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感五步教学法及案例书写
2020-01-07欧阳澜李明菊张海伦
欧阳澜,李明菊,张海伦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湖北 武汉 430000;3.咸宁市实验小学,湖北 咸宁 437100)
本文认为“语感”通常是指对语言的有效性与合适性的直接感觉,并提出小学语感五步教学法。结合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对小学语文语感教学实施策略进行的专门研究,可以从多学科文化角度拓展对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反思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主流话语的深层局限,呈现出语文教育方式与内涵的多元性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全球化浪潮中进一步获得有效的教育及学科知识交叉的自觉意识,明确小学语感教学的实施步骤,从而为新世纪多学科融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 语感教学研究的回顾
(一)语感教学研究综述
从我国语文学科单独设立以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者一直不停地书写着他们的语感教学及研究体验,像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洪镇涛、王尚文等知名语文教育家就曾经把语感教学与研究的体验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发表了数以千计有关语感教学的文章。但国内学术界往往只对某人某地的语感教学做出孤立的个案研究,而少有从他们共同的语感教学体验角度来梳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学中这一独特的隐含脉络,提炼出专门针对语感教学的可操作性实施步骤。即使偶有涉及,学术界往往也是在“教学观”的整体视野中加以概括,例如陈玉香的《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史尚林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谢文君的《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余亚凤的《语感训练与作文教学》、张成季的《用语感助推诗歌教学》等,不过,“教学观”大视野无疑严重地遮蔽了“语感教学”的独特价值。
至于单独对“语感教学”做出论述的,既有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如张彩红的论文《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及实践探析》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育中语感教学的发展,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文教师以自己的感悟和实践来表现语感教学的价值,一方面凸现出语感教学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将个体的语感教学体验升华为一个语文教育流派的教学思想,给一线语文教师以专业的启迪;而黄嘉宜、谷欢的论文《王尚文语感教学思想浅析》则认为,王尚文的“语感论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语感养成为主要任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徐云知著的《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共分语感的本质、语感的基础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语感的特点及类型、语感教学的两种基本思想四章,从语感入手,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澄清了关于语感的本质,语感的心理机制,语感的特点、类型等理论问题,结合生动的案例对语感教学的模式、语感教学的途径、语感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语感教学实践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鉴的方法。游择生、赵铭著的《语感教学策略研究》,共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实践部分提出了朗读教学策略、演述教学策略、强化抄读教学策略、读写对应教学策略、提纲网络教学策略、追问教学策略、泛故事化教学策略、音画整合教学策略、鉴赏教学策略、批注教学策略。孟瑞红著《中学语感教学研究》,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特征及与言语的关系,明确语感对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分析中学语感教学的含义、特征、理论基础等。还值得一提的是王尚文著的《语感论》,对语感的性质、类型、功能、心理、因素、语感与美感的关系以及语感的形成与创造诸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这些著作集中展现了我国当代语感及语感教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和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的版图,但存在把语感教学与语文教育策略混淆的嫌疑,缺少对语感教学方式的提炼和聚焦,更没有把“小学语感教学”提升出来。
因此整体观照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可知:(1)既有的研究成果缺乏独特的“小学语感教学”视角;(2)更没有把“小学语感教学”置放于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整体发展历程中来把握和衡量其独特意义;(3)自然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多学科文化立场上阐发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中的“语感教学”的文化价值。
(二)当前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感及语感教学概念和内涵不明确
“语感”一词,在《辞海》和《辞源》中都没有被收录,但近年来伴随着语文教育中语言本位的觉醒和以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目的的明确,“语感”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词。经过对湖北省40所城乡小学进行语文教师的语感教学感悟抽样调查,结论显示,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虽然对“语感”的概念认知尚不完全一致,因此对“语感教学”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没有相对统一的认知。到底何为“语感”?王尚文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1](P3)“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且以听和说为例略加说明。”[1](P5)洪镇涛认为“语感是一种迅速感知语言的能力。”[2](P81)叶圣陶、夏丐尊认为“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叫语感”[3](P98)。到底何为语感教学?语感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的的教学。由于对语感的不同理解,大多数教师对语感教学的内涵不清楚、不明白。这种概念和内涵上的不明确,是当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迷思。
2.语感教学实施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明确
本文认为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语音、语义、语法训练为主要教学过程,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语文教学体系。叶圣陶先生说“要加强语感训练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然而当前主要的论说都是在强调语感对于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语感教学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进行语感教学却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大多数方式策略都是把语感教学方法泛化为语文教学方法,把语感教学涵盖在朗读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之中,缺少对语感教学的提炼,更没有把小学语感教学提升出来。语感教学缺乏针对性。
二、语感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把语感作为重点反复多次的进行了强调。明确提出要“丰富语感积累、培养语感”“以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为前提,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字得体的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对语感的强调实际上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从义理教学向工具性教学的回归,是语言本体论的回归,是语言的觉醒,是时代对语文课堂的深情呼唤。遗憾的是现实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语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在语感培养上陷于迷茫,不懂得如何进行语感教学,自然无法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达成语文教学目标,无法培养出具备丰富语感积累的学生。
