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乡贤(2)矢志不渝繁荣乡村文化
2020-01-07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
促进处(410005)邓进民 肖杰夫
(续第2期第40页)
夏昭炎,男,1935 年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退休回到家乡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回乡的10 多年里,夏昭炎一直本着“做一颗繁荣乡村文化种子”的愿望,在家乡建立了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开办了老年学校和青少年假期学校,并倡导设立了高桥奖学金,还争取各方支持兴办了农家书屋。夏昭炎为家乡的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老有所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退休前,他每次回乡探亲,都感受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平房茅屋已被高楼代替,户户都通了水泥路,家家都有了小汽车。但他发现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相去甚远,乡邻空闲多了就打牌、闲聊,常常因此引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更有甚者还大搞封建迷信。夏昭炎便萌生了回乡改变落后文化生活的想法。退休后不久,他罹患胃癌切除了3/4 的胃,术后同老伴回到了谭家垅村的高桥屋场休养。2009 年身体刚刚恢复的他便决定要建高桥屋场的文化活动中心,帮助乡民提高文化素养,改变落后的乡风民俗。但要搞好乡村文化建设困难是很多的,最突出的就是缺乏活动场地、设施等硬件。但在他的思想里“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此他拖着刚刚病愈的身体四处游说。一方面说服村民自筹资金,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购置到闲置老屋6 间并修缮一新,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搭建了百余平方米的风雨棚,购置了音响设备,村民们跟城里人一样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活动中心还举办了100 余次青少年读书、竞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他们夫妻俩还发挥各自特长,妻子开设《健康讲“做”》,每月2 次定期讲授健康养生知识,得到村民热情响应;而他则给青少年讲授国学经典,给村民解析汉字,普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科学观。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把许多人从牌桌上拉了出来,搞迷信活动的村民少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还与妻子一起创办了藏书量全县名列前茅的屋场农家书屋,吸引了邻村老少来此借书学习,几年来借还书籍近7000 册。夫妻俩手把手培养的图书管理员张玉英被评为全省优秀图书管理员。在夏昭炎的影响带动之下,石羊塘镇掀起了学乡贤、敬乡贤的热潮,乡亲们都说:“当地有夏老师这样的热心人,真是大家的福气。”
心系家乡,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夫妻俩发现村里的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管理,于是2010 年自费兴办了假期学校,给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他们的努力下,假期学校办得越来越好,不仅造福本村村民,连周边乡里的好多家长都慕名把孩子送来。为了鼓励青少年刻苦读书,夏昭炎还倡议设立了高桥奖学金,多年来已奖励本屋场考上大学、研究生的25名子弟。他说:“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给更多的青少年树立了榜样。”一位得过高桥奖学金的大学生在给夏老的信中写道:“钱虽不多,却饱含着您的深情,更像是您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递。”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夏昭炎大学毕业就投身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一辈子。他特别珍视“教师”这一称谓,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他说,之所以热爱这份事业,是因为非常享受教师的“安贫乐道”。他经常在假期课堂上以生动例证宣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村民在送给他的锦旗上写着“老有所为,无私奉献”。夏昭炎十几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乡里,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家乡人民的心灵。2019年,夏昭炎再添荣誉,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