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0-01-06王建运
王建运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龙王庙九年制学校 陕西商洛 726003)
现如今,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方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其中,对小学数学的关注尤为突出,因此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会为他的语言、想象、创造、空间、逻辑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能力的形成,会让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夯实基础,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的概念、公式等都非常严谨,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1]。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真完整地学习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训练,要耐心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做出讲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过多的督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思维能力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基础知识内容,稳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体结构。
二、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加强各方面知识的联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之后,更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把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化并连接起来。就像是蜘蛛织成的网,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知识点,整体来看的话,各个知识点都相互连接,就会变成一张完整的体系网。在多元知识体系间建立联系,明确各类知识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展开分析,使学生具备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对学生了解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答问题都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的理论、概念、空间等还是一个个很抽象的事物,并且小学生对于这种抽象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就要教师利用教具等手段来给学生做出直观、具体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这些抽象的事物。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一过程是一个质的累积的过程,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具体化的事物再理解化[2]。随着不断地吸取知识和积累就会达到质的飞跃。这种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的能力培养,对孩子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生活与理论相互转换运用
说到生活与理论的相互转换运用,就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数学的起源就是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的运用又是个人和团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教师教会孩子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之后,更多的运用就是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把理论和生活之间互相转换运用。在生活和理论相互转换运用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生活中这种转换运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我们买菜需要付钱的时候,这就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应用,甚至涉及交换律应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为孩子讲解,锻炼孩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夯实孩子在学校所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做到了生活与理论之间相互转换运用。
(四)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加强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语言是学生的创造、空间、想象、逻辑等思维能力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维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培养会加强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也不是说用单一的“教”和机械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孩子互动起来,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生活中的教育潜移默化。要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