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2020-01-06汪李平杨静杨文杰鲁元王红卫项海兰
汪李平 杨静 杨文杰 鲁元 王红卫 项海兰
导读:在介绍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即枝江市蔬菜产业规划由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瓜甜瓜生产基地3大板块组成,最后阐述了保障发展规划实施的4条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市场和消费者对蔬菜产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蔬菜产品不仅要外观美、口感好,而且要营养价值高、农药残留低。在当前蔬菜科技日新月异,蔬菜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枝江的蔬菜要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变观念,顶层谋划,引资引智,升级装备,培育主体,创建品牌,重视科技,优化结构,发展特色,提质增效,加强监管,协调产销,开拓市场,提升服务。此次规划的目的就是顺应时代变革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枝江市蔬菜产业(2019-2025年)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思路,谋划发展策略,规划发展重点。
1 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枝江蔬菜种植面积只有5万多亩(0.333万hm2以上),种植的也只有茄子、白菜、萝卜等本地老品种,且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国家棉花收储政策调整,枝江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要突破性发展蔬菜产业,把枝江打造成宜昌市城郊蔬菜基地,枝江市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花色品种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8年枝江市常年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3万亩(0.867万hm2),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近29.8万亩(1.987万hm2),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800亩(453.3hm2),蔬菜总产量70.7万t,产值达22.5亿元以上,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近17%)。蔬菜收入已成为部分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蔬菜产业成为枝江市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1.2 SWOT分析
①优势分析 a.区位优势。枝江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总面积1310.4km2,西北部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58.8%,东南部平原占41.2%。枝江交通极为便利,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25km,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得天独厚的区位、方便快捷的交通,为枝江建设外向型蔬菜产业基地、优化蔬菜产业品种结构、实现科学规划布局奠定了基础。
b.环境优势。枝江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041.8mm,平均气温16.5℃。枝江市位于江汉平原的西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丘陵,间有山冲畈地,东南属平原,湖泊港渠密布。河流有长江、沮漳河、玛瑙河,均为二类水质。2017年,全市PM10、PM2.5值较2016年进一步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1天,较2016年增加28天,优良率达到81.5%,在枝江蓝天白云已不再是奢侈品。优越的环境,为蔬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c.产业优势。枝江市“农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利用调减棉花种植的机遇,在百里洲、七星台大力发展甜玉米、冬瓜等加工蔬菜品种,为加工企业配套原料基地;抓住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城市群发展的机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开发绿色、有机蔬菜,提升蔬菜产业品质,努力建成标准化的城郊蔬菜基地:以七星台鸭子口为核心新建2万亩(1333.3hm2)宜昌城郊蔬菜基地;以“天盈”“百里洲果蔬”“东方年华”为龙头,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亩(133.3hm2);以“三湖莲藕”为核心,建成水生蔬菜基地1万亩(666.7hm2);在董市、仙女、问安、安福寺建成菜用瓜基地1.5万亩(0.100万hm2)。
d.技术优势。枝江市已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大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枝江开发推广,为枝江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学科现有固定教师2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全体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在番茄、马铃薯、黄瓜、西瓜、甜瓜、芥菜类、白菜类等蔬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室现有从事蔬菜育种及栽培研究的科技人员28名,其中技术研究人员20人,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6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8人。主要开展十字花科、茄果类、瓜类、薯蓣类、豆类等蔬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e.政策优势。枝江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积极加强水果、蔬菜等6大特色产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加优质高端农产品供给,并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重点抓好蔬菜、肉牛品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叫响“枝滋有味”公共品牌,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各级政府对枝江的战略定位和相应的产业政策也都十分有利于枝江蔬菜产业的发展。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 a.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枝江市是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洪涝、干旱、冰雹、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017年冬2018年春的雪灾导致许多大棚垮塌,给生产者带来巨大损失,导致蔬菜生产不稳定。
