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意义、概况和展望
2020-01-07谢忠强李鸽
谢忠强,李鸽
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意义、概况和展望
谢忠强,李鸽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对周恩来的读书观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学理探讨,不但可以为周恩来人物生平历史及周恩来思想之研究提供重要的辅助与补充,还可以为当今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之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历史镜鉴。迄今为止,学界围绕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实践、读书态度、示范效应等维度对周恩来读书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展望
周恩来既是中共党史上享有盛誉的革命家,也是新中国的伟大开国领袖之一,更是一位酷爱读书的饱学之士。对周恩来的读书观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学理探讨,不但可以为周恩来人物生平历史及周恩来思想之研究提供重要的辅助与补充,还可以为当今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之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历史镜鉴。为此,本文将对周恩来读书观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学理探讨。
一、周恩来读书观的研究意义
周恩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的历史推动者之一,读书贯穿其一生,读书是其革命思想、治国理念、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因而,对周恩来读书观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学术探讨不仅在推动其生平历史研究、人物思想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其读书示范效应在当今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亦兼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其人物生平研究之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创新性意义
在阅读社会学的视野当中,读书是人类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1]。每一个阅读主体对于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读书内容等方面的主观倾向性都会对其思想发展、人生轨迹走向等生平历史因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周恩来与其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一样,都是凭借对真理的执着探寻,经历了从普通民众到救亡运动参与者,最终成为革命领袖、新中国缔造者的人生历程。在其人物生平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读书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线索。毫无疑问,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是其人物生平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反过来说,系统地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的读书实践和读书理念,亦可以为我们解读其在同一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轨迹提供独特而鲜活的视角。
就目前学术界有关周恩来人物生平研究而言,大多是从客观历史环境与人物主观努力相结合的角度,对其生平过程或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贡献进行梳理与探讨,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其家庭、童年生活、革命生涯、外交事业、领袖风采、历史贡献等诸多方面[3],而从读书观角度研究其人物生平者尚不多见。显而易见,系统研究周恩来的读书观,尤其从各个历史时期周恩来读书实践和读书理念与其历史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着手研究,对于周恩来人物生平研究之深入开展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与辅助。
(二)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其人物思想研究之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从人类社会知识传承的历史规律来看,特定时期的思想传承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学习和继承。而从文明传承、传播的载体与途径看,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读书则是人类社会代际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任何社会个体思想的发育历程都可以在其一生的读书实践当中找到“年轮式”的发展线索[4]。就周恩来的人物生平历史而言,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就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系统阅读和认真领悟。加之,周恩来将读书所悟之科学道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最终才能实现其人物思想的与时创新,引领现代中国历史命运之改变。因而,就其人物思想与其读书实践的内在联系而论,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于推动其人物思想研究的深入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就当前学界研究周恩来人物思想的概况而言,学界同仁对周恩来的“党建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统战思想”“新闻工作思想”“妇女工作思想”“民生工作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青年工作思想”“经济工作思想”“行政管理思想”“工业发展思想”“农业发展思想”“科学技术思想”“文艺工作思想”等诸多方面均有关注和探讨[5],亦不乏对周恩来思想发展历程作纵向研究者,但从读书与周恩来思想形成、发展的密切关系角度展开研究者,却尚付阙如。事实上,周恩来的读书史和读书观不仅是其人物生平的重要线索,也是其人物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年轮式映射。毋庸置疑,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周恩来的读书实践与理念,对于推动其人物思想研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三)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于当今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读书学习,向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并将其与中国本土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结果。因此,以学习立党、以善学兴党便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本质特征。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停止过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坚定步伐。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和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学习型政党建设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具有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最好阶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更加努力地通过读书学习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进程。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成员,其读书实践和读书理念对于当今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历史启发价值。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是周恩来读书观中对于当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启示。在组织理论学习实践中,周恩来一向注重通过在党内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营造学习科学理论的氛围。作为党的领导人,周恩来不仅自己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和毛泽东思想,还在实践中通过宣传、通过组织阅读经典、通过讨论,为党内同志指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原则、方式,进而在党内营造自觉学习马列经典并注重自我钻研和互相交流的文化氛围。在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上,周恩来认为全党应该本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学习态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水平,加强党员的政治锻炼,以此来加强作风建设和增强党性修养。
