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藤野先生》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2020-01-07许磊
许 磊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初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602)
一、案例背景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究,从探究对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提出创新性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新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在开展《藤野先生》教学时,通过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和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二、案例描述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通过讲述遇到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相处的过程以及最后与藤野先生的分别,刻画了形象生动的藤野先生,这是本文的明线;另外,文章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暗线。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小组合作和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参与者。我们之前也学习过鲁迅的文章,了解过与鲁迅相关的人物,像闰土、阿长。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鲁迅的老师,有同学知道鲁迅的老师都有谁吗?
生:在《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有提到私塾老师寿怀鉴。
师:对,但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外一个老师——藤野先生。大家先阅读文章内容,总结文章中的事件,数一数总共讲了几件事。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交流和总结文章中的事件。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会产生问题。)
生:我认为盘辫子、学跳舞不能算是文章中的事件,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寻找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件。
生:我认为这样比较片面,而且盘辫子、学跳舞是整篇文章中的内容,只寻找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件就不用读前面的内容了。
……
(学生将问题保留,在之后的学习中等待机会提问。)
学生阅读完毕。
师:同学们从文章中了解了哪些事件?
生:老师,盘辫子算文章中的独立事件吗?
师:鲁迅在整篇文章中除了介绍藤野先生以外,还表达出了什么思想呢?
生:爱国,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那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认为盘辫子算不算文章中的事件。
生:哦,那我明白了,盘辫子、学跳舞、讲住宿都算是文章中的事件。
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事件吗?
生:藤野先生的出场。
生:藤野先生关心鲁迅是否能抄录讲义,并帮助鲁迅批改讲义。
生:藤野先生耐心讲解讲义中的错误。
生:藤野先生害怕鲁迅因为敬鬼神而不敢解剖尸体。
生:匿名信、看电影事件。
……
师:对,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将所有的事件分一下类型。
生:盘辫子、学跳舞等事件讲述的都是中国人的事情,其他讲述的都是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那从这两类事情,你可以读出什么?
生:从盘辫子、学跳舞等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比如,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之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师:那么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事件反映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从认真批改讲义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负责的教师。
生:从耐心引导鲁迅修改解剖图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的人,对学习有着严格的要求;另外,不带有民族偏见,对鲁迅很关心。
生:关心解剖实习一事中也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真挚和无私。
生:在研究裹小脚这一块很有意思,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探究精神。
生:在最开始出场时,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质朴的人。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准确。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鲁迅弃医从文回国时与藤野先生的依依惜别,展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情感?
(教师为学生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的生平经历,使学生意识到鲁迅的弃医从文是想要唤醒国人,体现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在依依惜别中展现的不仅是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也展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藤野先生和鲁迅有了哪些认知?
生:在事件中了解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真挚、严谨、质朴,甚至有些可爱的学者。
生:虽然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当时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他与藤野先生的相处柔化了这一情感,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棒。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一个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和一位爱国学生。我们应该共同向他们学习,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强盛而努力。
三、案例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令我开心的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总结学习内容。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各方面品评学习文章。
四、案例反思
结合教学过程与总结,我做出以下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信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任务情境等方式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方方面面,根据文章类型、内容和蕴含的思想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