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01-06罗佰雄
罗佰雄
(贵州省贵定县云雾小学 贵州黔南 551300)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方面上,应与高效教学相匹配,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创立高效课堂[1-2]。
一、创立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之源,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很多时候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循循教导,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会照搬着课本上的解题过程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性不高,难以从这里提升学习兴趣。孩子的天性好玩,试想一下,在一堂索然无味的课堂上,无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心,他们将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这样将极大地降低教学效率。而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创立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模式是所有教师的不二之选。
例如,我在讲解《加法法则》这一知识点时,其中讲到“加法结合律”时,我给学生创立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今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想买早饭吃,老师身上没钱,只买了一杯豆浆,一个油条和一块馒头。如果一杯豆浆需要2 元,油条需要1.5 元,馒头需要1 元。大家想一下如果老师先给老板豆浆加油条的钱,再付馒头的钱和先付馒头加油条的钱,再付豆浆的钱,这两种支付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再引入《加法法则》的教学知识点,整个课堂相比以往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通过创设生活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数学运算生活化,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生活式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提升。
二、布置探究任务,引导运算思维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强调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直接将运算公式告知学生并死板套用题目来进行数学运算教学,是非常不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将会偏离学习初心,追求的是解题的效率,而忽视了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要想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当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给他们布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并开发学生的运算思维。
例如,我曾在开学季的时候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探究性任务,引领他们自主开拓运算思维。“开学啦,大家有要购买校服的吗?现在一套冬季校服是70 元,一套夏季校服是50 元,如果我要各买10 套,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等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方法做完后,我再列出(A+B)×C 和A×C+B×C 两个式子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知识点,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止一种计算方法,顿时被数学的奇妙所吸引。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引入,可以强化数学运算的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互助式学习,促进知识吸收
在数学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式的探讨学习方法同样可以引导向教学核心。小学期间的数学教育,学到的公式定理不算多,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把它们搬出来一起分享学习也可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增强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契合思想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如果将知识内容比作一个靶子,那么学生掌握的公式定理就好比一支利箭,而数学运算的方法就是他们手上的弓,利箭只能帮助他们击中靶子,而如何做到精确地击中靶心,还是要靠他们对思想方法,也就是手上的弓的把握程度。因此,将灵活多变的数学运算方法教学贯穿于数学教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加法交换律”时,先给出他们一个教学情境,家离校门100 米,校门离食堂200 米,那么从家走到校门再走到食堂和从食堂走到校门再走到家的距离一样吗?这个模型我在黑板上用直线给他们画出来了。学生给出了确切的答复之后,我会在黑板的旁边写出100+200=200+100 的公式,然后再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知识点。经此,可以将数学知识点渗透于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切身体验数学运算与生活的紧密程度。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用的比重很大。在数学教育期间渗透数学运算方法,切忌公式定理的生搬硬套。教师要深知,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有益之处远远大于对所有题目进行细微讲解。探寻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数学运算教学新模式,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