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1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李 瑛

(湖南省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岳阳 414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中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和探索的平台,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推动课堂改革,这是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一线的教育者应该不断地调整教学步骤,巧妙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动担负起教学改革的重任,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完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热情,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应展示课程改革的优势,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那么,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奠定教学改革的基础

课程知识的探究,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地研究和探索知识,自行地进行对新知的反思,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建立互助探究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总结概念、性质、延伸知识,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验探究。在教学“Word图文混合排版”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图文混排的实例,让同学们上机模仿操作。教师设计出学生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展示出来,容易操作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复杂的引导同学们合作探究。学生只有在多次探究后,才能更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

中职学生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往往存在好奇心。教师如果单纯地依靠“灌输式”的方法,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效率受阻。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需要引入合作教学形式,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把具有合作特色的教学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比如,在进行“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个PPT,并配上相关背景音乐等素材。然后以此为契机,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PPT的制作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体会演示文稿的精美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大门,让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2]

三、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学改革的落实

中职院校所涉及的专业众多,想要彻底扭转课堂被动的状况,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完善和调整教学计划,建立一个自主交流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更细致地学习知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教师要提炼知识的精华,组建现代化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教师还要弥补课时不足的被动状况,让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比如,教师可以创建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通过详细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讲解,以实验操作指导和练习测试为辅助,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测试和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

总的来说,课程改革的脚步在不断加快,促使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必须全面推进和实施。根据上文中涉及到的教学形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要不断研究全新的教学策略,从多角度实施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渠道,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