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2020-01-07谢世良

科教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体验式马克思主义

谢世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还原等灵活方式,设置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知识架构。这一教学方法顺应了现代高校课堂的特点——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教师作为主导。体验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高校思政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决定的。

1 从学生角度分析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出生并成长于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具有不同于前一时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

第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自主性提高。20世纪中后期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一代,他们与前一时期的大学生最显著的区别是主体意识增强,更倾向于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新思想、新事物、新知识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趋势,必然导致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为了顺应当代大学生这一特点,体验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变得异常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三个负面效应:一是碎片化知识的获取影响大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二是网络课堂的产生使大学生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方法论的转化,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三是缺少传统课堂教师的引导,导致大学人文精神很难融入到学生心中。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弥补信息化时代给大学生带来负面效应的有效方式。将体验式教学融入高校传统思政课堂:首先,可以将大学生在课堂外获取的知识带进课堂中,与课堂中习得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教师授课方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其次,体验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克服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使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论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消化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将思政课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人文情怀的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效果。

第三,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思想尚未成熟,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亟待提高。从内因方面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陷入矛盾和困惑之中,且容易形成片面的价值判断。从外因方面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思政课的存在和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谈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这两个主要指针,这一准则同样适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为了实现崇高的的理想,一方面需要夯实学术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高校思政课的开设,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用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指导,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努力奋斗。

2 从教师角度分析

大学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与理论知识的“中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教”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发挥“中介”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教师的重要作用,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显性层面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效果,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看,体验式教学融入思政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思政课程为例,该门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实践性相对较其他几门弱,但是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其他几门思政课程中具有的理论基础地位。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句话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也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教师角度来说,最根本要提高学术素养,运用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作用。现如今思政课教师所面对的大学生视野更开阔、获取信息渠道更多、知识面更广,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中央颁布文件《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党校培训系统的教师提出“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即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强调学术对于“讲政治”的重要性,明确“政治”与“学术”二者的关系。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党校培训系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用学术讲好思政课”。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以及思政课教师的特殊使命,将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之一便是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式。

3 从课程角度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学理性较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这无疑增大了学生学习和接受的难度。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整体性体现在其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非独立存在的三个不同的学科,“而是作为马克思‘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所指向的‘对现实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存在的”,②这三部分内容是逻辑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将“三大批判”融入到所有经典著作中,且批判的矛头是指向“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社会,这“构成了‘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理根基。将阅读经典著作融入到思政课堂中去,用学理做支撑,引导学生还原创作背景,探寻经典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经典著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的有效方式。

从实践层面来看: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方法论意义,用方法论指导实践,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异化理论”为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异化”理论,从四个维度来探讨异化的本质:第一,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异化;第二,劳动者与劳动活动之间的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第四,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于异化理论的四个方面内容非常抽象,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也非常遥远,大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异化的内涵。为了改变思政课堂空洞化、抽象化、理论化、与现实生活脱节等现象,可以结合“手机”这一学生非常熟悉的通讯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异化的内涵。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模拟手机生产和使用的过程,来充分体验劳动异化的概念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理论为依托,以实践为手段,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学号基本原理。对于思政课来说,所谓的“实践”,一种方式是通过社会调研等方式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课堂上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完成对理论的深入学习,这是由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新学生、新教师”,高校思政课程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正是新阶段“解决新问题、培养新学生、塑造新教师”的重要方式,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

②③ 孙正聿.马克思与我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7.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体验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