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20-01-07向开成

科学咨询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专题学习教材内容

向开成

(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 重庆 402460)

有人做过统计,2017年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专题”一词出现88次,在“课程内容”部分多被表述为“专题”“专题学习”“专题讨论”“专题探讨”“专题研究报告”等。为跟进高中课程改革步伐,笔者开展了初中语文专题学习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语文专题学习中的“题”

“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本文所讲的“题”,是源于学生在语文部编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必然经历和面临的真问题,这个问题是学生个体凭借自我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教师(或同伴或网络书籍)等外力来指引与完善的。“题”指向的是学习中的“人”,而不是阅读材料中的文本,这也是专题学习与“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最大区别。

(二)“语文专题学习活动”

“语文专题学习”指教师提炼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以“专题”材料为组织形式,以“研究或讨论”为学习手段,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需要探究的特定问题,通过资料查阅、观察访问、问题讨论等形式去获取信息并主动分析、加工所获信息,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在这种学习活动之中,专题是依托教材和学生问题形成的,适合初中生特点和需求,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它是教学切入点、语文能力的整合点、语文素养的提升点。专题学习的内容不仅是既定的教材内容,还有和专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专题”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专题中的问题”是核心。

二、“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意义

(一)增厚教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符合大语文观思想,将薄薄的语文课本教“厚”,是语文专题学习的特点。实践中,语文专题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沟通课堂内与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比如,在部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学生学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后,产生一个困惑,:问为什么这一类名篇都是“被贬”的文人或官员写的?于是,教师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出“贬谪文学”专题,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探寻传统文化的独特现象——贬谪文化。

(二)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传统意义的“活动”,学生往往是被动被迫参与,且不考虑学生的喜好,而语文专题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使用的“活动”概念,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专题学习活动的“起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喜爱参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阅读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推荐阅读书目,是一本写得非常好的反映特定时代延安生活的报告文学),然而,学生并不喜欢,不少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导读。对此,我们可以尝试推荐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引导学生阅读其中表现延安生活的章节,开展一个专题学习活动,分析比较小说语言和报告文学语言的差异,让学生自主研究,学生了解、喜欢上延安后,再去读《红星照耀中国》,效果就截然不一样了[1]。

(三)探究贯穿专题学习活动,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专题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学生在专题学习中不仅思维能力提升明显,而且迸发出许许多多的新见解,写作上也在努力尝试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三、“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类型

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五类“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类型:

(一)问题探究类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某些教学内容有共同的疑问,教师可以借势形成专题学习活动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贬谪文学”,就是在学生产生“为什么这一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名篇都是被贬的文人或官员写的”这一疑问后,带领学生去探究“贬谪文学”,乃至其后的“贬谪文化”和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二)走近名家类

初中教材不会对某一位作家进行特别深入的阐述或介绍,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有这个探寻的需求,很多学生有自己“崇拜”的名家,渴望了解得更多更深,因而,“走近名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等便可以作为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内容。例如,学习《桃花源记》后,带着对隐士的憧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走近陶渊明”专题学习活动,就学生感兴趣的几个方面确定选题,包括“陶渊明的生平”“不为五斗米折腰”“田园诗人与田园诗”等。教师并不呈现既定“答案”,而是让学生先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世界,去收集资料,然后,学生自己制作PPT,在教师组织的公开课上展示。

(三)文化内涵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初中接触的很有限,然而,很多地方却需要涉及、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譬如,教学《北冥有鱼》,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完全可以开展“探寻庄子思想”的专题学习活动;教学《虽有佳肴》,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由“学学半”探寻古代“教与学”的思想;学生阅读《水浒传》提出“喜欢李逵,不喜欢鲁智深”的“怪”观点时,教师可以用“禅宗文化”来解读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怒打金刚雕像的内在思想,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思想。

(四)素养能力类

这一类主要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关,比如,学生朗读水平不够高,学校(或年级)要搞诵读比赛,学生有这个需求,教材中又没有系统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开展诵读专题学习;学生学习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时,课本的那点内容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校或社区的大事进行“专题练习”新闻写作。当然,在初中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开展中,这一类专题选择不必重复教材已有的内容,只有具有价值的,才开展。

(五)名著探微类

近年来,读名著、读整本书的理念,已逐步走入每一个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面对动辄几十万字的名著,为了让学生“钻得深,记得住”,开展“作者情怀探幽、人物分类、主要人物成长经历、有争议人物反思”等专题学习活动,梳理、整合、反思名著内容,无疑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学生阅读《水浒传》,对林冲这个人物感兴趣,可以开展“林冲是英雄吗”的专题学习活动;又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对“孙悟空拜师学艺时,师傅敲其头三下”这个情节感兴趣,教师可以从禅宗文化角度,开展“孙悟空拜师学艺”的专题学习活动,让学生于细微处深入探寻名著的奥妙,从而记住名著、爱上名著。

四、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一)学生搜集资料积极,但是分析、提炼不够好

因专题学习内容是学生自己阅读中的“所需”,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很高,学生找到的资料非常丰富,然而,分析、处理信息对初中学生比较难,对此,教师除了要对具体问题进行指点、引导(很辛苦),更多的应该考虑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不够

几个专题学习活动下来,教师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是小组开展专题学习,展示活动也是轰轰烈烈,然而,仔细看,专题活动参与“表现”的,基本上是那些“优生”,做旁观者的学生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接手一个班后,对合作学习进行全方位培训和训练,否则,专题学习会难以推进,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关于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思考

在“网行天下”的现代社会,运用网络开展学习活动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语文专题学习活动中,依然存在分歧。目前有两种运用办法,第一种是课堂上学生尝试用平板电脑,直接在课堂上搜索、探寻专题学习活动的内容,然后课堂合作、交流、展示;另一种是课堂上教师准备文本资料,引导学生海量阅读,课下网上查阅、分析,再回到课堂展示。二者都离不开网络,路径与效率各有差异。从长远来看,第一种将会成为主流,第二种则是当前普通学校专题学习活动的常态[2]。

(四)初中语文专题学习要走有别于高中的路

深圳市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开展的“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研究,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内容,然而,对初中语文来说,专题学习又有很多不一样,首先,学生的思辨能力处于发展初期,学生阅读的专题类文本不能太艰深,要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其次,展示方式不必仅限于作文,可以多样,手抄报、作文、经验介绍等都可以采用;第三,学生专题学习后,写作要求要放低,能够有体会、有收获即可;第四,专题学习的流程、实施时间不同于高中。初中阶段不追求固定的流程,实施时间跨度也不像高中那样大,要尽量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猜你喜欢

专题学习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省妇联召开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教材精读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腰痛专题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专题学习的“分类+变式”设计——以直流电路动态分析专题学习为例
陕西代表团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