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
2020-01-07刘维富
文刘维富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周边的、个体生活活动中极为常见的具体实例,巧妙地穿插到理论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其发生与发展过程进行思索、探究与解析,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整合进事例情景中,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开展案例整合教学法的关键原则
(一)时效性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应保障案例的有时效性,可以从最近发生的实时焦点、学生感兴趣或交流讨论的新闻事件、具有一定影响的国家大事等层面出发,将知识与案例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去分析案例,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度理解。案例一旦不具备时效性,教师需要花费课堂时间去交代案例的背景、起因、人物等,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也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思考探究的目的。
(二)方向性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观念的发展完善时期,在面对一些与真善美理念相背离的事件时,很难正确判断和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处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保障案例的方向性,即以正面积极的案例整合课堂,保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理解知识,而且能培养对事件的辨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作用,实现案例教学的最大化效率[2]。
(三)针对性
道德与法治对各个年级的各个章节都设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和整合案例的基础,教师必须保障选择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即案例与章节内容具有直接关联性,直接关联性可以从案例的导火索、内容、解决方法出发,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章节的意义和作用。这便需要教师深入提取和挖掘案例,发现案例与知识的联系元素,这对教师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案例一旦不具备针对性,案例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展现,也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素养产生质疑,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整合案例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章节内容合理导入案例
案例的种类有很多,如生活案例、新闻案例、国家社会案例和国际案例等,教师必须根据章节内容的重点理论知识去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导入,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探究。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章节围绕生命价值、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等内容展开,教师可以新冠疫情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生命,如此能快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二)多形式、多类型呈现案例
案例教学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会导致其形成固定模式,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案例的呈现和开展必须建立在多形式多类型的基础上[3]。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例,教师可以以一带一路(国家级顶级合作倡议)为本章节的案例,讲述案例的提出时间、参与国家、中国的担当、开展过程和实施目的,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出通过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与其他国家形成合作伙伴,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大致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担当。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
自主学习能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性和层次性,案例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契机。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的主人》为例,教师可将生活中包含各种情绪的案例和事件进行纸质打印或多媒体投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下探究情绪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以及我们应如何去管理情绪,从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章节重点内容。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渗透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重视案例的要素,以多样多维的手段整合案例教学,保障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