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媒介的运用探讨

2020-01-06高巧波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小学语文课堂

高巧波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广泛,以小学语文为例,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分析当前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优点,探索媒介与小学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小学语文;课堂

一、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杂志、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在进入成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各种媒体发布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给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提升未成年人素质的需要

1.大众媒介使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失去规范。大众媒介缺乏积极有效的“把关人”,这不但削弱了对色情、暴力、犯罪等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而且“把关人”的主观介入容易使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时间等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而不良的价值观和理念将使个体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相偏离。

2.大众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冲击。网络把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转变为人与媒体的交流,把充满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情感交流变成冷冰冰的图文交往。这种交流方式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冷漠,甚至造成情感和心理错位。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网购、订餐,甚至远程教育及工作。长期的独处使人们忘了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去面对社会。

(二)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时代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人们探索知识、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加自由广阔的窗户。现代传媒,在满足受众强烈求知欲的同时,也对他们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扑面而来的知识信息中作出明智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才能使受众在面对传媒时作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才能获得最充分、优质的信息和精神营养。语文能力是一种基于母语能力培养的诉求,它不同于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语文课堂外,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以及传递文字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型语文课堂的需要

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具备批判性的观看、收听影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介的能力以及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所不同的是,当代语文教学是对社会、时代发展富有前瞻性、先锐性和时代感的解读,它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价值指向,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来实现文化的继承和扬弃为目标,它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文化、社会等宽泛平台,融语文素养、人格塑造、审美能力等多种功能培养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简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摆脱原本单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内容的束缚。

二、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程整合不是不同学科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的“凑合”,它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使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是指把媒介素养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以语文学科中的媒介素养成分为基础拓展相关媒介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正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体现。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紧抓课本、烦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它更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一)加深對语文媒介素养的理解

现代媒介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些人视媒介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阻止未成年人接触,企图通过“堵”的办法来达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目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这表明,人们缺乏对现代媒介客观公正的认识。同时,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误解成了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见解。我们要改变人们对大众媒介的看法,让人们接受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事实,明白作为现代人必须具备起码的媒介素养才能利用媒介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道理。只有如此,媒介素养教育才能扬帆启航。

(二)打破学科间各自为阵的现状,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交流

所谓的媒介素养整合教学并不是在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后,再增加媒介知识教学,也不是单独地开设一门媒介课程,它是指在原来的课程内容中融入媒介信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媒介意识。它不单单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来实现,常识、美术、英语等课程也可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载体。美术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课中,引入广告鉴赏。英语课上,教师可以介绍英语国家文化,使学生开放视野,理性地对待身边所接触到的西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各学科间还应交流经验,互相取经,以期获得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应是多元化,面向生活的。因此学校应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添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比如利用校园中面向学生为主的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培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接触媒介知识,还可以参与办报办刊这些主流媒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获得关于媒介的切身体会。

参考文献:

[1] 罗灵燕.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

[2] 蔡秀娣.开发“趣味”,让习作教学充满情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3] 顾小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小学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