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英语教学育人手段

2020-01-06郭丽芳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理念近年来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展开,德育活动已经不再局限在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各个学科都开始探究与思政育人的融汇之处,将思想政治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高校英语课程作为全校通识课程之一,在创新育人手段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育人手段

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思政”核心内涵是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从而使高校所有课程都具备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课程思政”并没有改变课程属性,也不应该把所有课程都当成思政课,而是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德育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价值范式。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有知识文化素养的人才,更应该是道德水平高尚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这一学科与思政课一样属于公共课程,具有广泛性和文化性等特点,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亮点,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立足教材,促进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是一项语言知识教学,但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在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学生更加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气魄和精神力量所在。所以如何在西方文化中渗透中华自身文化素养,创新育人手段,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公共英语课所用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为例,首先教材中每单元的话题就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所以在课前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些话题,转化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设计活动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主题为 Learn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通过英文的寓言故事来传递价值观,第一篇文章Wealth,Success or Love? 讲述的是财富、成功和爱三者中谁更重要,这篇课文的德育价值远超于语言学习本身。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几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的英文版引出话题,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思考财富、成功和爱三者的不同价值。第一个故事是“吾腰千钱”,落河之人宁愿保住腰上的钱财而不要自己的性命,通过学生英文转述,既锻炼了语言表达,也懂得了财富为身外之物这一道理。第二个故事是“卧冰求鲤”,王祥用身体融化寒冰,为母亲获取鲤鱼熬得鱼汤,用爱感动世人流传至今,这便是爱的重要性。对于教材中德育目标的提取,不仅仅可以运用在课程导入的环节,在课前预习和背景知识介绍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搜索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并且小组为单位翻译成英文版,在课前录好小视频,或者在每节课前五分钟上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这样的小故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课上的45分钟,预习和复习的过程同样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影响。尽管教材中选取的是英文寓言故事,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相应的文化参照,教师从教材本身出发,将中西文化相融合,在育人的同时也促进了跨文化的交际。

三、利用多媒体多环境,在语言运用中渗透育人功能

英语语言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为主,是一门语言运用的课程。利用这一学科特征,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和当下混合式教学的多媒体环境,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和恰当的德育话题,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课程的德育功能。

在讲到第六单元Celebration of Holiday(节日的庆祝)这一话题时,学生通过线上观看BBC关于中国新年拍摄的英文纪录片,感受中国节日特有的文化魅力。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混合式教学实践,多媒体信息化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不仅单纯的依靠教材,也可以运用音频视频线上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在新单词的拓展之中,尽管课文内容是西方节日,但举例运用的过程都可以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联。例如,讲到firework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英文描述自己家乡的新年习俗,其中就有放鞭炮这一习俗。引导学生运用新单词,在串联语言碎片知识的运用中,将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创造语言的运用环境也非常重要。除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德育功能,在课后的语言输出过程也起了同等重要的作用。假定在学习完西方节日这一单元后,设置一个英语辩论活动:传统新年与西方圣诞节哪一个更重要?学生便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塑整合,在活动的进行中探究两种不同文化的可取之处,树立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更好的选择西方节日文化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英语的学习成为学生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不是过度消费外国文化。同时通过新的语言运用过程,实现了德育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德育的目标是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体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人生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讲亦是一种文化境界。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交流和交锋,有利于德育内容的丰富、手段的更新、目标的实现。”长久以来,外语教学一直存在与思政课程相脱离的状况,英语教学目标长期与德育目标不相融合。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语言的教學实际上是德育传播的最佳载体,文化传播为育人活动提供了理想的方式。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之下有了更加明确的课程目标定位,教师要对英语预压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筛选和讲解。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相融合,在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明确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者简介:

郭丽芳(1990-),女,山东威海人。当前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英语语言学.

项目名称: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

项目类型:院级一般课题 项目编号:SZ19YB0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