(四)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于当今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价值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有序、不断光大,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其不仅自身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肌体,而且还世代沿袭着善于向全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学习的谦虚特质。古代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进步是这样,近世中华文明实现由衰而盛的命运转折更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习立国、善学兴国的理念更是深入每一个华夏儿女之心。进入新时代之后,面对更加激烈的世界竞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为了推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人以执政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带领和团结全国民众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民众的读书学习问题,并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升国民素质,才能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文化支撑。
在追寻民族复兴梦想的新时代号角中,以学习强国、以学习谋复兴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学习实践本身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深刻的认识,更需要在读书学习方法方面的经验借鉴。周恩来作为国人尊崇的党和国家已故领袖人物之一,其热爱读书、善于读书、读以致用的读书实践与理念早已成为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读书学习方面的历史楷模。因此,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对于当今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毋庸置疑的示范性意义。
二、周恩来读书观的研究概况
鉴于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兼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就对周恩来的读书实践与理念展开了陆陆续续的研究。概而观之,40多年来,学界关于周恩来读书观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实践、读书态度、示范效应五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周恩来读书目的的研究
朱仁印以1902年至1921年间周恩来的读书历程为主线,在详细梳理周恩来于国内外读书期间阅读书籍之类型和读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指出周恩来在读书实践过程中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志、救国[6]。吴清扬在分析旅欧历程对周恩来革命人生观形成之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周恩来兼读国内国外书籍的目的在于探索救国救民之路[7]。张光渝在分享阅读《周恩来家事》感悟的基础上,认为周氏家族注重对后代科学读书观的培养,尤其是周氏家族以学识才干为立身之本的家风观念,对周恩来从小就在读书实践中逐渐确立起读书救国的宏图大志提供了思想渊源[8]。徐忠主要从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入手,在对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实践、读书理念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周恩来逐渐确立为中华振兴而读书之目标的动因和历程[9]。赵德强在对周恩来的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对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也做了一定的学理探讨,认为周恩来为救国救民而努力的读书目的不仅是其读书人生的重要动力,更是其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10]。石平洋以分析周恩来确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之过程为重点,认为生母和嗣母在读书启蒙和读书习惯方面对周恩来读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11]。
(二)关于周恩来读书方法的研究
高长武、王皓羲通过分析周恩来勉励晚辈到基层锻炼时所用俗语的深刻含义,对周恩来教育晚辈在读书成才的过程中注意将读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分析[12]。黄清迎在研究青年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周恩来从小就养成了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状协同思考的读书方法,而在其后续开展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当中又进一步巩固了把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紧密结合的读书方法[13]。曹应旺在研究周恩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对周恩来的读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涉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部分对周恩来科学读书方法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14]。张海在研究周恩来读书生活与其自身主客观世界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就周恩来的读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学理总结,认为周恩来的读书方法主要包括刻苦读书与思考社会现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统一等方面[15]。刘鲁以周恩来赴欧洲留学期间的读书学习历程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周恩来读书学习方法的特色,认为周恩来读书学习具有四大特点,即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及通过读书治学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等[16]。李蓉在系统研究周恩来革命道路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周恩来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特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周恩来把学习、思考与实践、行动紧密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其整个读书生涯、革命生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
(三)关于周恩来读书实践的研究
李雪以周恩来读书经历为主线,分四个阶段详细梳理了周恩来的读书学习历程,并对每个阶段当中周恩来读书实践与其个人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18]。毛胜以周恩来辗转国内外各地求学及其读书生活历程为基础,总结了周恩来五个读书阶段中分别涉猎的国内外书籍及其对周恩来革命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认为探索救国之道的读书诉求始终贯穿着周恩来的读书实践[19]。冯温玉对周恩来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治学之道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该时期的读书实践对于周恩来科学读书观的逐渐养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历史影响[20]。陶炳才主要结合周恩来旅欧读书期间所阅读的相关书籍探析了周恩来的求学经历,梳理了周恩来从确立读书目的到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认为周恩来旅欧时期的读书实践在其革命理念的确立和革命人生的发展当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21]。周尔均主要对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实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分析,分别对周恩来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教学环境中的读书生活做了对比分析,认为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实践对周恩来的一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2]。
