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王文清著述考录*
2020-01-07李鹏连
李 鹏 连
(1.湖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王文清(1688~1779)(1)王文清生卒年,颇多异辞,参见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9页所述。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其生年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年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得年九十五。《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考其生年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本文依秦薰陶《王九溪先生年谱》(1948年铅印本)定其生年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年为乾隆十四年(1799),得年九十二。笔者综合王氏家乘、诗文等著述,认为此说最为可信,故从之。,字廷鉴,湖南宁乡铜瓦桥人,少工文学,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九溪卫(今湖南临澧县)学正,故人称九溪先生,与船山、湘绮、葵园并称为“湘学四王”。九溪先生曾两度掌教岳麓书院山长十二年,其事迹在《清史列传》《湖南通志》《宁乡县志》《湖南文征》《沅湘耆旧集》《清学案小识》《十学薪传》《中国人名大辞典》等书中均有载录。迄今为止,船山、湘绮、葵园所著之书,均已后行世,唯独九溪之遗著少有流传。究其原因,其大多数著述限于财力,无力剞劂;而已刊著述在咸同之际,又屡经兵燹而散佚颇多,故后人知其姓氏者甚少。再者,流存下来的王氏遗著,或下落不明,或束之高阁未曾公开,因此,相关研究亦少有开展。笔者恰逢搜集博士论文选题材料,有幸目睹十余种稀见王文清著述已刊本、稿本、抄本,兹在此揭示,以便学者研究利用。
一 已刊刻本
(一)《仪礼分节句读》四卷,王文清纂,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4册
此书现藏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卷四末有少许页缺失。,据陈应龙《宁乡县九溪遗稿书》载,是书民国间尚存稿本,然查阅海内外书目及现行的论著,暂未见其他收藏单位或私人收藏此书稿抄本或刊本。《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3)民国抄本,现藏于湖南图书馆。著录“先生手著《考古源流》六百余卷,此即其中之一部也。条先生手迹共四卷,约六万九千余字。” 此刻本由学使吴嗣富、长沙太守吕肃高捐俸刊行,共四卷,以句读为主,略有笺注,不欲其繁,皆便读者。卷端题“仪礼分节句读卷之一 钱塘吴郑公先生 新安吕南村先生鉴定 西宁王文清九溪氏手订 同学诸子参校”,有句读圈点。卷前有乾隆丁卯年(1747)吕肃高序、凡例。全书外框:19.1×12.9cm,开本:23.1×14.5cm;行款:半叶,8行20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仪礼分节句读”,中标卷数,下标页码。
吕肃高《序》称“九溪于丙辰岁奉召三礼馆中,所撰有《三礼图考》《丧礼》《祭礼》若干卷,兹编其一也”。则此书在乾隆元年(1736)已写成,当时王文清为三礼馆纂修。王文清《凡例》云:“清非能读《仪礼》者,幸橐笔礼馆,每取《仪礼》本,谬为点定。朱墨丹黄,笔凡数易,旋呈蝶园、望溪、穆堂、天牧诸先生阅之,偶有未安,辄为改定,总于一节一句一读一圈一点中,不敢淆杂,必求清析妥当,乃成是本。”亦云:“此编不过为初学便读计耳。若欲通贯经义,则于经文既熟后,取《钦定义疏》深思佩服之,则注疏及敖李诸说,俱经裁剪去取,立案折中,习之自得其精蕴。盖先读此本则早窥门户,而登堂入室遂有阶梯,所谓事半而功倍也。” 另外,《周礼会要·凡例》亦称:“予向有《仪礼分节句读》行世,读者便之。兹编亦只取本文,厘其节次,诠其字句,标其大意,不敢妄加议论,以待学者心自得之耳。”则其体例、用意与《周礼会要》同,不过为初学便读计耳。
