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艺体类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020-01-07鲍荣
鲍 荣
(衡水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河北·衡水 053000)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中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交际的功能,其中蕴含着丰富文化现象并且彼此存在差异,人们把对英语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跟当地的风土文化人情进行结合,便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英语体系,从而世界得以呈现出英语多元化的文化现象。Louise Damen(1967)将“文化教学”称作语言教学的“第五个维面”(The Fifth Dimension)并指出它与语言学习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的Kramsch(1993)教授也认为文化是作为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一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还要适当、适时、适量地加入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文化教学应该加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关注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中国人学习和运用英语应该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去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独有的特色和特点,并且不被作为母语的第一语言影响,利用不同的翻译手段和方法比如:直译音译意译以及异化归化等手段,并且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来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著名学者曹顺庆教授曾于1996年提出文学领域里存在“失语症”这一现象。从丛教授于2000年10月明确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体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能够用恰当的目标语做到主动、有效、对等地表达,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出现的交流能力缺失,这种语言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
1 具体研究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社会的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艺体类专业大学生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英语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本课题将以我校2018级的艺体类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他们学习交流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拟达到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调查中当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艺体类专业的学生个性自由张扬,课堂纪律约束失力,授课内容脱离学生日常交流实际需求,严重影响了艺体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文化学习交流运用中,频频会出现对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改变教学状况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普遍提升我校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全面培养我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第二,结合艺体类专业的学生主张个性自由的特点,积极改变课堂纪律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改善课堂学习的效率。第三,扭转教师对艺体类专业大学生基础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主观认识,最大程度改变教师不愿意承担艺体类英语教学工作的态度,调动艺体类英语教学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重视文化部分和交际能力的教学,将中国文化学习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终极教学目标并结合其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变艺体类学生的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关键问题。一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艺体类教师如何提高认识,更新理念,转变思想观念;二是融入中国文化科学选择教材,优化课程设置;三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大纲方面,我们考核和要求方面需加入相应的文化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在课程体系中加重文化中国文化课的比例;在教材方面,添加相应的中国文化类类容教材;在教学方式方面,运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业结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与艺体类专业学生的特色相符,不拘泥于形式,让艺体类专业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艺体类学生能逐渐认识到能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并能主动学习中国文,最后达到提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的目的。
4 本研究特色创新之处和推广途径
在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大学艺体类专业学生文化交际能力为特色,针对音乐、体育、美术等不同的专业学生特点,选择与其专业相符的大学英语教材,采取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适当的融入与艺体类大学生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由内在根本解决艺体类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通过对造成“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积极培养艺体类的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对等性和互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营造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英语真正成为我院的艺体类学生“走出去”的技能和工具,成为与其它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实施多维度改革创新,从教育、教学目标开始改变艺体类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其中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以及测试标准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根源上改变艺体类专业学生得“文化失语”现象。在我校艺体类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把中国文化和传统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我们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进行中西文化融合教学,全面诠释中国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储备量。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方式,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并列出中外文化的差异,逐渐增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的自升动力。举例来说,在学习美国文化和英国文化象征这一主题时,我们首先去了解这两个国家的主要文化象征,比如:学生们感兴趣的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哥特式文化,山姆大叔以及英国的泰晤士河,白金汉宫,女王等典型的文化特征。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且被大家熟知的,然后加入相关联或者相对立的中国文化特征进行对比,比如:长城,故宫,龙等。尤其是“龙”这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象征,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了解和分析在中国它的象征意义和西方文化象征意义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内容并在课后及时整理汇总,从而让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更加深刻入的理解。还有,当介绍西方节日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和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学生们感兴趣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清明节端午节,从节日设置的初衷和风俗习惯进行对比,对中西的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进行渗透教学,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现象的认知和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也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立体教学。如微信公众号、雨课堂手机APP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此来扩大词汇量,开阔眼界,锻炼学生对文化思辨能力,也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再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互动充分去增加我们的学生学习利中国文化的知识量,利用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去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自觉性,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文化主题讲座和文化沙龙,并举办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无形之中就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与学习中就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将会减少和避免大学省文化失语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