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选择权还给学生
——高中选课走班班级管理探索
2020-01-07王淑勇
王淑勇
(山东青岛第十六中学 山东青岛 266000)
面对高考新要求,德育工作者需要细致思考、走心工作、创新管理,从而真正实现“选课走班制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选课走班班级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对今后从事的职业缺乏思考,不清楚自己应怎样选择,选课时会盲目跟风。问题二,走班模式下学生用不同的课表,集体统一活动的时间缩短,弱化了同学间的情感和集体归属感,易出现集体观念淡漠,给班级和教学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班主任工作也应随之转变。
二、高中选课走班班级的管理
(一)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贵人”
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写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能量储藏箱”[1]。
班主任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指导是从了解学生名字含义,知道家族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后续班主任要抓住并开创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提高能力,如军训、运动会、研学、志愿者活动、“生涯规划”演讲会、辩论赛等,通过这些平台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深入细致观察研究学生,慧眼识珠,挖掘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在同学的赞叹的语言,老师欣赏的目光里,使学生慢慢了解自我,肯定自我[2]。
继而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水平逐渐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人生方向逐渐明朗。
随着学生自我认知的加深,结合学校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的引导,以及学科测试成绩,学生再次确定自己的选课正确,不断地肯定,成功的经历使学生充满信心,发挥内在潜能,今后的学习更会趋向成功。
“走心”的班主任,就是那个悄然之中为学生铺垫,搭建平台让学生自我发现,鼓掌加油让学生有底气地站在台前的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贵人”。
(二)多方位引领、立体化管理
1.建立“导师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作用
学生选择喜欢的学科,他们的任课老师对本学科也最为专业,从这种意义上说,师生是同路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语言。“亲其师,信其道”,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这科老师从而选择这科的学习,所以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影响力,让他们成为学生的导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助学生成长,是班级管理的良策。
谈到教育合力,更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校通力合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选择优秀家长充实到组织里,由“家长委员会”轮流聘任优秀家长担任学生的导师。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建立“学长制”,选择已毕业优秀学生或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充实到“班级导师”的队伍中。
由班主任牵头,学生和“混编导师”双向选择,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集结多方位的力量,助力成长。
2.建立立体化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内驱力
(1)建立班规
走班教学必然形成新班级,学生们有不同的习惯,来自多个班级。此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集思广益,尽快达成共识形成精简明确、易操作、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是班级尽快进入正规的良策,也是对学生最直接、一维层次的管理[3]。
(2)建立“学分制”管理
结合班规,选择得力班干部,分工负责作业、考勤、纪律、卫生等工作,这样模块式管理,形成“学分制”,学生遵章守纪,努力学习,获得学分,存入自己的“学分银行”。“学分制”节点化管理,定期反馈,必要地进行整改,优秀的“颁发证书”并在家长群表彰。“学分制”是量化管理的主要抓手,是评定学生的主要依据,这是平面化、二维层次的管理。
(3)建立“证书制”管理
由于学分涉及每个同学,高中生还是非常重视的。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各种讨论、思考,在反思中提高进步,班级制度也将趋于合理公平,更能鼓励进步,约束行为。对推进制度建设的同学,专门颁发“特殊贡献奖”证书。制度在学生们手中建立、发展。对于这一过程的思考,能使学生更理解制度的意义,也就会更主动地执行,慢慢地,当学生充分理解认可,心中那份“自律”就会形成。
总之,制度约束行为,执行形成习惯,理解铸就自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课改对班主任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顺应新事物的变革,促使学生自主规划,主动发展,这样他们的成长过程会更多彩,能力提高更会全面,必将更适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