(四)关于周恩来读书态度的研究
富力以对周恩来在旅欧期间致表兄陈式周家书的解读为切入点,对周恩来旅欧期间的读书态度作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为周恩来在旅欧期间的读书实践体现了其谨慎求真的读书态度[23]。史真在梳理周恩来严立家风并率先垂范的实例中,对其读书态度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是青年学子在读书成才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24]。王蕊以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间所写作文为研究视角,对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读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刻苦、勤奋的态度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勤奋的读书态度是周恩来读书成才的关键所在[25]。牛红亮系统梳理了周恩来天津求学时期的读书生活,客观评析了青年周恩来的读书实践,着重探讨了青年周恩来勤奋而谦虚的读书态度在其读书成才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26]。孙洪斌、过向宏在探讨家庭教育对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之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周恩来读书态度的渊源,认为其家族重视读书、谦逊务实的家风为周恩来在读书成才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杨旭以周恩来所写《我的修养要则》为研究视角,在对周恩来自身修养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对其读书态度做了一定的分析,认为勤奋、务实、谦虚的读书态度是周恩来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更是周恩来作为党的领袖人物对党员干部读书学习态度方面的殷切期盼[28]。
(五)关于周恩来读书示范效应的研究
高茂森结合周恩来读书学习方法对党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对周恩来读书方法对于当今党员干部通过读书学习增强自身党性、提高自身工作本领方面的示范效应进行了一定的分析[29]。周扬以“周恩来精神”为分析视角,对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的示范效应在高校基层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方面的现实启示,进行了专门的学理探讨和总结[30]。李丹青在研究周恩来从严治党思想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意义基础上,认为周恩来重视通过读书学习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以及通过坚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水平的要求,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31]。陈曦、王菲菲在较为系统地探讨读书之于周恩来优秀文化品格形成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科学的读书实践与理念对周恩来读书成才的重要意义,进而揭示了周恩来读书态度、读书方法对于当今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启示[32]。崔玉倜在对周恩来的青年观进行系统解读的基础上,对周恩来关于青年人只有通过努力读书、刻苦读书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观点作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认为周恩来自身读书成才的历程和经验对当今青年读书成才具有示范意义[33]。孟红在梳理周恩来南开大学求学以及回母校视察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周恩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在读书方法、学习态度方面的要求和期望,认为青年一代要向周恩来学习,培养自身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努力学好基础理论,掌握基础知识[34]。
三、周恩来读书观研究之展望
如上所述,出于不同角度的诉求,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周恩来的读书实践与理念,进行了持续不辍的学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为该项研究的后续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就着眼于学术研究水平整体提升的角度而论,当前学界对于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学科理论视野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进一步多样化、研究内容进一步整体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一)学界研究周恩来读书观的学科理论视野尚需进一步拓展
学科理论视野的选取是学术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学术成果学理深度的重要因素[35]。周恩来读书观研究,就其所涵盖问题域的应然性而言,既包括周恩来一生的读书实践和在读书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理念,也包括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之于全体党员、全国民众读书学习方面的现实启示等。故而,其问题域的学科辐射度是很广泛的,其中既有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也有图书馆学、军事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所以,对周恩来读书观的研究需要广泛采用并借鉴各个学科的理论视野,才能继续走向深入。然而,就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周恩来读书观所采用的学科理论视野而言,主要是从历史学和图书馆学的研究视野出发的,学科理论视野相对狭窄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成果的学理深度。有鉴于此,学界研究周恩来读书观的学科理论视野今后尚需进一步拓展。
(二)学界研究周恩来读书观的方法尚需进一步多样化
通俗地讲,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学理工具。研究方法选用的恰当与否对于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影响[36]。鉴于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所涵问题域及其学科归属的广泛性,其研究方法的选取也应多元化。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研究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多是在历史学的学科理论视野指导下采用具体的文献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研究方法的相对单一化在客观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发展。有鉴于此,学界今后在研究周恩来读书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有必要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综合运用包括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取得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而切实推动该项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三)学界研究周恩来读书观的内容尚需进一步系统化
学术研究发展的健康、成熟,除了需要选取宽广而科学的学科理论视野作为指导和选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还需要在研究内容方面体现出应有的系统化与整体性[36]49–54。就周恩来读书观的内涵与外延来说,其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周恩来毕生的读书实践和读书理念,具体而言,应广泛涉及周恩来读书观形成的历史渊源、周恩来的读书史、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周恩来的读书方法、周恩来的读书态度、周恩来的读书原则、周恩来的读书内容、周恩来读书实践和理念的现实启示等诸多问题域。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研究周恩来读书观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均是对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某个问题域的探讨与分析,细碎化的研究特征日益显现。有鉴于此,学界今后在研究周恩来读书实践与理念问题上,只有将周恩来读书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与周恩来读书实践、理念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域协同思考,才能够凸显“系统性”,避免“碎片化”。
[1] 黄晓新.试论全民阅读的社会学研究:兼论阅读社会学[J].出版发行研究,2017(6):21–26.
