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Δ
2020-01-06石振东赵凤娥陈莫耶
石振东,赵凤娥,陈莫耶
(1.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综合内科,辽宁 铁岭 112700;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1];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及并发症严重等特点。该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但两者患者数之比约为1∶3[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该病最重要的病因,DU患者的Hp感染率更是高达90%及以上;不论溃疡活动与否,Hp阳性患者均应进行根除Hp治疗[2]。四联疗法是目前公认的Hp根除治疗方案[3]。其中的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治疗Hp相关DU的基础药物[1]。临床应用最久的PPI是奥美拉唑,而艾普拉唑则是新型PPI,二者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比较了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DU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20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成年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3)内镜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DU诊断标准[2];(4)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显示Hp阳性。排除标准:(1)特殊溃疡(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Dieulafoy溃疡及难治性溃疡)者;(2)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等并发症者;(3)近4周内应用过H2受体阻断剂、PPI、铋剂及抗菌药物等药物影响本研究结果者;(4)近3个月内持续应用过非甾体抗炎药者;(5)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6)严重心、肺、肝及肾功能障碍者;(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8)严重神经疾病、精神障碍或服药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0.2±3.6)岁;平均体质量(65.3±10.5) kg;平均病程(3.4±1.1)年;平均溃疡直径(7.6±2.1) mm。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39.6±3.9)岁;平均体质量(64.6±11.2) kg;平均病程(3.2±1.2)年;平均溃疡直径(7.5±1.9) mm。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胶囊(规格:0.5 g),1次1.0 g;克拉霉素缓释片(规格:0.5 g),1次0.5 g;胶体果胶铋胶囊(规格:100 mg),1次200 mg;均为1日2次,疗程为2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规格:20 mg),1次20 mg;观察组患者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规格:5 mg);1次5 mg,均为1日2次,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自制临床症状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患者停药后1、4周,分别复查内镜、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的差异;进行随访,于疗程结束后1年复查内镜,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2)不良反应:电话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p转阴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P=0.039),见表2。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出现中断治疗问题。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DU的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不适、反酸及嗳气等,吸烟、饮酒、刺激性饮食、长期应用药物、情绪异常、季节变换和作息不规律等诱因常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还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腹膜炎及胃癌等严重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生命[4-5]。DU的发生机制是致病因素引起胃酸、胃泌素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与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失衡[1]。DU是最典型的胃酸相关疾病,而Hp感染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抑制胃酸分泌是彻底治愈Hp相关DU的先决条件,根除Hp则是其基本治疗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不但能起到修复受损黏膜的作用,而且抑制胃酸治疗更有利于Hp的根除(胃内pH增高不利于Hp生长繁殖[5-6])。
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四联疗法(PPI+2种抗菌药物+铋剂)作为主要的经验性Hp根除治疗方案,且多建议采用14 d疗程[3,7]。其中,PPI在Hp根除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床上宜选择作用稳定、疗效显著的PPI。依据不同地区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7种Hp根除四联方案[3]。目前,我国各地区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仍较低(0~5%),但部分地区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已升高(20%~50%),应引起临床重视,并注意观察Hp根除疗效[3]。联合铋剂可使Hp耐药菌株的根除率额外提高30%~40%[3]。
奥美拉唑作为第1代PPI,应用于临床已久,但其主要经肝药酶CYP2C19代谢,生物利用度较低,抑酸效果个体差异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9]。艾普拉唑化学结构属于苯并咪唑类,是一种不可逆型PPI,口服后选择性进入胃壁细胞,转化为次磺酰胺活性代谢物,与H+-K+-ATP酶上的巯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产生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10-11]。与其他PPI相比,艾普拉唑具有独特的药理特征:(1)半衰期长,使全天胃内pH>4的时间明显延长;(2)在目前已上市的PPI中,该药的等效剂量最小(5 mg),安全性最高;(3)疗效不受CYP2C19代谢多态性影响,疗效个体差异小[12-15]。
鉴于此,结合本地区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16],本研究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及艾普拉唑(观察组)治疗Hp相关DU患者;为了解不同PPI的疗效差异,在其他药物不变的基础上,选择奥美拉唑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p转阴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奥美拉唑相比,艾普拉唑治疗Hp相关DU,可以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与抗菌药物、铋剂合用更能有效根除Hp,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艾普拉唑四联疗法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均可有效治疗Hp相关DU,而艾普拉唑四联疗法在缓解症状、愈合溃疡、根除Hp及预防溃疡复发方面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