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石来运转”的工艺特征和人文底蕴

2020-01-06尹优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太湖石底蕴宜兴

尹优群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里,勤劳聪明的华夏祖先们在日常的生活劳作过程中,赋予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加入了抽象的概念,创造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工艺品。紫砂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材质对于饮茶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器具,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可以生成一定的光泽,让玩家爱不释手。紫砂矿料主要集中于宜兴丁山一带,这里的陶瓷匠人在发现了紫砂独特的特征之后,运用传统的手工成型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紫砂可塑性强的特性,创造了品种齐全、品类丰富的紫砂造型艺术,让我们在惊叹紫砂独特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底蕴。

从紫砂壶的造型来看,主要有圆器、方器、仿生器、筋纹器等几个主要类型。圆器就是通过手工拍打泥片成型,主要运用几何形体之间流畅线条的过渡来凸显紫砂壶之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掇球壶”了,几个球形的组合和谐自然又充满了想象力,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方器则是采用泥片镶接而成的手法,主要用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几何的面块来彰显紫砂的端庄稳重和优雅霸气,在近代来说“亚明四方壶”可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还有仿生器和筋纹器其实都是在仿照自然界的一些植物和果蔬进行创作,筋纹器更集中于肌肤和纹理的造型进行表现,主要代表作品有“梅桩壶”和“瓜菱壶”等。无论何种紫砂器型,其中的本质都是通过外观来表现内在的精神和蕴意,从而达到器物的升华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紫砂作品“石来运转壶”(见图1),通过紫砂造型艺术的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谐音的运用,使得这把紫砂壶不仅具有完美的外形表达,其中具有的吉祥寓意也为壶友们喜欢和欣赏。此壶壶身延续了传统器型的经典造型,饱满浑圆、大气实用,并且采用了花器装饰的手法来处理,使得具有宛如松树纹理一样的效果,带来了大自然的清新野趣和岁月流逝的永恒印迹。纹理造型采用了颜色不同、深浅不一的设计,使得更加逼真,让人触摸上去感触颇深;壶嘴却光滑如洗,明针功夫了得,显示了创作者对于紫砂技艺掌控的炉火纯青,弯流壶嘴婉约隽永,出水流畅且易于控制;与之相对应的壶把也是光素设计,线条流畅、圈握舒适,和壶嘴一张一弛之间形成完美的和谐融合;壶盖和壶身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嵌入严丝合缝,没有一丝一毫的阻塞之感,可以在喝茶的时候扭转把玩,带来不同的品茶乐趣;此壶的点睛之笔在于壶钮的设计,采用了江南最富有代表性的太湖石造型,点缀于壶盖之上,既美观实用,又带来浓浓的江南气韵,同时又契合了主题“时来运转”的谐音“石来运转”,可谓是一石多意的最好诠释。在创作设计此壶的过程之中,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在中国艺术史上面经常出现的松树和石头一起出现的绘画元素和工艺作品,于是这件“石来运转”紫砂作品就采用突破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壶身采用了仿生松树躯干的纹理和表面的手法,来表现树木的顽强姿态,石头的捏塑则恰恰暗合了时来运转的文化蕴意,可谓是和谐融洽、相得益彰。

山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在中国民间,石头既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陈设和摆件,尤其是太湖石,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同样,中国人对于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所以松树的万古长青和石头的永恒屹立经常被世人羡慕和歌颂。这把“石来运转壶”就是用紫砂的材质来把松树和太湖石的造型融为一体,“石”、“时”同音,有“时来运转”之意,让广大的壶友们在欣赏到紫砂艺术独特的工艺特征的同时,也能充分地感受到其中充满了吉祥寓意的人文底蕴。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却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宜兴紫砂壶凭借着天生丽质和独特的创意,在强手如林的世界陶瓷艺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可谓是殊为不易。特别是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历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把民间传统艺术和美好寓意用当代紫砂的设计语言融入自己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壶艺天地,更加擦亮了“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这张城市名片。

猜你喜欢

太湖石底蕴宜兴
小草
李卫平作品
青铜器·羊
李卫平作品
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
宜兴釉陶
倍er高级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洱海太湖石