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护理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模式
2020-01-06张术芳付志周游玲琼任建元
魏 操 董 丽 张术芳 付志周 游玲琼 任建元
(1.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重庆垫江 408300;2.重庆市护士学校 重庆巴南 401320)
从整体上看,国内护理专业的上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经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国内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学生却无法顺利就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比较盲目,进而对就业工作产生比较消极的影响。本文将对中职护理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模式进行详尽阐述,并提出一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对策,这一点对于目前国内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比较重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比较有限
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就业比较迷茫、无法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等等。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们认为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目前,师生对于就业指导的理解和实际需求其实是矛盾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依赖性比较强,而老师则将其认为是一种日常的工作步骤,实际的关注程度和范围达不到一对一模式。调查还发现,在学生群体中普遍认为升学指导要比就业指导更加重要,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升学指导,而非就业指导。
(二)老师就业指导观念与学生的就业需求存在不协同性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就业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改变就业格局,还能够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于就业指导而言,笔者对当地的中职护理专业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就业仅仅局限在提高面试的技巧和简历的整理和书写[1],而并非是最重要的就业方向以及后续的职业规划。教师对于就业指导的观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在就业指导中更加愿意倾向于使得学生群体具有扎实的能力和专业的素质,这也是未来进行就业的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中不难看出,二者在具有一定协同性的同时也具有比较大的矛盾。在实际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师生的理念和实施过程会产生比较多的意见分歧,将会影响就业指导成效,改变就业格局。
(三)就业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在多数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一般情况下,担任这项工作的主要是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女性教师,并非就业指导性专业老师,老师数量非常少[2],通常情况下,一名就业指导教师往往需要负责四五十名甚至几百名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造成校方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负责指导教师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加深与学生沟通之间鸿沟,就业指导的沟通过程也难以实现真正深层次的沟通。目前,中职学校也不重视就业指导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甚至存在认为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胜任就业指导工作的想法,在这一前提之下,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难以达到标准水平,这一点对于国内的就业形势也会产生极的影响[3]。
二、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中的有效模式概述
(一)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没做到全程化,国内的很多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其实都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就业指导的具体对象只有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其他的在校生并不会加入到指导工作当中,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突击性非常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时间非常短,而且指导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学生的面试技巧、综合竞争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在短时间之内是难以进行快速地提升,因此,对于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来说,不能进行短时间的“培训”,要将就业指导的工作贯穿始终,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4]。在实际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当中,在新生入学时期就要将就业指导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并且针对不同年级段的护理专业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在新生入学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职业测试,帮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知自我,并且认清国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便于其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择[5]。
(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仅仅依靠就业指导教师,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需要进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包括学校、学生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也唯有如此,护理专业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才会得到缓解。在中职学校当中,就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机制,并且争取让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教育角色加入进来,其中包括辅导员教师以及班主任教师等等,不同教育角色加入到就业指导机制当中之后,能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全面,护理专业的学生经过全面的指导工作之后也能够快速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6]。
而在校外的环境当中,为了使得护理专业的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就业问题,需要定期定时举办家长会,并且将当今时代中的先进就业方式、观念传递给学生的家长,使得学生家长也能够成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助力,而且家长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是更加亲密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陈旧的就业观念也会得到有效转变。因此,在后续的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将教师的指导工作与学生的真实需求之间实现统一,只有在互相统一的情况下,这项工作才会得到稳定发展,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在社会环境当中,校方要大力加强宣传学校丰富文化底蕴和可观的就业率,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学校优秀的就业文化。在优秀的就业文化的影响之下,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会重视起来,甚至还会具有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人才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这样就能够提升实际的就业指导的质量。因此,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对于学校以及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校方也要重视起来。
(三)分层次的就业指导模式
对于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就业指导的教师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实施者,因此,每个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都需要具有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就业指导员,并且能够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分层次性,即是针对不同需求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做出针对性比较强的就业指导,学生在经过这样的指导工作之后也能够快速清楚自身的定位,从而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之前,就业指导员还需要配合班主任了解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有关就业的期望[7]。为了实现分层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工作内容;首先,可以鼓励鼓励专业的学生参加当地的事业单位的编制考试,这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学校应该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形成了“学校统筹、领导主抓、老师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年终绩效考核体系中,形成“全员重视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其次,好的环境之下诞生人才的概率也会得到相应提升,这一点对于护理专业工作来说也是一样的,因此,就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成绩的不同,可以鼓励其到适合的大医院或者是就业单位进行实习工作,这样也能够获取到比较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后续的就业工作也是颇有裨益的。
其次,就业指导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抓住实习的机会,并且到实际的医院工作岗位中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才能彻底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8]。
最后,就业指导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班级贫困生以及单亲家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适度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推荐较好的工作岗位,帮助其顺利毕业,自信地加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工作生活。
(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就业活动上也存在不同的诉求,因此,校方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出针对性比较强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为了顺利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校方可以及时建立就业指导咨询室,确保具有个性化需求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在给予的指导和建议中要确保提供建设性意见,并且两者的这种交流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线上交流,亦或者是书面交流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仔细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想法,指导他们自主制定从高一到毕业每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并最终转换为毕业生就业优势的模式。充分挖掘政府、行业、政策“三种资源”,在做好双选会平台同时,用更多专业化、小型化、聚焦化的招聘方式,如行业集团招聘会、校友招聘会、学院招聘会、政校企招聘会等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五)跟踪就业指导模式
一般情况下,校方的护理毕业生在就业之后,与学校就脱离联系,而且即便是有联系的情况也是比较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校方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状态都不是很了解,而这一点对于校方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迫切需要实行就跟踪就业指导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点,校方应该跟进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状态,知晓现如今护理专业市场状态,从而能够做到针对性地培养,使得每一个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市场所需要的,而且这对于校方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提升方式,另外,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就业信息通道,提前为即将毕业生谋划前程,定期更新未就业学生名单,一对一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负责就业的辅导员们定期更新未签约学生名单,邀请未签约同学参加小组座谈会,几个人为一组,深入分析未就业原因并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动员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简单阐述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模式,从文中叙述的内容中不难发现,国内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后续的发展工作中,校方需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做出有关的改变,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进而顺利毕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仍旧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