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2020-01-07魏安清
魏安清
(江西省庐山通远小学 江西九江 332009)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既是基础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传统小学数学中教,师通常占课堂主体地位,在知识讲解时更多的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计算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不到计算的乐趣,久而久之对计算教学滋生出抵触和排斥心理。其次,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通常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此外,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通常较为沉闷,而小学生活泼好动,这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使学生法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了计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秉承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兴趣爱好出发开展教学设计,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兴趣和求知欲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的不竭内动力,进而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展开知识探究和计算练习[1]。比如,二年级学习“2-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对故事的浓厚兴趣延伸至对计算口诀的学习上,增强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松鼠搬松子的故事情境:松鼠每次可以搬5个,松鼠为了储存粮食从早搬到晚,一共搬了9趟,那么松鼠一共搬了多少颗松子到洞里?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有效激发起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地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启发了学生思维,构建出了高效的计算课堂。
(二)引入生活素材感知计算乐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具学科,其中的计算知识更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计算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较为枯燥的计算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知识的价值,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案例中高效完成计算学习,取得“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千克、克、吨”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量,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一看、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推测出1吨有多重,进而将重量关系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小蚂蚁、小青蛙、小鸭子、小兔子、大象等,引导学生看一看、猜一猜,然后准备生活中常用的小物体来称一称,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单位重量的差异,进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轻松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2]。
(三)轻说教重引导鼓励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基础上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小学生计算学习的需求,需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轻说教重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找到知识间的紧密联系,进而通过对比分析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内容的迁移。除法是低段学生较难理解的重点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先理解“平均分”,然后才能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习“除法”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物游戏”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延伸至除法的含义,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感知到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四)借助计算练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巩固练习是有效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巩固算理,熟悉计算过程,同时能在计算练习中及时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通过多样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图书馆上午有53人,中途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中途走了1人,那么阅览室到中午时有多少人?下午闭馆时又有多少人?图书馆当天人流量是多少人?学生在计算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混合运算知识,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构建出高效的计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