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深入推进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2020-01-07马晓英

科教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育人

马晓英

(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潮州 52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提升育人效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1]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动力源泉,而文化自信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正不断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袭,[3]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高校在育人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还能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命运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在统一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有力抓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有力抓手。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等传统思想,依然可以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启迪;仁者爱人、志存高远等传统美德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祖国发展的历史使命。

(2)提升文化育人效果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育人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整体的民族利益观,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文化底蕴。[4]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在耳闻目睹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润养,他们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祖国发展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可以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砥砺前行的奋斗中找到有力的精神支柱;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不日新者必日退”,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开拓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吸收新的时代精神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文化育人效果的提升路径

3.1 优化教学,贯穿文化育人全过程

(1)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程,或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可以引导文科学生上专项课程,工科学生上特色选修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通过“中华经典诵读”“诗歌解析”“研习讨论”等互动环节,变单向传输为双向沟通,辅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传递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实现边学习边吸收。

(2)提升高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及时对教师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传道者要先明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高校教师要坚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先让自己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高校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的部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营养、易消化的文化大餐,努力构建文化育人新局面。

(3)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借鉴,为文化育人铺好路基。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要站在今天的历史方位,客观看待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成败得失,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固本培元,才能在世界舞台凸显中国特色。

3.2 强化实践,抓住文化育人关键环节

(1)丰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内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广泛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可以以赛促学,强化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开展特色传统节日活动,如清明节举办“缅怀先烈、牢记使命”活动,中秋节举办“诵诗吟月、月圆人团圆”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底蕴。

(2)构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要想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大学生心田,高校要发挥地方优势,与高校所在地或附近地区的历史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社情调查、博物馆讲解、民俗文化活动志愿者等。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进而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3)促进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2005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文艺院团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高校要加强组织协调,协同地方政府,整合并积极调动优质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组织优秀地方民俗艺术团赴高校为大学生表演京剧、话剧、粤剧、潮剧、民族民间歌舞等经典作品,将优秀民俗文化带到大学生身边,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3.3 拓宽渠道,扩大文化育人影响力

(1)营造浓厚的校园宣传氛围。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正能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在校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比如在人流量较多的校道、走廊,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设置“宣传专栏”“诗歌长廊”“道德法制连廊”等,以耳濡目染的宣传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时,要结合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创新,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绕型文化育人。

(2)占领网络文化育人新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应用正渐渐拉近师生沟通距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火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要发挥好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易班、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经常向学生推送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推文、短视频等,主动占领网络文化育人阵地,做到学生在哪里,文化育人就在哪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增添文化育人新鲜元素。为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给文化育人增添新鲜元素。比如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历史、文物讲活;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将优秀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元素结合制作成当下流行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连环漫画等,让“传统”逐渐走上“年轻化”的道路,既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添砖加瓦。

4 结语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创新育人模式,抓好文化育人关键环节,进一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育人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