(二)《增补三字经辑注》二卷,王文清撰,道光八年(1828)时敏堂刻本,1册
此书现藏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据《宁乡县九溪遗稿书》载,是书民国间尚存稿本,然亦未见其他收藏单位或私人收藏此书稿、抄本或刊本。《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著录“此书系九溪先生原著,王人纪先生辑注,共二卷,约三万七千二百字”。此刻本共两卷,卷端题“新增补三字经辑注卷之一 沩宁王九溪原本 侄孙人纪修氏斋辑注男开 玙 璈 校字”,卷前书名页题“道光八年镌 增补三字经辑注 时敏堂藏板”,后有道光八年(1828)王开莹叙、道光八年(1828)日人纪修斋氏跋、增补三字经目录。全书外框:16.1×11.3cm,开本:20.1×13.4cm;行款:半叶,大字8行12字,小字16行24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三字经辑注”,中题篇名,下标页码。钤“村南烟舍”(朱文)、”陈浴新印”(白文),为湖南安化藏书家陈浴新旧藏。
书中序云:“《三字经》之辑注,特其小品耳,然即此已可传矣……然文约事备、便记诵,童而习之,便可识名物、象数、天地、古今之远大,他日通经史、识时务、展经济……荟萃群言,为之字栉句梳,务使昭晰而后已。间或增润补缀,简直谨重,宛与九溪公导引后学之至意相契。则小品也,而大观具矣。”由此,可知内容大概矣。其书为小品耳,故篇幅不大,两卷共计一百一十一页。
(三)《考古略补》六卷,王文清纂,乾隆五徵堂藏板,存五卷,存3册
此刻本现藏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残本,缺第3册第五卷。据《宁乡县九溪遗稿书》载,是书民国间尚存稿本,六卷,暂只查询到上海图书馆藏有稿本五卷、湖南图书馆藏有抄本二卷。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二三六》,其卷次编排与湖南师范大学馆藏本不同,但相关卷次内容基本相同,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卷之五内容,恰巧可补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卷之五所缺;而湖南图书馆藏抄本所存卷一、卷二内容,则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卷一、卷二内容基本相同,卷次次序也相同。此刻本卷端题“考古略补卷之一 楚沩王文清九溪甫纂”,有句读圈点。卷前书名页题“沩宁王九溪著 考古略补 五徵堂藏板”,有王文清自识序、凡例,且每卷卷前均有目录。全书外框:22.8×12.4cm,开本:24.1×15.2cm;半叶,10行25字,白口,有左右双边,亦有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考古略补”,中标卷数,下标页码。
(四)九溪文稿,卷次不明 ,王文清撰,清末刻本,存六卷,存1册
此书现藏于湖南图书馆,为残本,仅存卷三至卷八内容,暂未见其他收藏单位或私人有收藏。此书卷三端题“九溪文稿卷三 书 上都察院书”,全书外框:18.2×11.8cm,开本:24.9×14.8cm;行款:卷三至卷五,半叶,12行23字,四周单边;卷六至卷八,半叶,10行21字,左右双边,上白口,下黑口,单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九溪文稿”,中标卷数,下标页码。此文稿所存卷主要辑录书、序、传、记之文,其内容具体录之如下。
卷三“书”:上都察院书,卷四“赠序”:送罗顺恂同年入都序,卷五“寿序”:凌问樵方伯六十寿序、阎星槎先生七十寿序、罗尊三先生夫妇双寿序,卷六“事略 传”:先祖妣汪太夫人事略、从兄炳臣先生传、从叔父受之公家传、史翁传、孝丐传,卷七“墓志铭”: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叔祖恪慎公墓志铭、奉政大夫山东盐场大使叔父佑甫公墓志铭、朝议大夫署湖北利川县知县陈君墓志铭、建威将军记名提督李公墓志铭,卷八“记”:七星岩记、定王台记、双槐书屋记。
二 稿本