三、小学语感五步教学法及案例书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何培养语感?应加强语言学在小学语感教学中的运用。当今语文教坛,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语言文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他们自觉不自觉的穿行与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之间,在不同学科与不同思维模式的不断转化中探寻着语文教学的价值与真谛,这无疑是一件不易的事。皮亚杰认为语感发展具有四个特点:(1)语感发展有时段性;(2)语感发展有序性;(3)语感发展有连贯性;(4)语感发展是认知发展中一个完整的体系。[4](P56)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下面我们用感受语感、领悟语感、形成语感、运用语感的“五步语感教学法”,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景阳冈》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语感。
首先,初读课文,感受语感。理解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和短语。
1.“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5](P23)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5](P23)
3.“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5](P24)
4.“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5](P24)
5.“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5](P25)
6.“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5](P25)
7.“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5](P22)
8.“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踹气。”[5](P22)
第二,带着问题读,领悟语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领悟语感,课文写了武松在回清河县找大哥武大郎的途中,在景阳冈酒后打虎的故事。
1.作者写武松打虎这件事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2.作者写武松打虎这件事是围绕哪些句子来写的?
3.作者写武松打虎这件事是围绕哪些词和短语来写的?
第三,细读课文,学习语感。细读课文,在描写中学习语感。
1.语言描写
(1)“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5](P23)
(2)“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5](P23)
(3)“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5](P23)
(4)“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5](P23)
(5)“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5](P23)
(6)“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5](P23)
(7)“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5](P24)
(8)“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5](P24)
2.动作描写
(1)“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5](P24)
(2)“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5](P24)
(3)“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5](P23)
(4)“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5](P23)
(5)“武松又一跳,退步十步远。”
(6)“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5](P25)
(7)“武松使尽力气按,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5](P25)
(8)“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5](P25)
(9)“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5](P25)
第四,品析句子,在品析中形成语感。品析句子中标有下划线的这类反复出现的词和短语,把这些划线的词和短语连起来读一读,在品析中形成语感。
1.满满筛→再筛→又筛→不来筛→不来筛→再筛→只好又筛
(1)“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5](P22)
(2)“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5](P22)
(3)“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5](P22)
(4)“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5](P22)
(5)“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5](P23)
(6)“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5](P23)
2.吓→不怕→不怕→吓唬→吓唬→怕什么→怕什么→害怕
(1)“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5](P23)
(2)“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5](P23)
(3)“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5](P23)
(4)“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5](P24)
(5)“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5](P24)
3.哨棒靠→提着哨棒→提了哨棒→拖着哨棒→哨棒插→提着哨棒→哨棒拿→抡起哨棒→哨棒折→哨棒丢→找哨棒→丢开哨棒
(1)“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5](P24)
(2)“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5](P24)
(3)“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5](P24)
(4)“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拖着哨棒走上冈来。”[5](P24)
(5)“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5](P24)
(6)“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5](P24)
(7)“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5](P24)
(8)“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5](P24)
(9)“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5](P24)
(10)“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5](P24)
(11)“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5](P24)
4.闪→一闪→闪→一闪→闪
(1)“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5](P24)
(2)“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5](P24)
(3)“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5](P24)
5.使尽平生力气→使尽力气→只顾→使尽平生力气只顾
(1)“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5](P24)
(2)“武松使尽力气按,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5](P25)
(3)“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5](P25)
第五,练习,在练习中运用语感。运用语感,学会用通过写事情来塑造人物形象。
1.用一个词概括武松。
2.写一写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语感教学应在感受语感、领悟语感、学习语感、形成语感、运用语感的“五步语感教学法”步骤下有序的进行学生语感养成教育,各环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结合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对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感教学实施策略进行的专门研究,从多学科文化角度拓展对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反思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主流话语的深层局限,呈现出语文教育方式与内涵的多元性并促进中高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全球化浪潮中进一步获得有效的教育及学科知识交叉的自觉意识,从而为新世纪多学科融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