资源和空间平台,才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占据更多的选择优势,同时也能确保公益原则,规范各方合作行为。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主导建设,离不开图书馆人的不懈追求,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在自身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凝聚资源汇集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多赢,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空间优势,实现文化职能、社会教育职能,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图书馆意识”。

猜你喜欢

深圳图书馆服务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