《周官图》,未刊刻。此稿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库,仅提供缩微胶片阅览。《周官图》四卷,王文清、吴廷华纂修,清稿本,4册。此稿本卷端题“周官图 第一图并说共六十一页 清本 总裁阅定 纂修王文清 吴廷华 誊录沈权 樊正”。全书皆用墨笔写就,主要绘制了《周礼》所涉城邦、礼器、丧服等图,并以图为纲,对相关名物、仪礼制度进行阐释。其考释之语常以《大戴礼》《考工记》等为据,附加陈祥道、聂崇义礼书之说,读毕可见晓《周礼》典章制度之细节。书中增删之语较多,或纠正文字内容、或就原图加以补充,常书于天头或条签之上,皆用墨笔,如书名“周礼图”直接被划掉,改成“周官图”;第1册廿二页“扆”图天头粘有白色条签,题“改阔”;第1册廿八页“冕”图文字部分第2行最后1字“文明”之“明”直接删去;第4行5字“何”改成“亦未”。第1册廿九页“冕”图文字部分天头粘条签,题“又,案:以下删。”第2册廿页“觚”图,天头条签题“改为八角”。如此种种,四册稿本皆有,似为排版之前的样稿。
三 抄本
(一)《读古纪略》四卷,王文清著,抄本,2册
《读古纪略》又名《读史纪略》,已刊刻,暂未见刊本存世。此抄本现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用墨笔抄录,朱笔校改。此书行款:半叶,10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读古纪略”,中标卷数,下标页码。此抄本共四卷,卷端题“读古纪略卷之一 宁乡王文清九溪甫著”。《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著录:“此书共八卷,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字。”而据《宁乡县九溪遗稿书》载,是书民国间尚存稿本,为四卷。《薤露吟》载《述怀五十韵》跋里也提到“已刊者凡十六种……《读古纪略》四卷”。笔者疑八卷与四卷只是卷次安排上有不同。抄本卷前有乾隆辛巳(1761)《读史纪略自序》,则王氏七十四岁已将此书写成并刊刻。
序云:“予自少时,极好读朱子《纲目》及袁机仲《纪事本末》二书。后虽涉猎群史,终无以易其所好。但资苦钝拙,虽大费雒诵而掩卷茫然,爰遵前贤读书法,展卷辄手一册子,随阅随录,撮其要而取其精,而是非、善恶、治乱、兴衰之故,轩轾抑扬,不敢悖《纲目》《本末》两书之旨,书终而遂成一编,亦聊以备遗忘,充行橐耳。从游者屡请以此惠后学,不得已,裁为四言,协之以韵,而坊本之可采者亦偶用其十之一二。至其韵之出入、转韵之参差,弗计也。学者幼而熟读之,长而加考索焉,则于数千年史事思过半矣。时乾隆辛巳中和日,九溪老人自叙。”《考古略补·凡例》第四条亦云:“予曾著《读史纪略》一编,以四字成韵,虽涉初学浅书,然其中有事实、有议论、有断制,学者熟此,则未读史者可以举其端已,读史者亦可会其要矣!”从中,亦可知是书之要旨矣。
(二)《锄经文略》一卷,王文清撰,民国梅伯纪抄本,1册
此书系已刊刻,暂未见刊本存世。此抄本现藏于湖南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用长册朱丝栏稿纸,墨笔抄录。全书:上下无边框,左边框至版心为23.6cm,开本:26.8×13cm;行款:半叶,12行,每行16到20字不等,白口;卷端题“锄经文略 宁乡王文清廷鉴”;书末附有伯纪题识,识云:“考《宁乡县志·艺文录》存目‘《锄经文略》六卷,王文清撰’。自记云‘文成数十卷,曩时故人邮索其本,谢去。今耆矣,桑榆日暮,炳烛光微,同人固请授梓,且醵以待,因检数十首付之,命之曰略。其总目,首应制进御之文,拟条奏、策问、义疏、案语,次论说、序记、详文、尺牍、传后、墓志、告祭文,卷六则仅列目录,凡谱序、志乘、诗文序及凡为人所作各文已经各家刻梓者,即不重出,则文集已尽于是。而省志、县志所列《九溪诗文集》二十卷及《寄生草》《锄经续稿》《薤露吟》《风烛》各种,皆在未刻数十卷中矣。’按:《锄经文略》,余未之见,今兹所辑皆搜零举碎而来,非复先生手辑之稿矣。伯纪附识。”
