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考
2020-01-07李茜茜
李茜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043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 职教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若是能够有较地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进而提升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坚决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门类繁多,如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学、历史、科技、书法、音乐、美术等方面知识,亦蕴含了诸多古代先人的哲学思想,这些熠熠生辉的哲思千百年来照耀和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显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和研究意义。为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国内很多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亦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相比的。单纯以课堂为基础进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将十分受限,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其日常生活中去,令学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然而,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未被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教师只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者,并没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上,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甚至是方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深邃,若是学生只学其皮毛,而不做深入思考和品味,那么就无法真正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若是学生们缺乏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那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逐渐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是关乎个人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大事,同时亦不利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事业的发展。
其二,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切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可结合当地的地域和人文特征进行讲授,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可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知识是实践应用的基础,而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再看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都缺乏实用性和时代性,因而很多学生亦逐渐丧失了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这也令一些学校开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渐沦于“形式化”教育,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亦随之流于浅、薄。不仅如此,对于不同的专业学生讲授文化知识的时候,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方能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目前学校在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专业特点,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所以使得整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其三,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主要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传授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年代已经较为久远,或蕴含的思想较为深邃,难以为当下的学生所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令学生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事实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文化”教育,还应是一种“思想文化”教育,其目的具有双重性: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其自身的视觉优势。但鉴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同时亦没有融入新的教育思想,这容易让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空间,与多媒体教育形式相伴随的优势以及教学效果也随之受到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即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发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 职教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由上古时期至现当代,每一个阶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都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文化知识,还要做好角色定位,将自己定位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以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中国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同时,勇于肩负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职责,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做好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其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以外,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信息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和积累知识,夯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拓宽眼界的好工具。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优化每个教育环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并有技巧性地向他们渗透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学生专业课教学相联系,注重提炼专业课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通的元素,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此外,多元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亦有利于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其二,改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相关教学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选择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确保其针对性、实用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应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重点,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还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其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这便足以令学生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因此,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准确把握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三,转变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下教育资源,将慕课、微课等新媒体手段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门类众多,有民族理想、家国情怀、人生理想等方面,所以教师要理清这些精神特质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前人的精神品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比如,教师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件,以供学生观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来扩大在学生群体间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3 小结
要之,国内诸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的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这是符合当下中国国情,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就应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探索与转变。因此,本课题的思考和研究对今后的教学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