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三餐”齐备
2020-01-06周黎明
周黎明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种科学的养生之道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其实,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处理好讲授、课堂练习以及回家作业三者间的关系,合理搭配好“三餐”,直接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讲解是早餐,应体现“精致”
生活现状:许多人不重视早餐的食用,经常要么是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要么是不加选择地胡吃海喝一番,以图中午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不吃早餐可能使你一整天都精神不振,而早上不加选择的暴饮暴食可能会让你的胃超负荷,久而久之,都会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应该吃得精、吃得好,这样会使你一天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教学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是讲出来的,课上以“我”为中心,“喋喋不休”,让学生被动地听与记,不给他们思考与练习的时间。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势必引起学生反感,从而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有的教师课堂上讲课拖泥带水,含糊其词,重难点不突出,甚至错讲或漏讲,出现教学事故。有的教师以为精讲就是少讲,“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于是“金口”不开,把时间过多地给了学生,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得不到位,脑子空空如也。
针对性反思:上述现象中的“满堂灌”类似于“暴饮暴食”,而“拖泥带水”则意味着“不加选择”,“金口不开”意思即“不吃早餐”。这些都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表现。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讲解无关紧要,相反地,它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要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自学能看懂的坚决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则更不能讲。当然,所谓的精讲并不是以讲得多少来衡量,而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应深挖教材,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反复讲,有时看似啰唆的重复强调却也恰到好处,有些章节的寥寥数语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教师在讲解时应“因材施教”,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能,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能让优等生脱颖而出,又能让学困生跳起来摘桃子。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二、练习是午餐,要做到“饱和”
生活现状:由于下午的工作时间较长,因而,午餐要尽量吃得饱。在生活中,中餐不吃或少吃会让人在工作中由于肚子咕咕叫而无心其他。只有合理地吃得饱的午餐,才会使人一个下午都有精气神,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
教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首先依赖于自己的课堂练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脑袋瓜不如个烂笔头”。学生只有从做题目中理解定义,掌握方法,学习数学才会得心应手,考试才能游刃有余。但是,许多教师过分追求题目的“量”,而不兼顾练习的“质”,要么题目一概过简,学生做无谓重复;要么题目个个过难,学生大都不会做而丧失信心,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
针对性反思:每个人的饭量不尽相同,因而对“饱”的感觉也不可能一样。新课标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新颖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它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练习套餐”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
A 类是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练习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练习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训练,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B 类是提高题: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练习可来源于每一课时后面的作业题和相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练习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C 类是发展题:这类练习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它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新性强,能让学优生吃得饱,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练习套餐”难易程度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三、作业是晚餐,需把握 “适量”
生活现状: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家只有晚餐才能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由于在外辛苦了一天,因而,把晚餐作为正餐而大嚼大吃的比比皆是。其实,晚餐吃得多会让人消化不良,容易肥胖,久而久之,人的健康都会出现问题。
教学现象:现实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题海战术”,认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靠多做、死做,所以在布置回家作业时只讲究“多”,“拣到篮里就是菜”,结果使学生疲于应付,许多学生要么乱做一气,要么抄袭成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针对性反思: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回家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曾向58 000 名学生分发问卷,调查他们平均每星期用于回家作业的时间量,参加这项调查的提摩西·基恩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有能力水平的人来讲,增加作业量都会使成绩提高,回家作业具有补偿的作用。”然而他又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调查取样中,学生用于回家作业的平均时间并不特别多,而学习成绩却出奇好。因此,他认为回家作业量不能无限地增加,只能适量,超过一定的界限,反会造成成绩下降。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做100 道类似的题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作业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搭配好“三餐”,让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是素质教育综合实施的一大特色,它给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指明了一条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