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的“深圳特色”

2020-01-07肖曦梦

探求 2020年5期
关键词:深圳特色文化

□肖曦梦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深圳作为中国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建设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经济特区和一线城市。对此,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米拉诺维奇评价“深圳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例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则提出了“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这一大胆的论断……种种评价充分体现了深圳在中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不仅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更是对其寄予了厚望,在深圳特区39 岁生日之际,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策划、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为深圳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赋予了新的使命。回顾过往,深圳特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不断革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丰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深圳特色”

经济是基层建筑,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否则其他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是空谈。改革开放以来,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中国的经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而作为代表的深圳同样创造了“深圳奇迹”。

(一)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实现城市后发优势

深圳特区自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从1979 年的不到2 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2.7 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2%,是全国同期9.5%增速的两倍多;财政收入从1979 年的1700 万元增长到2019 年的3.2 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6%;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930万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73 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30%;人均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由1979 年的606 元增长到2019年的20万元,年均增速达到11%,按平均汇率折算已接近3 万美元,约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3 倍,接近如西班牙、韩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居民人均收入从1979 年的430 元提高到2019 年的2.76 万元,年均增速接近30%。改革开放使深圳从广东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GDP 全国第一、出口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GDP 和人均GDP 全国第三,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全国第三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可以说,深圳40 年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高速、优质发展的一个“全方位”缩影。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20 世纪80 年代对外开放让深圳享受到了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并极快地融入到了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之中,通过廉价劳动力成本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相对优势,走上了以“三来一补”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为深圳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40年的大胆探索,深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相对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政府与市场有效互补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从初期依靠劳动力和土地等廉价资源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现阶段高新技术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深圳三大产业比重分别由1979 年的37%、20.5%、42.5%变化为2019 年的0.1%、40%、60.9%。其中,第二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其所占第二产业比重超过70%;第三产业则基本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0%,而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超99%、占总GDP 比重高达60.5%。

(三)抓住市场创新“风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总结深圳过往的发展经验,创新是其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富活力城市的最根本原因,而今深圳在创新的路上依然独领风骚,作为新经济发展方向的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增加,2019 年产业增加值超过1 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37.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086.15 亿元,同比增长6.6%;数字经济产业1596.59 亿元,同比增长1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145.07 亿元,同比增长1.5%;绿色低碳产业1084.61 亿元,同比增长5.3%。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的四大支柱性产业,2019 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金融业3667.63 亿元,同比增长9.1%;高新技术产业9230.85 亿元,同比增长11.3%;现代物流业2739.82 亿元,同比增长7.5%;文化创意产业1849.05亿元,同比增长18.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深圳特色”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政府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深圳以790.13 分在参与评选的100 个城市中排名第一,高出平均分135.79 分,继续保持一贯的领跑姿态。作为特区,深圳政府拥有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立法权”,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将能够为特区的建设保驾护航,反之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而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深圳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提出“法治中国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用好“特区立法权”,打造现代化治理模式

1981年11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的决议》。1983 年11 月15 日,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授权深圳市制定法规和规章的决定》。1992 年7 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均赋予深圳独立的“特区立法权”,为深圳特区先行先试开展法治制度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保障。事实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圳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以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入地实施法制基础建设,积极打造公平、民主的社会法制氛围,从而先于国内其他城市构建起了科学、完善和规范的现代化法治体系。目前深圳政府简政高效、民主法治、执政为民的治理模式已经形成,为社会经济、民生和文化等全面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

(二)紧扣“社会关注点”,开辟先行先试法治道路

40 年间,深圳市每每能够敏锐把握到社会发展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还是民生等领域,都能够主动作为,顺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开创全国先河,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引领性的法规制度。如1990年率先在全国制定和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成为我国第一个制定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的城市。又如:2007 年颁布的《深圳市居住证试行办法》,该办法全面赋予非深户籍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待遇和权利,进而消除了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隔阂,为深圳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2012年发布的《深圳市贸易政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审查办法》,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其地方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机制。同时,2017 年制定出台的全国首个质量促进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明确了深圳质量发展的方向是高端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另外,2017 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福田区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政策成为我国首个地方政府发布的金融科技专项政策。总之,深圳在各个领域先行先试所制定和颁布的政策数不胜数,而每个政策都是根据发展需要孕育而生的,都有力推动了深圳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也为全国各地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聚焦“关键干部队伍”,为特区改革发展凝聚伟力

深圳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也使部分政府官员间的“不正之风”蔓延滋长,因此,建立一套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监察体制机制,成为深圳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行政监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手段。新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自1959年4月监察部被撤销,再到1987年重建,历经波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探索者,在新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重建、确立和完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建设性的探索,为全国各地作出了“深圳示范”。1985 年11 月9 日,深圳做出了“成立深圳市监察局”的决定。1987 年5 月9日,深圳市监察局正式挂牌,这一时间比国家监察部成立还早三个月。深圳市监察局以“立法、教育、办案”为工作要务,为推进特区行政监察法制化、制度化,起草了大量规章制度,如《深圳经济特区监察工作暂行规定》、《深圳经济特区政纪处分暂时规定》等。同时,早在1988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施行干部财产申报,是全国最早探索开展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城市。“两个教育”①“三书”②等重大创新的监察工作方法也是其先进监察理念的具体践行。这些频出的好招妙招有力打击了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也有力保护了清正廉洁干部的改革创新积极性,为深圳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的“深圳特色”