b.优势特色品种不多。枝江市蔬菜目前还是以露地种植为主,生产的蔬菜大路品种过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品种,大量种植的萝卜、豇豆、花菜等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江汉平原到处都可以生产出同质的产品,随时都有“菜价伤农”事件暴发的可能。
c.科技转化能力不强。枝江市蔬菜生产技术创新特别是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距标准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马家店腾家河是多年的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大棚内仍然是采用大水漫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程度低。蔬菜单产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d.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枝江市蔬菜生产单元小,规模效益差,抗御风险能力弱,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蔬菜产的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生产的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e.三产融合后续乏力。枝江市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数量少,深加工等服务跟不上。全市蔬菜仍以鲜销为主,采后冷藏、加工开发层次比较低,产业效益还未能充分发挥,蔬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f.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与此同时,蔬菜的科研推广发展缺乏物质支撑,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少,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g.公共服务能力较弱。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除市蔬菜办3名技术人员外,镇级没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新品种、新设施、新肥料、新农药、新技术很难得到及时推广和普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蔬菜生产效益。
③机遇分析 全国蔬菜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蔬菜生产六大优势区域(华南区、长江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和黄淮海与环渤海区)基本形成。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品种互补、轮转上市,“大市场、大流通”产销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保障了全国蔬菜供给安全。2017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55万hm2,蔬菜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年度总产值达2万亿元,成为农业农村地区经济支柱产业,在保障食物安全、扩大劳务就业、拓展国际贸易、稳定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北季节性外调蔬菜在全国格局中具有两大优势,即鄂西高山蔬菜和两江(长江、汉江)流域露地冬春蔬菜两类优势生产区域,而且湖北省高山蔬菜、水生蔬菜生产能力和外调能力均居全国首位。2017年湖北省蔬菜和食用菌种植面积1901.1万亩(126.740万hm2),产量4133.9万t,产值达到1418亿元。就播种面积,全省设施蔬菜达430万亩(28.667万hm2),露地冬春蔬菜超过480万亩(32.000万hm2), 高山蔬菜面积近290万亩(19.333万hm2),水生蔬菜过160万亩(10.667万hm2),食用菌在11亿袋(棒)以上。蔬菜综合产能除保障本省供应外,年净调出蔬菜700万t以上,在保障全省蔬菜市场均衡供应及全国蔬菜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枝江蔬菜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蒜薹、豇豆、花菜、白萝卜、甜瓜、西瓜、菜心等为主的露地蔬菜产品和以茄子、黄瓜、番茄、辣椒、苋菜、蕹菜、红薯尖、莴笋及草莓等为主的设施蔬菜产品,蔬菜产品品种较为丰富,特别是鸭子口萝卜、豇豆以及七星台蒜薹、董市甜瓜、马家店的大棚菜等,以独特的口感、良好的品质远近闻名,远销全国各地。
④挑战分析 蔬菜是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枝江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正逐年下降,且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用工成本增加显著,加之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缺管理、缺技术,自身效益不高且不稳,带动力有限,蔬菜产业亟需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从而提高机械化应用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龙头带动引领作用。
a.露地蔬菜。受气候、病虫害、政策、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露地蔬菜为主的大宗蔬菜市场价格起伏较大,导致“卖菜难、买菜贵”时有发生,蔬菜产业亟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同时要求做好市场、气候、病虫害等预测预警服务,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b.设施蔬菜。用肥用药普遍盲目过量,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导致减肥减药难度加大,蔬菜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设施蔬菜产业亟需减肥减药技术、农残快速检测技术、设施连作土壤的改良技术等系列实用先进技术。
c.蔬菜加工。枝江蔬菜以鲜食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绿色生态健康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产业的多功能开发效益。