[2] 谢忠强.延安时期毛泽东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考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1):113–115.
[3] 王军.周恩来研究综述:以1998年至2008年为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0–46.
[4] 谢忠强,邢锐锐.毛泽东读书史考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1–136.
[5] 熊吕茂,肖添.近十年周恩来思想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5):12–16.
[6] 朱仁印.“立志”与“救国”:周恩来的早期教育经历[J].党史博览,2018(4):46–49.
[7] 吴清扬.旅欧征途对周恩来革命人生观的影响:读《周恩来书信选集》[J].神州,2018(18):6–7.
[8] 张光渝.周恩来的家世、家事和家风[N].中华读书报,2018-05-30(17).
[9] 徐忠.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1.
[10] 赵德强.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276.
[11] 石平洋.周恩来的初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N].学习时报,2019-01-11(5).
[12] 高长武,王皓羲.“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周恩来对晚辈的教诲[J].党的文献,2009(1):88–89.
[13] 黄清迎.青年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及特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7–13.
[14] 曹应旺.周恩来“振兴华夏”之心[J].党史博览,2018(3):10–16.
[15] 张海.周恩来读书学习与改造主客观世界[J].红广角,2015(12):36–38.
[16] 刘鲁.青年周恩来的治学之道[N].学习时报,2018-08-01(5).
[17] 李蓉.坐着谈,何如起来行:周恩来的旅欧革命路[J].世纪风采,2019(2):11–16.
[18] 李雪.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中国梦[J].宁夏党校学报,2017(3):17–21.
[19] 毛胜.周恩来的学生时代[J].湘潮,2017(3):11–15.
[20] 冯温玉.周恩来同志少年在沈阳读书生活[J].社会科学辑刊,1979(1):5–9.
[21] 陶炳才.“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青年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纪实[J].世纪风采,2018(3):3–8.
[22] 周尔均.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1.
[23] 富力.燃烧在信纸上的信仰:周恩来致表兄陈式周家书赏析[J].当代党员,2018(22):62–63.
[24] 史真.周恩来家风[J].党史文汇,2018(3):26–34.
[25] 王蕊.谈挖掘周恩来青年时期教育思想新内涵对实现中国梦·教育梦的指导意义:以《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为例[J].语文月刊,2017(5):77–79.
[26] 牛红亮.周恩来青少年时代在天津的读书生活片断[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8(2):12–13.
[27] 孙洪斌,过向宏.周恩来的家庭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5(12):31–33.
[28] 杨旭.《我的修养要则》的历史内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5):126–127.
[29] 高茂森.周恩来党建思想中党内政治文化之维及启示:兼论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J].攀登,2018(4):40–48.
[30] 周扬.周恩来精神与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28–29.
[31] 李丹青.周恩来从严治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81–86.
[32] 陈曦,王菲菲.论读书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J].学理论,2014(17):99–100.
[33] 崔玉倜.周恩来的青年观[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68–69.
[34] 孟红.周恩来的“南开”情缘[J].党史纵横,2018(4):4–7.
[35] 谢忠强,袁随芳.习近平读书观研究:价值、现状与路径[J].攀登,2019(1):29–33.
[36] 谢忠强,邢锐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毛泽东读书观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图书馆,2018(6):49–54.
Study on ZHOU Enlai's Reading View: Meaning, Overview and Prospects
XIE Zhongqiang, LI G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The in-depth and systematic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ZHOU Enlai's reading view can not only provide important supplements for the study of ZHOU Enlai's life and thoughts,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and historical mirr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political Party and learning society. So far, some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around the reading purpose, method, course, attitude,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deficiencies.
ZHOU Enlai's reading concept;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profile; research prospects
D261
A
1006–5261(2020)05–0044–07
2019-12-17
山西省首届“三晋英才”支持计划(2018030412);2018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8JG15);2018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8B001)
谢忠强(1980―),男,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