许多在深圳工作的人对深圳感受最深的,除了“拼搏”之外,更多的还是“包容”。深圳40年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为数众多的外来人员。作为一个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原始的本地居民占比很低,而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作为基础和支撑。1979 年的深圳常住人口约31万人,2019 年已经超过1343 万人,如果去除人口的自然增长,意味着40 年间约有超过1200 万的人口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参与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这其中还没有包含每一年都在不断变化的流动人口。40 年来,深圳不仅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社会建设在全国也走在前列,实践表明,深圳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可行、可复制的。

(一)以社会及民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资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6522 人,约为上海的2 倍、广州的3倍、北京的5 倍,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一线城市。因此,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说,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为更多的民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这是考验一个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题。40 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壮大,深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公共服务的投入总量和投入方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公共服务建设中。近年来,深圳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文体和社区建设等民生领域法规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和投入力度,全面构建现代化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2019年深圳市在九大类涉及民生领域的投入支出接近超过3000 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教育支出716.6 亿元、同比增长22.6%,卫生健康支出355 亿元、同比增长19.2%。

(二)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逐步提升公共服务技术水平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治理手段,也更加依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是城市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在现代化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深圳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能够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的模式、机制甚至是制度带来划时代的革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对城市人口流动、分布、来源,乃至人员的结构比例作出大数据分析,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进行动态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提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参考价值,从而进一步优化政府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同时,通过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不断创新各种技术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实现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服务技术和服务水平的跃升,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条件,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整体质效。

(三)以“孔雀计划”为牵引,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动态均衡

早在2011 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圳创业创新。截至2015 年年底,深圳已在若干重点领域引进并支持50 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 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吸引带动相关产业生态圈10000 名以上人才到深工作生活。为努力打造创新业态融合,资金、技术、市场、产业链全方位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宜聚”地,深圳建立健全人才服务配套机制,为高层次人才精准解决需求,提高获得感,包括奖励补贴、解决落户、子女托幼、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等。据深圳市科创委统计,“孔雀团队”累计申请国际PCT 专利③60 项、发明专利2946 项、实用新型专利70 项。“孔雀计划”的施行,推动了深圳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高度匹配,迈向高端,经济发展方式从此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圳特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和底蕴,“文化自信”也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之义。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圳作为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后起之秀”,在各届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其城市文化在创新中沉淀,在沉淀中“厚积薄发”,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成功案例。早在2003 年,深圳市政府就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在次年就成功成为具有“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会”之誉的文博会的主办地。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深圳文化产业飞速发展,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高达1849.05 亿元,为2010 年的近3 倍,十年来年均增长12.6%。同时,一批优秀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孕育而生。目前深圳有近5万家文化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0 家,众所周知的腾讯现如今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华强方特和华侨城也连续位列全国文化企业前30名。同时,包括腾讯、中青宝网和劲嘉彩印等多家大型文化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将数据与艺术高度融合

在深圳众多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当中,行业龙头雅昌可谓是个中翘楚。从艺术化印刷到打造中国最大的艺术数据中心,雅昌于20 世纪90 年代在已成为中国印刷重镇的深圳突围而出,提出“印刷是服务业”的理念,并在2003 年荣获了被称为印刷界“奥斯卡”的班尼金奖,但以雅昌为代表的企业不满足于传统的印刷工艺,而是走上了以“互联网+”为企业赋能的道路,通过互联网艺术信息服务、艺术数据服务,建立了庞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通过整合资源和数据,借助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了中国艺术线上“四库全书”。以斩获德国红点大奖中“视觉传达设计”的雅昌艺术书墙等深圳新一代文化地标为标志,深圳的文化活力和文化软实力再次让世界惊叹。

(三)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大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在深圳,为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经过多年的摸索,深圳社区文化建设在全国已呈现“四个领先”:基层文化设施与技术领先全国、社区群众性文艺社团建设领先全国、外来人员享受均等化文化服务领先全国、“购买+资助”社区文化运作模式领先全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深圳充分激发市民“我是主角”意识,鼓励市民全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据2015 年5 月13 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全市已有2000 多个社区群众性文体社团,其中正式注册的民间文化社团就有200多个,在全国名列前茅。

与广州拥有千年沉淀的广府文化不同,深圳文化的内涵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文化,在创新发展为时代背景的21 世纪,深圳文化产业虽“底蕴不足”却“后劲十足”,其发展更加突出了城市理念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和共生发展。目前,“创新、务实、奉献、平等、包容”等理念已经逐步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并在不断地升华。可以说,深圳城市文化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文化不仅凝聚了城市发展的合力、注入了城市发展的动力,更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创造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深圳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可行的,甚至能够取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在国内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型城市更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注 释]

①指的是深圳监察局开展廉政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打招呼教育”和“跟踪回访教育”.

②指的是《承蒙关照书》《协助办案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

③ PCT 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 ATION TREATY)的简称,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

猜你喜欢

深圳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谁远谁近?
深圳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