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三职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6庞杰
庞 杰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 甘肃庆阳 745000)
在中职学校展开数学教学,需要关注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水平。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一般,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到恐惧和畏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让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上可谓行之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强化知识理解与应试水平,培养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中职高考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提升高考复习的效率
中职学生在高三阶段完全进入高考复习。数学复习方面的难点,在于数学知识点多、难、杂、抽象。记不住原理公式,不理解相互关系,导致学生在数学复习上将知识点孤立开来,无法灵活应用。在这一阶段引入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全面认识,在脑海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图,并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则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知识点,缩短复习时间,提升了复习效率。
(二)培养发散思维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完就忘,不注意内化等问题较多。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点压下来,还有很多题目是结合多个知识点才能够解决的,很多学生面临这样的局面,压力非常大。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由简入繁,从一个知识点,引申出关联知识点,什么样的题型会应用什么样的知识点,都可以表现出来。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陷入赶进度的灌输模式。教师和学生为了高考疲于奔命,兴趣低下,压力较大。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因其生动灵活、趣味性强,是一种大孩子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将知识内容化为自身解题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摆脱被动学习的困境。
二、思维导图在三职高考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一)知识点初图
中职高考数学复习按照章节进行,基础复习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难。在复习过后,教师要带着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理解程度,绘制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如同在大脑中给别人讲解一遍,学生能够迅速检验出自己哪个知识点复习不到位。如果问题是比较普遍性的,教师可以单独对这样的知识点进行讲解[1]。
例如在学习“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绘制思维导图,将模糊的部分和有问题的部分记录下来。本单元内容包括数列定义、基本量含义、an和Sn之间的关系,何为等差数列,其性质与特征,何为等比数列,其性质与特征等等。知识点初图仅要求画全知识点,对其关系不做要求。
(二)逻辑关系补图
经过知识点初图的绘制,教师根据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解决遗留的关于知识的问题,答疑解惑。教师指导学生在知识初图基础上绘制逻辑关系补图,补充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关于数列的知识,对于几个基本量:a1、n、an、d、Sn等,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图中标出,有了关系图,则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应用。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点,也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知识结构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最终完善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学生在心中已经大致建立起数列知识的结构框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开始用知识内容解决问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内化,将新的理解和旧的认知结合起来,用更深入的理解迭代之前的理解。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学生仍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可及时出现,予以指导。对于数列知识而言,学生在前两次绘图过程中,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区别、用处还比较模糊,不能理解内部逻辑,解题应用过程中也就比较模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最终完善,让学生通过学习、练习、应用的过程让自己的思维导图准确完善。
(四)学生互评
当全部思维导图绘制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上交,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价,选取优秀的,完整的,特点鲜明且风格迥异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进行互评交流,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交流思路,互相开阔眼界,看看他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学习他人所长,补足自身短板,让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完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思维导图完成之后,在后续的第二轮复习时可以拿出来使用,让复习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快速检索知识点,逐渐建立起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学生眼里,带有娱乐与游戏的性质。思维导图的多重色彩以及内涵丰富、直观生动的图像,让知识内容的展示更加具象,有助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挖掘了学生数学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三职高考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强化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数学学科能力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