d.服务体系。全国蔬菜已经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供求总量平衡有余,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但由于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蔬菜大户、专业化合作组织种植计划盲目,导致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受限,枝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蔬菜产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 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2.1 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和建设枝江现代化田园城市的愿景,坚持稳量、提质、增效、提绿工作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提质增效为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蔬菜稳定均衡供给为中心任务,确保生产持续发展,产销顺畅衔接,质量可靠安全,市场波动可控,菜农增收稳定。
规划将立足枝江蔬菜产业现状和实际,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按照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枝江特色蔬菜产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方略,大力推进露地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科学布局设施保供蔬菜产业板块基地,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健康种苗、设施升级、采后加工、农旅融合、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服务为支撑,现代经营管理为特征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延长增粗蔬菜全产业链链条各个环节,做大做强枝江蔬菜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
总体规划布局
2.2 规划的目标
①总体目标 此次枝江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期为2018年,规划期限为2019-2025年。此次规划的主旨是稳定产业规模,通过标准化生产、轻简化管理、智能化调控、商品化处理、信息化物流、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实现枝江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到规划期末(2025年),全市建设稳定的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1万亩(1.400万hm2),各类蔬菜(包括西甜瓜,下同)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3.333万hm2),打造区域公共蔬菜品牌1~2个,培育全省全国知名蔬菜拳头产品5~6个,实现年产商品蔬菜105万t,年创产值50亿元。
②考核目标 a.产业结构合理。围绕市场多样化需求和枝江蔬菜产业区域特色差异发展需要,到2025年建成2万亩(0.133万hm2)以保供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15万亩(1.000万hm2)以外销为主的露地蔬菜基地,4万亩(0.267万hm2)以董市甜瓜为主的西甜瓜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蔬菜产业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b.产品品质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三品一标”实现全覆盖。蔬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80%,产品品牌化率提高到60%,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达60%左右。打造区域公共蔬菜品牌1~2个,培育全省全国知名蔬菜拳头产品5~6个。
c.市场供给稳定。在稳定基地规模的前提下,逐步提升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产量品质提高,实现提质增效,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50万亩(3.333万hm2),年产商品菜105万t,年实现直接产值20亿元,通过加工可实现产业产值50亿元。
d.支撑能力增强。到规划期末蔬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农民组织保障有力、服务覆盖全程、产销对接顺畅、增收持续稳定”的综合服务体系,产业综合支撑能力增强。
e.惠农效益提高。蔬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对农户增收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到2025年农民种植蔬菜年收入比2018年翻1番。
3 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连片种植、稳定规模的原则,综合城镇发展、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规划蔬菜种植区域和优化品种茬口布局,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蔬菜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供给侧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实现枝江蔬菜产业振兴和持续稳步发展。结合枝江的地理区位、交通优势、自然环境和立地气候特点优化调整与科学布局蔬菜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充分利用“一江、两河、三线”资源,“一江”即长江,“两河”即玛瑙河、沮漳河,“三线”即318国道线、宜黄高速公路线、焦枝铁路线,以及地理区位优势布局的产业结构,促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3.1 区域布局
枝江蔬菜产业规划由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西瓜甜瓜生产基地3大板块组成。
①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a.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0.067万hm2),播种面积2.5万亩(0.167万hm2),年产鲜菜5万t,按2018年产地市场价格测算(下同),年创产值2亿元;到2025年设施蔬菜基地面积增加到2万亩(0.133万hm2),播种面积6万亩(0.400万hm2),年产鲜菜12万t,年创产值7.2亿元。
b.区域布局。马家店街道滕家河、宝筏寺、白家岗、永收垸、赵家河、中桥6个村,董市镇泰州、石坪、曹店、周湖、平湖、桂花、高石岗、裴圣、黄金、五岭10个村,七星台镇鸭子口、王家店、新场、东林4个村,顾家店镇的岩子河、人和垸2个村以及百里洲镇曹家河村等专业村。
c.发展重点。规划依托交通、区位、市场优势,重点发展设施早春菜和延秋菜以及时令菜,包括茄子、辣椒、黄瓜、豇豆等瓜果类和豆类,莴笋、芹菜、蕹菜、苋菜、苕尖等叶菜类,及西瓜、甜瓜、草莓等为主的时令蔬菜瓜果种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育苗工厂、产地批发市场、沟渠路井、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采后处理、农业机械等配套设施建设,培育20~30个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新型主体,以确保枝江及宜昌蔬菜市场周年均衡供应为目标,打造成为宜昌城郊蔬菜基地。
设施蔬菜基地规划布局