据识文,《锄经文略》原有数十卷,而《宁乡县志》著录为六卷,《王九溪先生年谱》亦著录为六卷。此抄本虽以“锄经文略”命名,而并非抄录王氏《锄经文略》原稿,仅为民国年间湘人梅焯宪所辑王文清论著之零碎(4)梅焯宪(1895~?),字伯纪。《宁乡晚紫村梅氏续修族谱》刊于“民国戊子(1948)冬月”,梅焯宪为该谱“参订兼校勘”之一,则1948年前后仍应在世。《宁乡莓田梅氏世典》刊于“辛未(1931)四月”,故此只记梅焯宪生年而无其卒年。。其内容有:湖南形胜论、长沙全部形胜论、风俗论、学校论、天文全图说、拟牧令宜就任加秩条奏、开矿宜禁议、勉学文、西宁学宫赋、宁乡县志序、宋儒易山斋先生周礼总义序、罗汝怀附记、玉山书院志序、考古源流自序、读史纪略自序、石晓堂明府诗话合编序、辰溪米氏一门诗集总序、喻衡石左传碎金序、《戴记义疏》《中庸》《大学》后案语、吕扬祖读礼说序、廖大隐息机园诗集序、罗萸江先生文集序、岳麓书院四公德政纪略、再覆吕郡伯书、登第归告祖文、祭岳麓山神文(5)袁名曜误录。、祭文昌文、祭魁星文、祭贤候文、祭任宗丞文、公祭相国尹公文、祭罗慎斋先生文(6)袁名曜误录。、祭临川李太夫人文、哭十四儿运栻文、分书遗券、附录宁乡程颂藩跋、月十四十发居士程颂万记、附录长沙李肖聃书九溪先生遗嘱跋。
《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著录为“八卷,九十三篇”,选录《锄经文略》四十题。笔者比对发现,抄本与此四十题内容十有八九相合,则抄本一卷即为王氏手稿《锄经文略》内容的一部分。
(三)《考古略》八卷,王文清撰,民国梅伯纪抄本,8册
此书系已刊刻,有清乾隆五徵堂刻本。此抄本藏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用长册朱丝栏稿纸,墨笔抄录。全书:上下无边框,左边框至版心为27.2cm,开本:23.4×13.7cm;行款:半叶,16行,每行字数不等,多为18字或19字,白口;卷端题“考古略第一卷 宁乡王文清 九溪”;卷前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甲戍春日宛陵梅瑴成序。其内容与湖南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徵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二三五》影印之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基本相同,此抄本无凡例与分卷目录。
(四)《嘤鸣集》三卷《附庭内偶集诗》一卷《书牍》一卷《序记》一卷,王文清辑,民国梅伯纪抄本,3册
《嘤鸣集》又名《海内嘤鸣集》。此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文津馆。抄本皆用朱丝栏稿纸,墨笔抄录。全书外框:21.1×15cm,开本:26.5×18.4cm;行款:半叶,10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抄本书衣墨笔题“嘤鸣集 伯纪钞书第四十一种”,卷端题“嘤鸣集卷一 宁乡王文清九溪辑”,卷前有“乾隆辛卯(1771)王文清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所记《引言》”,又据《王九溪先生年谱》可知,王氏在八十四岁已将此书写成,同年此书五卷得以刊刻,然暂未见刊本存世。
据《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著录:“《嘤鸣集》诸体,皆海内知己赠答诗,共七百六十余首,末附书牍十七篇、赠序七篇、楹联十数首、作者手迹尚存数幅,皆名笔也。吉光片羽不可多得,倘影印以供同好寒窗玩赏,亦一快事也。按:此书原作两厚册装订,共五卷,约七万四千四百余字。”笔者又仔细读阅了此抄本,内容亦如著录。抄本前三卷多辑海内友朋赠答之作,如与潘宗洛、李文炤、朱应瑞、陈璟、谢钟龄、黄文灿、方绳孙、吴绂、姜兆锡、陶敬信、李清植、熊晖吉、胡天游、吴廷华、汪由敦等赠答诗。《庭内偶集诗》一卷则多录其儿、侄、孙辈赋和九溪之诗文。《书牍》一卷为与吕肃高、胡南藩、乔光烈、杨云路、夔舒、陈宏谋、黄道思、曹耀珩、粟荣训、李绶、罗锡良等往来书札,据《王九溪先生年谱》抄录卷五之乔光烈、陈宏谋书牍内容,亦与此卷相关内容基本相同,故笔者疑《书牍》卷似为已刊本第五卷内容。《序记》一卷则专录仇廷谟、王叶滋、吴大受、粟荣训、赵弘仪、宋蓟龄、彭仕商等《考古源流》序跋及冯开之《岳麓书院记》。
(五)《王九溪诗钞》二十五卷,王文清撰,民国梅伯纪抄本,9册
