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年级语文“话不符图”问题的思考
2020-01-07叶露
叶 露
(广东省中山市罗松小学 广东中山 528434)
在新课标要求下,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被重视起来,阅读和写话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经多名学者及一线教师长时间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基于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中频出的“话不符图”现象,本文认为,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读写结合”训练是很有必要的[1]。
一、看图写话中“话不符图”现象
在进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教学时,提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现个性。但不意味着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图片主题适当展开想象,在写出图片大意的基础上体现个性,这是看图写话教学应该把握的方向。低年级看图写话中“话不符图”的原因之一,“读图”不准确,没能读出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抓住中心内容。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容易出现联想偏差,表现为联想脱离图片或联想过头。比如,二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中的一幅图:老虎追赶三只兔子到小河边,大象站在河中央帮助兔子过了河。有些学生在联想时,会写道:在森林王国里,兔子和大象在小河边玩游戏,老虎在旁边看着,它们玩得很开心。这就是很明显的联想脱离图片。再如一幅图:小猫看到美味的鱼,想吃。有些学生在写话时,会写道:小猫邀请一大帮朋友过来分享美食,或者小猫吃了一些,带了一些回去给爸爸妈妈吃。这些联想属于合理范围,但如果写话中这些联想占了大篇幅,就属于联想过了头,没有突出图片重点。原因之二,不会“写话”,词不达意,表现为不能用恰当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错别字、词汇缺乏、语序错误等是普遍问题。
二、培养学生“读图”思维
低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准确的图画,要求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看图是一种阅读手段,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看图成为他们阅读的主要方式,通过看图猜读课文,理解意思。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借助图画”仍是主要阅读手段,借助图片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插图描述内容,进一步对比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调整。学习从图片细节处(表情、肢体)体会人物心情,锻炼“读图”思维。如一年级课文《怎么都快乐》《动物王国开大会》等,二年级课文《妈妈睡了》《一封信》等,这些课文内容贴合儿童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你从图片中读懂了什么?再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通过不断的猜想、对比,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
三、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要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话素材的能力。口头表达是写话的前提,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锻炼语感,积累词句。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儿童诗,如一年级的《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等,每个小节都有一致的句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说话,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很多开放性课后题,如一年级《四个太阳》的课后练习,“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这可以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及借鉴语言表达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后习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其从不同角度去感知生活,表达生活,这些“说”的素材终将成为日后“写”的素材[2]。
要培养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在阅读学习中积累的语言用到写话中。比如,在课文学习中,学到描写天气、环境的优美词句,可适时引导学生在描写天气、环境时用上这些词句。学到描写人物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方式描写角色的特征,这样很具体、很形象。学到表达顺序的词语时,引导学生在描述事情经过时,用上顺序词,更有条理更通顺。读而后悟,悟而后写,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习得的表达方式进行及时的模仿写话,达到读写结合[3]。
四、结束语
新课标对低年级的阅读和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借助图画进行阅读,能获取课文中明显信息,作出简单的推断。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对写话感兴趣,根据需要运用合适的词句和符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和写话能力的有效方式,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相机渗透读写结合意识是非常必要且有实效性的。在充分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减少“话不符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