②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a.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建设相对稳定并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面积15万亩(1.000万hm2),年播种面积30万亩(2.000万hm2),产鲜菜60万t,按2018年露地蔬菜产地市场价格测算,年创直接产值6亿元;到2025年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1.000万hm2),年播种面积增加到37.5万亩(2.500万hm2),产鲜菜75万t,年创产值7.5亿元。
露地蔬菜基地规划布局
b.区域布局。七星台镇石套子、鸭子口、马羊洲、三王庙、赵楼子、江会寺、王家店、大埠街、董家湾、陈家港、李家岗、肖家桥、孙家港、张家场、肖家山、新场16个村,马家店街道滕家河、宝筏寺、白家岗、永收垸、赵家河、中桥、双寿桥、拽车、余家溪、计划10个村,董市镇泰州、石坪、曹店、洪治、周湖、福星、平湖、黄金、新周场、五岭、裴圣11个村,顾家店镇沙渍坪、青龙山、同济垸3个村,百里洲镇神龙潭、杨家庵、三桥、滨湖、精华、联丰、新闸、凤梁、指南、互助、杨家河11个村。
c.发展重点。规划依托长江沿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优势,以种植耐贮运外销大路蔬菜为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相对稳定并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的沟渠路井、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农业机械、产品清洗预冷包装贮运等设施建设,培育30~50个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新型主体,以特色、优质、品牌优势参与全国大流通,打响枝江蔬菜品牌。
③西甜瓜生产基地 a.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基地面积4万亩(0.267万hm2),播种面积4.2万亩(0.280万hm2),年产西瓜甜瓜12.4万t,按2018年西甜瓜产地市场价格测算,可年创产值1.24亿元;到2025年基地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0.267万hm2),播种面积增加到6万亩(0.400万hm2),可年产西甜瓜18万t,年创产值5.3亿元(西甜瓜产值3.6亿元,休闲农业产值1.7亿元)。
b.区域布局。主要包括:董市镇泰州、石坪、曹店、黄金、裴圣、桂花、新周场、五岭8个村(大棚栽培为主),百里洲镇的三桥、冯口、宝月寺、陈家尾、朱家嘴5个村,问安镇四岗、万水桥、关庙山、郑家井、覃家山、龚桥6个村,仙女镇青狮、高峰桥、赵家冲、桃店、张家湾、五通庙、周场、向巷8个村,安福寺镇韦垸坝、胡家畈、秦家榜、桑树河、三藏寺、吴家门、徐家嘴7个村。
西甜瓜基地规划布局
c.发展重点。依托董市白瓜地理标志产品,探索嫁接育苗、设施栽培、增施有机肥、社会化服务及多茬次利用(瓜—瓜、瓜—蒿、瓜—草莓)等高效模式示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个占地10亩(0.667hm2)的育苗工厂,1个占地10亩(0.667hm2)的产地批发市场,10000个标准化镀锌钢管塑料大棚,占地5000亩(333.333hm2),配套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信息物流、包装贮运等设施设备,培育10~20个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以优良的品质、过硬的品牌,开拓省内外市场,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在马家店街道、董市镇沿318国道发展大棚草莓、西瓜、甜瓜等,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培育50~100家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结合水产垂钓、瓜果采摘、农耕体验、农家餐饮、民宿度假等,发展农家休闲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钢架大棚
竹架大棚
3.2 重点任务
①建设“四新”试验基地强化科技创新 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了降低广大农民使用蔬菜“四新”的风险,有必要建立一个公益性的蔬菜“四新”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可由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负责运营,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宜昌市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试验示范,通过集成组装、现场观摩、培训示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规划建设蔬菜“四新”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00亩(6.667hm2),包括实验培训楼2000m2,连栋大棚5亩(0.333hm2),镀锌钢管塑料大棚40亩(2.667hm2),并配套沟路渠井及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开展枝江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枝江主要种植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名优蔬菜新品种试种试验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示范,同时探索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信息农业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蔬菜“四新”试验示范基地总投资1000万元,包括土地流转费56万元(每667m2每年800元,按2019-2025年共7年计算),连栋大棚及配套育苗及栽培设施125万元(按每667m225万元计算),镀锌钢管塑料大棚100万元(按每667m22.5万元计算),沟路渠井等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肥水一体化设施投资30万元(按每667m23000元计算),绿色防控及病虫测报设施10万元,农业机械5万元,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30万元,围墙50万元,大门10万元,实验培训楼400万元(每1m22000元,含设施设备),农残检测设施设备24万元,其他60万元。每年运行经费部分通过争取相关上级主管部门项目维持运转。
②建设蔬菜种苗工厂培育健康种苗 规划在未来3年内依托有较好带头作用和实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化蔬菜育苗工厂3个,分别占地10亩(0.667hm2),包括用于设施蔬菜的育苗工厂1个(在马家店街道建设)、用于露地蔬菜育苗的育苗工厂1个(在七星台镇建设)和用于西甜瓜育苗的育苗工厂1个(在董市镇建设),配套相关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集成种子处理、嫁接育苗、环境控制、病虫防控等生产工艺,制定瓜菜种苗技术标准,重点开展健康种苗生产,实现瓜菜种苗集约化生产,达到年产瓜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的生产能力。
蔬菜育苗工厂按500元/m2投资水平建设,3个育苗工厂约需1000万元(30亩即20000m2),以企业投资为主,财政贴息贷款30%,共300万元。
