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对农业科学和科研人员的影响分析
2020-01-07刘煜豪陈晓明
刘煜豪 陈晓明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9)
1 辩证思维与农业科学的联系
辩证思维通过总结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精华,并加之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而形成的系统的思维,它反应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农业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其在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上与自然科学有着高度一致性。辩证思维对农业科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辩证思维引导人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改造自然,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自然科学进步也使人们能更加辩证的认识自然界。辩证思维与自然科学的内在本质要求二者必然联系,也必须联系在一起。
(1)辩证思维与自然科学互为本源。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往往受到辩证思维的影响,同时科学的思维方法又不断丰富着辩证思维,二者往往是相结合而作用的”。辩证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样的辩证思维也在不断指导着人们用科学的、理性的观点更加清晰的认识自然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例如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等人都是用思辨的方式分析问题的,他们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从物质本源上分析,辩证法和自然科学互为本源,就如同“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二者自产生之日就相互指导,相互促进。
(2)辩证思维指导农业科学的必然性。农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最直接,也是最传统的方式。农业科学在自然科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反馈农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的分析认为,同工业相比“农业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人类从事最早的生产劳动是农业,农业作为自然科学中历史最悠久的生产部门,其在物质本质和内在联系上与自然科学十分密切,也必然要受到辩证思维的科学指导。
2 辩证思维对农业科学的影响
辩证思维最早起源与古希腊,1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恩格斯归纳总结前人的观点并加以完善和发展。辩证的思维模式介于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然科学进行了概括总结。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有着什么样的态度,但他们还是要受到哲学的支配。”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因此辩证思维永远是人类认识农业、发展农业的重要武器,也是农业科研的指导思想。辩证思维揭示了农业发展的实质,指导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前进方向。
2.1 推进农业产业化变革
辩证的思维模式能够用将农业生产的各部门、各要素联系起来,用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农业科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其涵盖了对农业环境、农作物、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等多领域的研究。仅农业环境的研究对象就包括日照、大气、土壤、水资源等要。伴随着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农业科学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单纯的依靠农业知识解决农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辩证的思维能力,将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各部门、各要素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变革。
农业问题研究的对象是生命体,而生命体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最大的特征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农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要求,都需要辩证思维的良好指引。
2.2 揭示农业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向我们论证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它所经历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迂回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农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由于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压榨,新中国首先对薄弱的农业基础进行了土地改革,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生产合作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九大以后推行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正是在一次次的摸索中,农业科学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才能得以解放和提高。农业科研的发展路径也是如此,在科研道路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馅饼”,任何的科研成果都要经历多次的失败才能得到可靠、有效地的成果。
2.3 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20世纪以来,农业科学在发展中更产生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和结构-功能方法等。这些方法实质上都受到了辩证方法论的科学指引,又贯穿着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想要发展农业,“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我们提出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等措施,这些措施或方法也都体现了辩证思维对农业的影响。辩证思维对农业科研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方法论,其对立统一的思想能够抓住农业问题的本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方法促进农业的进步。
3 辩证思维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农业辩证思维是农业科研人员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理解和归纳后形成的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中要求,“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辩证思维能够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帮助农业科学工作者树林良好的科研意识和意志品质,自觉的以自然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尽快地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1 增强科研人员创新意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科研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矛盾的辩证统一。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在农业科研领域有所创新。创新不是静止的、孤立的,更不是形而上学的;它需要借鉴和继承前人的农业科研成果。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吐出来继承的重要性。但同样地,继承也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盲目的继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要“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要克服其消极因素又要保留其积极因素。农业科研人员想要在农业科研领域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前进的动力”。自然辩证法向我们正确的阐述了创新与继承这一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农业科研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历程,对农业科研工作者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2 培养科研人员严谨求实的态度
辩证的思维阐述了事物的发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它所经历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迂回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景一定是进步的、光明的,任何违背和阻碍农业科学发展的行为必然是徒劳的、失败的。学术不端现象近年来屡有发生。辩证法思维能够良好的解释学术不端事件,这些现象都是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即使其能短暂存在并给当事人带来眼前的利益,但这些偶然的现象是受到必然支配,学术不端的行为必然不被学术界认可,也必然走向灭亡。
辩证的思维模式给农业科研人员带来了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模式,它能让农业科研人员明确的辨别事物的正确性和前进性,摆脱形而上学思维和功利主义思维的困扰,能够有效地培养农业科研人员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3.3 培养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毅力
农业的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多样的、周期性的研究,农业研究的环境包含了自然界各种农业作物的生存环境;农学科学的研究往往要经历隔代甚至多代才能得出科研成果,这对农业科研人员的意志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称号,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典范,袁隆平从条件艰苦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田中发现特殊性状的水稻开始,就开始了头顶烈日、脚踏烂泥的科研之路。在60余年的农田生活中,袁隆平远赴深山、沙漠等各种条件艰苦的地方,抓住每一次改良水稻的机会,最终成功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因此,农业科研人员在漫长枯燥的科研道路上,不能只专注于最后的科研成果,更要注意记录每次一试验的数据,只有将每一次的科研试验结果都进行归纳总结和经验积累,正确处理每一次量变的影响,最终的质变也是必然的!
质量互变定律带给农业科研人员科学的指引,科研人员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例如做好每一次实验,记录好每一组数据;不怕基层环境的艰苦,不怕日晒雨淋,把握好每一次量变的过程,才能逐步积累,最终得到新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