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1-07尹艳萍
尹艳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平山小学 广东江门 529100)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些老师未能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未能及时得到德育方面的指导。甚至有的班主任对德育工作没有信心,在德育方面的能力水平有限,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德育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德育手段较为单一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些班主任重视课堂教学作用而忽视了隐性德育工作内容,未能与其他科任老师打好配合,共同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班主任德育手段单一,一味地进行说教,未能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德育功能,限制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这样也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为了使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班主任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日常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思想、行为榜样,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比如,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准备相应的德育内容资料,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持续进行渗透和引导。同时,班主任也要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相关的德育教学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本班学生的德育教育办法,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秉承以人为本理念,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监管人,也是小学生接受思想、行为指导的重要来源,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扭转传统的师生间的对立关系,用关心、爱心、耐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掌握班级内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生活情况,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使学生与班主任亲近起来,便于班主任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德育工作更加富有成效[2]。班主任可通过尊重、平等、民主来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感知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心,进而亲近、信任、依赖班主任。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更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德育工作,也能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培养德育精神
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注重营造德育氛围,通过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从日常小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优秀人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小学班主任可以借助日常管理工作树立起良好的班风班貌,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规班纪的制定,并采用纪律委员轮岗制,要求学生在轮岗期间以身作则,做好行为榜样,使班级内形成遵纪守规的班风班貌。在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下,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班会作用,渗透德育知识内容
小学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解决,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德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整理优秀的人物事迹,通过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将枯燥的德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积极联系家长,推动家校共育
家庭不仅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有些家长只养育而忽略了教育,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消极的思想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积极联系家长,使家长与老师达成德育工作的共识,并建立起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对家长进行关于德育的科学指导,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家校共育,班主任会对学生生活、思想、情绪、心理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开展积极有效的德育指导,进而大大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科学、丰富的德育指导活动和家校共育,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