③建设菜田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 a.设施蔬菜基地。重点加强大棚标准化基地建设,逐年增加设施蔬菜基地规模,从2018年的6800亩(453.3hm2),2020年增加到10000亩(666.7hm2),2025年增加到20000亩(1333.3hm2),鼓励和扶持新型主体从棚型结构标准化、道路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绿色防控设施等入手,逐步完善设施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按每667m2标准化大棚投资2.5万元计算,2万亩(1333.3hm2)大棚总计投入50000万元(包括改造大棚6800亩即453.3hm2)。
b.露地蔬菜基地。鼓励和支持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新型主体重点建设稳定并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的沟渠路井基础设施、病虫绿色防控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等,示范引领品种更新改良、优质高产栽培、绿色病虫防控等,以特色、优质、品牌优势参与全国大流通为目标,做大做强枝江蔬菜产业,打响枝江蔬菜品牌。
c.西瓜甜瓜基地。重点鼓励和支持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新型主体建设10000个(每个大棚8m×45m)标准化镀锌钢管塑料大棚,配套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信息物流、包装贮运等设施设备,以优良的品质、过硬的品牌,开拓省内外市场,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在马家店街道、董市镇沿318国道发展大棚草莓、西瓜、甜瓜等,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结合水产垂钓、瓜果采摘、农耕体验、农家餐饮、民宿度假等,发展农家休闲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
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投资为主,市财政将在大棚、道路、水利、农机、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及配套的田头商品化处理及检测设施上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或补贴支持。25000亩大棚(约1666.7hm2),其中设施蔬菜基地20000亩(约1333.3hm2),西瓜甜瓜基地5000亩(约333.3hm2),每667m2投资25000元,总投资62500万元,财政按15%的标准贴息贷款,计9375万元;田间道路及水利设施按3000元/667m2标准测算,210000亩(1400hm2)蔬菜基地总投资63000万元,财政按15%的标准贴息贷款,计9450万元;农机购置2100台套,按每100亩(6.7hm2)购置1台套计,需投资10500万元(按每台套50000元计算),购置除享受农机补贴外,财政按15%的标准贴息贷款,计1575万元;水肥一体化设施总投资44500万元(大棚按3000元/667m2、露地按2000元/667m2计算),财政按15%的标准贴息贷款,计6675万元;绿色防控设施5110万元(每30亩即2hm2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盏1000元;每667m24个性诱捕器、每个含诱芯30元;每667m230张黄板或蓝板,每张3元),全部由政府财政开支;综合上述各项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5610万元,财政补贴511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27075万元。
④发展采后处理加工实现转化增值 枝江市目前生产的设施蔬菜以鲜销为主,露地蔬菜中仅七星台镇及百里洲镇等有近百家合作社在开展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预冷。现有加工产品以腌制为主,使用传统工艺,缺乏生产标准,难以进入外地市场。采后处理加工规划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提高产地初加工水平和能力。在集中成片(设施200亩即13.3hm2,露地1000亩即66.7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支持业主建设采后清洗分拣、整理分级车间、预冷包装设施、简易冷藏库,冷链运输等设备,实现净菜上市。共支持约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约100套采后处理设施,按每套100万元测算(含板房、冷库等),总投资10000万元,财政按30%的标准贴息贷款,计300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培育、扶持3~5家规模以上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支持开展新产品研发及新工艺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全市加工蔬菜发展。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来改善目前蔬菜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卫生状况差、加工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鼓励和培植企业探索蔬菜加工及尾菜利用,实现精深加工增值,特别是扶持加工企业开发蒜薹、萝卜等蔬菜的精深加工,开发独具特色的伴手礼,通过游人和朋友将枝江的蔬菜产品带到全中国、全世界。对蔬菜精深加工企业给予土地、通水、通电、通气等方面的便利,每家企业财政给予100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
菜旅融合
⑤加强菜旅产业融合发展休闲旅游 蔬菜是一种种类繁多、生育周期相对较短的农作物,其食用器官从根、茎、叶到花、果、种,不同种类蔬菜产品形态各异,从外观和大小差异巨大的果实,到色彩斑斓、亮丽多姿的茎叶、花朵及花球,这使得蔬菜在农作物中具有独特的集食用、观赏、绿化、美化功能于一体的价值,因此在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中,蔬菜观光、休闲园区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农业园区的重要类型。
大棚茄子
大棚薯尖
大棚套作(苦瓜+白菜)
大棚莴笋
蔬菜休闲园区应该是以蔬菜种植、科研活动为基础,蔬菜科技和田园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它应该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蔬菜资源和产品为前提,把蔬菜生产、科技应用、艺术、文化与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使游客领略到其他自然风景名胜区欣赏不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参与活动让游客对自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建立其他风景旅游无法替代的新兴旅游项目。
枝江菜旅融合规划:支持“东方年华”“同心花海”“马羊洲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在马家店街道、董市镇沿318国道发展大棚草莓、西瓜、甜瓜等,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培育50~100家具有较强带头作用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结合水产垂钓、瓜果采摘、农耕体验、农家餐饮等,发展农家休闲旅游,拓展多种功能,积极推进蔬菜生产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深度融合,把农业生态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示范带动现代蔬菜产业的新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
