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脖子”问题刍议

2020-01-07杨玉良复旦大学

科学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卡脖子脑子基础

杨玉良(复旦大学)

焦点:一切真正的原创认识,都是冲破现有思想的桎梏而提出的。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下,看似“异端”的思想连想都不敢想,何来创新?因此思想自由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如果把技术壁垒称为“卡脖子”问题,影响创造的思想障碍就是所谓的“卡脑子”问题。甚至,可以推断,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它的真正起因是“卡脑子”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思想自由,知识创造就会汹涌而至。

“卡脖子”是近期一个被持续地热议的问题。

所谓“卡脖子”问题,是指那些我们国家尚未完全掌握的前端技术及其相关的产品,如芯片、航空发动机,等等,而这些技术又恰恰对于国计民生乃至国家安全十分重要。缺少这些技术或产品,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与安全。但是,恰恰掌握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国家及相应的厂商又不准或不愿意提供或销售给中国。这就是所谓的“卡脖子”,卡的就是关键的技术和相关的产品。

其实,若是处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畅通,无论是自然资源、技术还是产品,各个国家本是各有所长,本应互通有无。那么,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掌握所有的资源和技术。如若仅是因商业利益缘故,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商务谈判。然而,在某些特殊时期,因霸权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原因,或者是商业利益的缘故,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对抗,国际贸易次序被破坏,对战略性技术和物资进行相互“断供”。当然,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议题,但我们仅限于科学与技术创造力的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1.首先需要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似乎对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及其相互间关系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技术源自科学,技术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人们对此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基础研究不以具体的应用为目的,它的成果具有超前性。基础研究的内在价值,往往当时并不被认识,但它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将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对自然规律的应用能力,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不少人对究竟什么才是基础研究一直存在偏差。事实上,一般所指的技术开发都是指运用已经确立的科学原理来实现特定应用目的,即技术或技术方案的实现。因此,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的设计、试验和数据积累等等,是技术开发的过程,而不属于真正的基础研究。然而,可以看到有不少冠以基础研究项目都是此类项目。所以,对此进行清晰的界定,对问题的讨论十分重要。在下面的讨论中的基础研究仅指那些不以具体的应用为直接目的,是以探究现象和可观察事物新原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一般认为,真正的基础研究才真正反映了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发展这个能力是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2.“卡脖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卡脑子”问题

或许,我们当今的知识创造能力未能得到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由近代科学理论诞生可见,需要有一个能够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的积极的自然观,即认为自然是有规律、秩序的,且可以被认识的,并且需要借助数学来认识。这种自然观可以说是欧洲的一种传统文化,但因其对自然提供了最为恰当的描述,具有真理性,从而它从一种文化转化为一种普世的现代文明。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自然界采取的是一种“不可知”的保守态度,缺乏穷究万物之理的精神,缺乏理性和逻辑思维传统,简言之,我们的文化中没有科学文化的传统!很难想象,在一个全民科学素养很低的社会,会滋养出一批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家!因此,落后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缺陷将长期阻碍科学的原创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的历史上缺少一场诸如发生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那样的持续、热烈、广泛的启蒙运动。在欧洲这场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运动中,以“把信仰寄托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文明是减小文化差异性的力量”为鲜明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人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不仅文学艺术得到巨大的发展,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和数学的关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这种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并成为一种科学思想的范式,也为当今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因此,思想解放极为重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所有成就,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对于科学事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任何新的发现和新的科学理论,总是由极少数人所做出,总是打破现有固定认识的结果,总是不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换言之,真理永远首先被少数人所掌握,随后才逐步被大众所认可。一切真正的原创认识,都是在冲破现有思想的桎梏而提出的。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下,看似“异端”的思想连想都不敢想,何来创新,因此思想自由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如果把技术壁垒称为“卡脖子”问题,影响创造的思想障碍就是所谓的“卡脑子”问题。甚至,可以推断,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它的真正起因是“卡脑子”问题。

3.弘扬科学精神,注重科学方法才可免于被“卡脑子”

因此,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也必定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可以确定的是,仅靠立“军令状”、集“举国之力”、鼓动“民族感情”等等,这些举措或许对技术开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着眼于知识创造的基础研究则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的任何成果都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从科学的文化功能来看,一国的科学事业更是一项改变国人思维模式的文化事业,它需要长期的积累。为此,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将科学文明植入中华传统文化。文明是使不同文化凝聚的一种力量。科学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已经成为普世的现代文明。尽管直到“五四”运动,我们的先贤们力图请进“赛先生”和“德先生”,而且历史表明作为现代文明的科学文化是可以通过外部植入到任何一种现存文化中,但这是需要长期的、在某些领域甚至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方可实现。但是,若是没有改造文化的努力,就难以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所幸历史已反复证明,本土文化和外族文化的交融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作为现代文明的科学是可以从外部植入,并结合本土文化得以演化和发展。

弘扬科学精神,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的方法。按照杨振宁先生的说法,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科学才真正开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根。所以,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国大地得以弘扬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作为理性精神的集中代表,科学精神瓦解了以往由权威、习惯、风俗所统治的众多领域,并且取代它们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宝贵的、无可比拟的人类成就,科学不仅提供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而且已经成为改造文化的巨大力量。任何领域,只要研究者想要达到精确、严密和系统的理论化的境界,那么科学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来开展科学教育,要让科学知识作为强化科学精神和确立逻辑思维方法的载体。

这是克服“卡脑子”问题的方法。

4.基础研究最需要的是思想自由

创造新知识的基础科学研究,除极少数的学科外,其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并不大,而且它也并非最为关键。具体来说,在科学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基础研究发展的要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思想自由”是唯一最为重要的资源;(2)便利地获取相关信息的自由;(3)与国际、国内同行便捷地交流的自由。

科学是“无尽的前沿”(endless frontiers),所有其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唯有思想和创意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思想自由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卡脑子”问题一旦解决,就不会有所谓的“卡脖子”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思想自由,知识创造就会汹涌而至。

猜你喜欢

卡脖子脑子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本期导读
种子科技:打赢种业翻身仗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整式”基础巩固
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暨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会在黄冈召开
脑子只有一个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用脑子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