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7龚湘兵
龚湘兵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114)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和实践型很强的专业,它涉及建筑物的构建、技术和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应用型人才匮乏。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寻求自身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建筑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1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应该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1)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工程能力、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房地产、施工和设计等方面的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也必须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土木工程的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强化工程训练,促使学生工程意识的提高,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满足国家注册工程师的制度要求。国家注册工程师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类岗位人才的选拔,能够保障工程专业人员的水平。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很大影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按照国家注册工程师的制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和理念,促使学生掌握一定深度和宽度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适应工程类岗位需求。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符合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仍然以自然科学基础的传授为重点,轻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分为三段式课程:理论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这种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明确培养岗位所需能力这一目标,仅仅帮学生建立了理论知识网络,未根据岗位需求来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不符合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不能实现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样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相对不足。一是高校缺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经费,在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不相符。二是实践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有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通常在校外实训的方式是去企业参观实习,即技术人员讲解,学生走马观花,不能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很难提高。三是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周期性,高校很难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就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不足,不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在工程中适应期较长,这样学生对实习失去信心,企业也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不利于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习效果不佳。在传统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方式主要是教师主讲,企业技术人员很少参与这一过程。目前实践教学时间一般为集中周,实习时间与校外实践基地的生产进步不一致,同时实习内容与校外企业施工内容、进度也不一致;实践课程设计一般沿袭往年的单一的设计题目,实践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方式落后,实习效果不佳。此外,由于企业施工技术人员都有自己的施工任务,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技术人员只是简单介绍,未能对一些细节进行指导,学生只能听,不能实际动手操作,在实习现场很少提出问题,与技术人员互动甚少,这会使学生感觉实习环节枯燥无味,失去实习兴趣。
(4)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阶段,虽然大部分高校会与企业合作,并建立校外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但高校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很多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采取的是参观实习的方式,即学生听、看,未能动手操作,导致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未被充分发挥出来。原因是: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将高学历看得越来越重,导致一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人才未能被录用,而新招聘的硕士、博士,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基本上均无社会实践经验,针对工程技术问题的讲解,只会纸上谈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下面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3.1 合理推进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1)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第一,教师不但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的传授,还应注重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此,高校可适当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一些课程,如房屋加固与检测、现代预应力等小学时专业课程;第二,课程内容不但要满足专业需求,还必须满足建筑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因此,在设置基础或专业课程时,还必须增添建筑经济、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成本概念,具有法律观念,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实现“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转化;第三,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设置结构设计方面的内容,打破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讨论、总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一方面是精减合并,即对相近、重复的内容进行归并,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扩展加强,即对实践课程进行重组,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加特色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和引导类课程,完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和实习环节,以及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 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土木工程教学与行业需求接轨,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学校有必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实验设计,注重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第二,教师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基地现场进行参观,在现场对建筑结构、各类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促使学生直观认识土木工程的概念。第三,邀请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来指导实践教学,去施工现场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设计培训,参与工程施工,这需要考虑企业、实习时间和学生安全等因素。
3.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很差。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高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实践制度,组织教师去企业培训,邀请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来指导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工程意识和工程教育理念,提高其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实践工程经验,进而将其运用到土木工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去。第二,高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正确处理科研、教学的关系,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并鼓励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三,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不应将高学历放在首位,而应该有意识地引进一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教师行列,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壮大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如何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土木工程教学进行改革,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而为社会建筑行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