政府将重点在土地政策、供水供电供气、经营规范、从业培训、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每户投入100万元,100户约需投入10000万元,全部由业主自筹。
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建设 规划在枝江市菜区培育20~30个设施蔬菜、30~50个露地蔬菜、10~20个西瓜甜瓜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个经营主体财政补贴20万元,共需投入2000万元扶持资金,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市、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示范合作社申报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⑦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实现产销对接 在具有较高商品率的蔬菜主产地,将菜农和农场自己生产的、经纪人和批发商收购的蔬菜及时汇集起来,形成批量交易功能的产地批发市场。
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约土地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市场建设宜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进行,市场的规模、选址应根据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地形特点和环境条件确定。市场布局应当均衡、流程顺畅、安全有序、节约用地。
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内容包括交易设施、商品化处理设施、仓储物流配送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公用与辅助工程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等。有条件的市场宜建设电子交易(商务)平台,并具备及时采集、分析、发布蔬菜品种、价格、交易量、交易额等信息的功能,配备计算机、电子屏、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同时考虑开放农产品行情数据接口。
在蔬菜产地建设产地批发市场由于地处蔬菜生产基地核心,不仅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还有助于保持蔬菜品质,降低蔬菜耗损,解决了菜农买菜难的同时降低了蔬菜流通成本。
规划建设1个设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马家店街道,占地10亩即0.667hm2,投资1000万元),1个露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七星台镇,占地10亩即0.667hm2,投资1000万元),1个西瓜甜瓜产地批发市场(董市镇,占地10亩即0.667hm2,投资500万元),总计投资2500万元,采取招商方式引进主体建设,政府在土地、公用与辅助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按20万元/667m2补贴,总计需财政投入600万元。
⑧建设综合服务体系确保持续发展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宜昌市农业科学院技术力量,由枝江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瓜菜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打造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人员队伍精干、经费保障稳定、工作条件良好、基础能力较强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团队,集成技术应用,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支撑产业发展,解决基地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探索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通过将关键生产环节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小农户标准化生产的问题,重点建立专业化采摘分级包装、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农机作业等服务体系,补齐蔬菜生产服务短板。
完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蔬菜病虫害测报预警体系,指导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健全质量追溯体系,依托国家及地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探索覆盖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推进信息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瓜菜生产供应信息发布体系。在瓜菜生产主要乡镇,发展义务信息采集员,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蔬菜生产相关信息,并利用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价格、供求信息等,指导农民生产。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引导服务,完善市、镇两级信息服务机制,通过短信平台、微信、QQ等媒介,及时准确地为菜农推送天气预报、灾情预警、实用技术、产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成立蔬菜产业发展基金,解决重点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用贴息贷款的方式扶持经营主体和蔬菜产业发展。二是创新农业(蔬菜)保险制度。以政府支持为主导,通过提供政府补贴,依靠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充分发挥各种类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有效降低种植户进行蔬菜生产所面临的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投资700万元,主要用于专家有偿科技服务;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建设投资100万元,主要补贴支持4~5家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建设投资1000万元,在市农业农村局和马家店、董市、七星台、百里洲等蔬菜生产主要乡镇建设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服务站点;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投资500万元,构建枝江市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服务平台;总计需投入2300万元,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