此抄本现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梅伯纪所抄。9册抄本皆用朱丝栏稿纸,墨笔抄录。全书外框:19.6×12.3cm,开本:14.5×26.3cm;行款:半叶,10行21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题“莓田梅氏丛钞”。诗钞内容包括:《锄经余草》十六卷、《锄经续稿》二卷、《锄经风烛吟》四卷、《锄经薤露吟》一卷、《锄经寄生草》一卷、《朱子性理吟》一卷。除《余草》《续稿》外,其余四种,均未见其他收藏单位与私人收藏稿抄本或刊本。
抄本《锄经余草》共6册,书衣题“锄经钞书第二十三种 锄经余草”,书名页题有篆字“锄经余草”,卷端题“锄经余草卷一 宁乡王文清九溪”,卷前有乾隆己巳夏之蓉叙、受业德保录《九溪先生论诗法十则》。《锄经续稿》1册,书衣题“伯纪钞书第二十四种 锄经续稿全”,卷端题“锄经续稿卷一 宁乡王文清九溪”。抄本《锄经余草》十六卷《锄经续稿》二卷,内容实与1941年宁乡王氏后裔重刊本《锄经余草》十六卷《锄经续草》四卷基本相同,《湖湘文库》甲编65、66据王氏后裔刊本亦有重排出版。《锄经余草》,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亦有著录“锄经余草十六卷 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又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七四》据南京图书馆藏乾隆五徵堂刻本影印本,共十三卷,中间个别有缺页。笔者用此本比对王氏后裔重刊本,发现此十三卷内容与王氏后裔重刊本前十三卷内容基本相同,故此十三卷实为残本。抄本《锄经续稿》二卷,在卷次安排上与王氏后裔重刊本不同,其卷一与王氏后裔重刊本卷一、卷二内容基本相同,卷二内容则与王氏后裔重刊本卷三、卷四内容基本相同。不过,《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亦著录:“《锄经余草》即诸体诗歌也,共十五卷,二千〇四十九首,约十三万八千八百余字。《锄经续草》共六卷,约二千五百余字,计诗五百九十五首。”其卷次著录亦与已刊本有出入。
《锄经风烛吟》四卷,1册,书衣题“伯纪钞书第二十六种 锄经风烛吟”,卷端题“锄经第五集风烛吟卷一 宁乡王文清九溪”,卷前有引言。引言云“今乃有此《风烛吟》,盖风中之烛,光焰闪烁,但信心信笔以写我意,不解敲推,自知粗率……不忍弃捐,录成三卷,固请授梓……九十一岁老人王文清九溪氏自识”,则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王氏自刻此书。
《锄经薤露吟》一卷、《锄经寄生草》一卷、《朱子性理吟》一卷,合为1册。书衣题“伯纪钞本第二十五种锄经薤露吟 寄生草”。三书均已刊刻,暂未见有刊本存世。此册首抄《锄经薤露吟》,卷端题“锄经第四集寄生草宁乡王文清九溪”。据《王九溪先生年谱》,王氏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即八十七岁时已编成《锄经薤露吟》二卷,刊刻此书。此抄本一卷,笔者疑为二卷内容之合并。《九溪先生遗著原叙凡例目录》著录:“《锄经薤露吟》一卷。此先生病亟自挽。及病愈后,诸作共二百六十一首,约一万二千八百余字。”次抄《锄经寄生草》,卷端题“锄经第四集 寄生草 宁乡王文清九溪”。据《王九溪先生年谱》,乾隆四十年(1775),王氏八十八岁时,此书由其侄运楷刻为一卷。再抄《朱子性理吟》,此为朱子所作,王文清辑录,乾隆三十四年(1769),王氏八十二岁时,刊刻此书。此书卷端题“朱子性理吟 宁乡王文清九溪辑”,卷前有乾隆己丑(1769)孟冬月王文清引言、万历已巳(1606)高攀龙序(7)查《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明万历并无“已巳年”;查《尤西堂全集》之《朱子性理吟》清康熙刻本,有万历乙巳高攀龙序,综合可知,“已巳”应为“乙巳”,系梅君手抄笔误。。其内容与《尤西堂全集》所辑《朱子性理吟》内容大致相同,辑朱子诗四十九首,每首八句七言,但个别字词仍有小异。
四 结 语
以上所录王文清著述刊本、稿抄本十余种,其中多种著述所记卷数与相关资料,如《年谱》《序文》等所载略有出入,某些是稿本与刊本在卷次安排上的不同,某些则是出于其他原因,惜王文清著述所流存者甚少,未能比对之,一一核实。此十余种稀见王文清著述的发现,亦为王文清研究以及清代经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