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2020-01-06陈险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评析

陈险峰

几年来,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引发讨论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就得准备好新舊知识衔接性的内容,铺垫后立即引发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改变问题,如:

(1)一段绳子长200米,用去四分之三,还剩几分之几?

(2)一段绳子长200米,用去四分之三,用去多少米?

上述如何改变(1)(2)题的问题,使之成为一道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呢?由于有旧知识的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很快地就将题目中的问题改为:“还剩多少米?”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例题,由于新授内容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成果。因此,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

二、在突破难点时诱发讨论

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得出“比”的概念比较容易,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却比较困难,趁这机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表,讨论比与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讨论,明确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则是一种数,从而有利于理解比的本质特征。

三、在练习后评析时展开讨论

练习后的评析易使教学得到信息交流和反馈。例如,练习题中的:(1)下面各题商最大的是()①6.5÷0.5、6.5÷1、6.5÷1.5;(2)在下面的里填上“<”“>”“=”号6.5÷16.5÷1.5,3.6÷23.6÷2.5,通过讨论,得出规律:除数大于1时,商就比被除数小;除数小于1时,商就比被除数大,但是注意被除数不能等于零。

四、在知识的比较中激发讨论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池塘里有12只鸭,鹅是鸭到1/3,池塘里有多少只鹅?将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是鹅的1/3”,鹅比鸭多或者少1/4,鸭比鹅多或者少1/4等,通过这样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在闪现创造性思维时鼓励讨论

当学生出现新颖的见解或看法时,应适当地引导,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评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巧求被除数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错中求对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