3.3 重点任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219410万元,包括“四新”试验基地建设1000万元(100亩即6.667hm2),育苗工厂建设1000万元(20000m2),菜田基础设施建设185610万元(设施25000亩即1666.7hm2,露地185000亩即12333.3hm2),蔬菜精深加工15000万元,菜旅融合10000万元,经营主体培育2000万元,产地批发市场建设2500万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2300万元。
在投入机制上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业主投入、农民参与的运作方式。政府整合国家农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设施农业、沃土工程、农机补贴、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蔬菜产业基地倾斜,同时拓宽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投入渠道,彻底改变农业建设项目完全靠政府的单一拨款投资状况,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民多元投资主体,政府适当引导扶持的投入机制。
本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219410万元,其中业主自筹及社会资本投入17302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35375万元,财政补贴1101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包括申请国家及湖北省、宜昌市等项目扶持资金8000万元,枝江市地方财政资金2010万元。
政府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四新”试验基地建设、菜田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及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上。财政贴息贷款主要支持各类主体投资蔬菜产业链主要工程项目,如育苗工厂建设、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后处理加工体系建设等。
4 枝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从平整土地、修建沟路渠井等入手,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设立蔬菜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核心示范区建设和专业合作社壮大,发挥引领作用。在整合现有相关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把扶持的重点放在土地规模托管经营、育苗工厂、田间基础设施、绿色防控、产地市场、冷链工程、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不同方式,重点扶持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改造升级。
紫胡萝卜
4.2 促进科技创新转化
一是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专家在田间地头开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工作,加快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步伐,推出一批安全优质、省工节本、绿色增效的实用栽培技术。二是研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集成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四新”技术示范,推广新、优、奇、特蔬菜新品种,提高蔬菜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劳动效率,全方位增强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加强“四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强新技术培训指导,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等工程,大力开展蔬菜实用新技能培训与指导。
萝卜采收
4.3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蔬菜。通过发展沼液和有机肥应用,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控制蔬菜农药化肥用量,加大“两减”工程实施力度及残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推动蔬菜废弃物及尾菜资源化利用。二是严抓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在标准园、精品园建设过程中,开展市、镇、村不同层次的技术指导服务,同时狠抓蔬菜生产安全监管,从源头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三是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通过政策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蔬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鼓励公益组织或者单位申报公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四是加快推进蔬菜产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多级监管平台。逐步建成一个涉及全市90%以上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从生产到加工乃至销售全过程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五是加强行业规范自律。成立全市蔬菜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联合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制定统一的蔬菜行业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蔬菜产、购、销行为,引导枝江市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4.4 严格绩效督查考核
将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攻坚重点考核内容之一,重点考核各乡镇落实蔬菜发展计划、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以及领导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投入落实等情况。对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措施实、力度大、成绩突出的乡镇及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萝卜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