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6宋文轩
宋文轩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500)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授课期间引入代表性案例,在提升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保证学习效果。
一、中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相较中职院校的其他学科,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存在十分复杂的学科知识,学习难度加大。同时,学科也设置了部分不合理的章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将掌握知识应用于实际。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授课中心为理论知识,实践课程的占比较低,整个授课过程大多通过讲授进行,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要求学生应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情况与性质,不能仅单纯学习教材内容。基于此,教师应在授课期间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其可以在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表达自身看法,并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吸收经验,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1-2]。
二、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分析
首先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中职学校开展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找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植物生长的调控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植物生产与环境具备明显的交叉性与实践性,甚至还包括化学等课程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次是课程目标,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旨在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规律、生长对光照要求等信息,以此为依据调整植物的生产环境,确保其顺利生长。再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实践考验后,学生应掌握植物成长所需的土壤性质、温度等参数,以合理调控生产环境,比如可以检测土壤的透气性、土壤水分以及植物生产期间需要的养分等。最后是职业素质与态度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自主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至生活中,保证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保证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可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重视生态平衡。
三、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生产与环境中的应用对策
(一)选择案例,课前准备
在授课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案例,在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应准确判断案例的序列,确定学生学习案例时的序列。之后还应保证案例的可分析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案例重难点知识,并积极参与讨论。对于复杂的案例,教师还应进行适时引导,写出详细的教案,以保证准确回答学生问题。
(二)展示案例,启发思考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引入案例教学法时便应为学生展示相关案例信息,通过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保证主动学习。之后,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与技能时应以案例作为主线,保证各知识点的关联性。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正确的案例,不可脱离教材的实际内容,并体现整个教学重难点,保证学生直观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案例时,应保证清晰准确,使学生真正理解案例的基本信息。
(三)探究案例,深入学习
授课期间,教师为学生展示案例后,还应引导其深入探究分析,一一克服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也应以案例为中心,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彼此学习。比如以“霍山县板栗园植株调整案例”而言,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不但应了解具体的任务内容,还应分析涉及的相关问题,比如案例中哪些板栗园的植株调整方案比较合理?原因是什么?不合理的调整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什么?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教材与资料,并深入思考,在保证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总结案例,有效升华
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最后的结束语工作,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在总结案例时,教师引导学生重视案例,认真理解教师的点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详细准确地表述由案例研究引发的知识点,使学生精准把握现有的知识层面,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学生进行研讨,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
四、结束语
为了充分保证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保证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后的就业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