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2020-01-07王一帆
王一帆
(吉林省长春市新区北湖英才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数学是一门基本学科,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关注实践教育及思维方式的教育,通过创新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学科抽象的特征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畏难心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实践和检验中不断获取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若能从生活层面加以引导,则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目标,就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依托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而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加重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数学学习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数学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其能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通过记忆、阅读及思维等方式深化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工作。良好的课前导入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预习主要依赖于课本,内容散乱的课本无法使学生有效汲取精华。而将思维导图模式运用于课前预习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将全等的定义、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从宏观层面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比如,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等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最值、零点等概念,教师可以将“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与该部分相结合,共同绘制成一幅更加全、面综合的思维导图,在对三者相关性质进行分析、绘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数学结构,从而更加清晰,更具条理性。思维导图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和谐统一,能够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感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让教学更有目的性,让本身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情境创设的模式有多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模式,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数学离不开历史,以讲故事的模式为学生介绍历史典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论是反应知识本质还是反应知识形成过程的典故,都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1]。教师可以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进而从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中引出新的课程,即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几何体。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基石,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的问题能力[2]。
三、建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依据现有的理论和公式,结合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不要只注重公式定律的记忆和怎么去解题,而是关注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3]。
比如,以生活中“空瓶换汽水”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神奇。“现有10瓶汽水,每3个空瓶就能兑换一瓶新汽水,总共喝多少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得简单的数学模型,进一步进行推广,假如将10换成x,将3换成y该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过程。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科学方法,通过该过程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开展高效学习的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不断散发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