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传承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2020-01-06淡海英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淡海英

[摘  要]工匠精神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灵魂。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工匠精神及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念与内涵,明晰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的辩证关系,在剖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匠精神传承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传承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JK0066)。

工匠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事关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各高校相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了工匠精神,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为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快速发展,笔者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人才培养路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以期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人才概述

1.工匠精神及其内涵

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至高境界的态度与品质,是劳动者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融会贯通和集中体现。它既是劳动者的行为表现,又是一种内在的职业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具有豐富的内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敬业意识,即劳动者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敬畏心理和热爱的感情,并由此引发其认真工作、恪尽职守的良好行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二是精益意识,精益是精益求精的简称,是劳动者对工作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产品都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品质;三是专注精神,专注是劳动者对工作的执著、用心和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特质;四是创新精神,劳动者会不断追求革新和突破,具有推动发展的强烈意识和行动。

2.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既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优秀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能够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某项工作中作出创新创业贡献。

3.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其一,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原有的境界或他人的成果,臻于极致。其二,创业和工匠精神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创业需要坚定执著、永不言弃,工匠精神也倡导这种优秀的理念。从各种实际情况看,工匠或许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但企业家或创业者都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工匠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科技发展推动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承工匠精神,能够让广大高校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二是工匠精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内涵,即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敬业是创新创业的思想前提,精益是实现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专注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创新则是创业的关键环节。因此,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谓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三是工匠精神能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第一,能够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第二,能够推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设计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第三,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完善,提高高等教育的应对能力。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2年至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近2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步伐。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比较落后,一是创新创业的学科设置简单粗浅,没有和现有的课程体系融合在一起,既缺乏专业性,又没有系统性。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仅仅是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非常有限。二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尚未起步,相关讲座内容也缺乏总体性、系统性和长远的规划性。另外,我国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训力度还不够,而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非常成熟,且理论和技能培训齐头并进。

2.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不良现象,一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都体现在理论考试上,致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偏向了理论的教与学;二是在教学思想上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总是在理论上兜圈子。比如在有些科目的教学中,教师会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很少带他们去企业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亲身体验创新创业。

3.存在“重活动、轻意识”的现象

创新创业的关键是思想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才能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实际动力。但是在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少高校过于注重形式,经常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试图通过这些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殊不知,这类浮于表面的活动忽视了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难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真正的创新创业意识。因为这些活动无法体现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4.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终都要落到素质和能力上,但大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弱、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是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有的大学毕业生谈起理想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遇到小的错误或问题就心灰意冷。二是作风不扎实。有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有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创新创业应有的严谨、扎實、勤奋的良好作风。三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素质较差,缺乏应有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四是实践能力较差,不但工作或办事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也难以保障。

5.缺乏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以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家庭、校园,还是社会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因素。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过一种旱涝保收的稳定生活,不鼓励甚至阻碍学生毕业后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二是校园缺乏从学生到社会的过渡环节,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融入社会,快速进入创新创业的社会角色;三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很低,这会严重挫伤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以工匠精神传承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用工匠精神传承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把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1.依托工匠精神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工匠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敬畏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的意识;二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境界;三是要培育大学生专注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做事情要全身心投入,持之以恒;四是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他们敢于突破,通过创新创业传承工匠精神。

2.依托工匠精神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夯实理论基础

一是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把工匠精神与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科学的教学课程。一方面,要在课程体系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推进各项课程的相互融合。二是要加强教学科研力度,组织优秀的教师编写科学、实用的创新创业教材,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和优秀的教材,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学习理论知识。三是要根据国家的科学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教材,为大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创新创业大潮奠定坚实的基础。

3.依托工匠精神加强实验实践培训,夯实能力基础

高校实验实践培训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实训工作的始终。一是要提高实验实践培训课程教学的比例,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实验实践培训引导他们深刻领会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感悟创新创业中优秀方式方法的精髓;二是要优化实验实践培训的教学模式,通过编写、实施科学全面的教学方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要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交流,通过多种多样的科研合作、技术革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依托工匠精神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系数

工匠精神不能一成不变,而应不断发展。在当今时代,开展创新创业、提升工作境界已经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团队的共同目标。因此,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时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团队。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使其从思想上养成团队合作的好习惯;二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组建或选择团队,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通过团队合作有效达成创新创业目标;三是要教会大学生进行团队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团队,并借助团队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5.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践行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

环境能改变人,也能造就人。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一是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创业、尊重人才的氛围;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加强校园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创新活动,为其毕业后实现平稳过渡提供必要的中间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芳芳,贺志波.“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19(1).

[2]顾小丽.劳动视域下“00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3]张梓欣.当代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智富时代,2018(2).

[4]李丽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5]农胜隆,高尚晗,潘亚娟,林伟健.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迫切性及实施途径[J].教育观察,2018(23).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