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2020-01-07孙青媚
孙青媚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 广东广州 510800)
名师工作室由教育局组织建设,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是优秀青年教师的聚集地,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志向,共同研究方向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是教研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更好地深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名教师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开发了工作室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穿越时空、地域界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信号直达每一位老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这种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式网络教研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悄然开启了一条教师成长的新路[1]。
一、聚焦学科,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知识和技能
名师身处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经历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是学科的领军人才,具有学科权威的先进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随着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次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的服务体系,名师工作室除打造线下实体工作室成员跟岗学习外,还搭建工作室网络空间,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教育资源有机融合,面授与网络研修学习相结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聚焦学科专业问题和典型案例,由名师专业引领,开展理论指导、技能示范,启发学员找准专业方向,扎实深研学科知识,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因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吸引了一大批有共同志向,共同研究方向、共同研究愿望的学习者一同参与,名师讲堂、课例研磨、教法探讨等活动在互联网工作室空间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名师言传身教,传播理念,传承方法,教师随时交流好课例,及时上传分享好课件、好练习,教师们因观念不同而碰撞智慧火花,因思想交流而创意灵动,在这里,教师们探讨攻坚学科教改,民主、和谐,集思广益;在这里,名师搭架子,教师爬梯子,合作、创新,学习共同体内增知识,外补技能。
二、科研辐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解决问题策略
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课题组一般由一名负责人、三至六名左右的成员构成,可以是同校老师,也可以多间学校合作完成。有重大课题的深研,也有分解的子课题,有时需要定期的集中,有时需要分散各校独立开展研究。课题研究目的意义明确,主题鲜明,技术路线清晰,成员组织分工完善,整个研究过程需要教师学习共同体合作协调完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成员投身专业学习和研究,查找文献提炼立论依据,编写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现状,课例验证提炼成果等各个研究阶段都需要凝聚构建学习共同体力量和智慧,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典型经验,收集价值成果,利用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这种坚持主题研修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探索,突破时空,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实现课题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工作室开展各类科研论坛、沙龙活动,教师们在网络空间探讨教学热点与价值问题,各抒己见,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教学带动科研示范传播,形成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科研提升教师素养,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实现深度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两者互促互补共成长[2]。
三、名师引领,探寻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路径
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发源于国外教师教育领域。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构建教师学习、探讨教学问题的共同团队,简称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教与学。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把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建设成一个个学习型教师团队,以团队促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如名师同课异构公益教研,教育技术微课制作在线培训等,让教师们在工作室网络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对现有的教育思想、理念进行全新改革,采用线上教学、视频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手段,不仅没有因疫情耽误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融合,顺利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名师在线讲座,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既缩小了区域间、学校间师资水平的差距,又提升了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效搭建学习共同体构建教师发展通道,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有效地推动各地教育的均衡发展。
名师出高徒,在网络空间的推动下,名师引领,团队成长,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学的试验田,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