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视角下小学生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07翁锦华
文翁锦华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综合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1]。国家相关规定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包括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如肌肉力量、柔韧性、耐力等。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发展的根本。但在近几年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逐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肥胖率的增势最为明显,形式严峻,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解决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这就关乎到小学体育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将会对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健康教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影响小学生体质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现阶段体质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并不重视,认为“分数”才是学生应该看重的东西,并没有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首位,为提高升学率,甚至牺牲学生的体育课堂,将正常的体育课程改为文化课程,以体质“换”升学率,剥夺和占用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课程中过度强调安全问题,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目前,国内存在的现象是如果在体育课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不论事故的责任方是谁,学校和老师将会被追究责任,体育教师会被辞退,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时过度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体育锻炼不达标,难免会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发展。
二、体质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一)落实体育教学时间
要全面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要求学校严格遵从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时间,积极开展体育项目,改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方针,保障学生能够有至少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90%以上的学生有睡眠不足、缺乏运动锻炼的问题,甚至体育课程被文化课程所替代,更不用说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因此,教育部门、学校应该落实体育课程教学规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剥夺学生体育课程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大课间进行跑操或广播体操等体育活动,通过学校对作息时间的调整,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25至30分钟的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2]。
(二)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兴趣是学生热爱运动的重要来源,但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生“热爱”学习多于运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或随便应付教师布置的体育锻炼项目。所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这样更容易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增进学生体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运动活动中,孩子有爱玩的天性,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程运动活动中,如丢沙包,跳绳比赛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运动敏捷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督导,但一些学校在实行国家相关体育课程规定时,对课外体育锻炼仍不重视。因此,需要完善和强化教育督导,通过有关部门监督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依据其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3]。对于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单位给予批评或惩处,用此约束学校和教师按照规定进行体育课程安排,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加强监督监管,提供给小学生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
同时,也要保障体育教师的权益,完善体育事故安全的法律法规,使体育教师的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样体育教师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保障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基于体质的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小学生体质锻炼是一个需要长期系统发展的过程,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与学校、老师紧密配合,共同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做出努力。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小学体育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这样能有效促进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